导读:  在粮食收购市场全面放开的形势下,做好科学储粮工作对落实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科学保粮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新时期科学保粮面临的问题   近些

  在粮食收购市场全面放开的形势下,做好科学储粮工作对落实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科学保粮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新时期科学保粮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国家陆续颁布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也先后投资建设了三批国家储备粮库,粮食科学仓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进展。国家既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又加强粮食储备能力的建设,可以说当前基层科学储粮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风险同在。我们必须分析其特点,正确认识新时期科学保粮存在的问题。当前来看,基层粮食仓储工作主要存在设施老化、经费不足、队伍弱化的现状。   1、仓储设施普遍老化。粮食仓储设施是国家长期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是保证科学储粮的最基本的硬件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层仓储设施老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仓储设施老化有着历史的原因,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时,已出现处置仓储设施解决职工分流现象,加之“死角仓”需大修、待报废仓等,实际能用于储粮的仓库并不富裕。粮食仓库建设投资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粮食企业(含非国有企业)自筹资金建库的可能性不大。原国有粮食企业经过改制后组成的新体,为追求经济效益会轻易改变仓储设施用途;有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负担较重,投入不了大量资金进行维修。由于维修跟不上,原有的老仓库受“虐待”使用,造成恶性循环,有的仓库屋顶下沉,不同程度出现屋面渗雨、仓内地面返潮、密闭性能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双低保粮”效果和储粮安全。以金湖县为例,全县仓库数141幢,总仓容19.4万吨,其中60年代至70年代建的63幢,占45%,仓容5.46万吨,占28.1%。这部分仓库普遍存在屋面漏雨、墙体破损、地坪塌陷、通风设施不足、四防设施不全等问题。   2、新技术推广利用难。仓储建设资金投人不足是基层购销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直接制约了科学保粮的普及,要改善仓储设施条件,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而目前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于企业自主经营和代理政策性业务取得。自2000年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以来,企业真正依靠自主经营获得的利润微薄,仅能维持正常的运转。有些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出现经营性亏损;政策性业务代理费用虽然比较稳定,但标准比较低。企业普遍存在发展后劲不足、仓储设施投人不足的现象。   3、仓储人员队伍弱化。仓储人员队伍在科学保粮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科学保粮的关键。但是随着改革改制、下岗分流,仓储队伍越来越弱化,出现了队伍散、人员少、专业性不强的特点。一方面改革后由于经费、编制等问题,基层仓储业务机构逐渐撤并,很少有专门的仓储化验机构;另一方面保防人员越来越少。有一技之长的中年骨干凭本领外出打工,一些有经验、愿吃苦的老同志下岗或内退,大部分是没有实践保粮经验的新手。以金湖县为例,2002改革前,全县保防人员有500多人,现在仅有150人。同时保防人员新手越来越多,很多仓储保管都是其他人员兼任,对仓储保管普遍专业性不强,拿到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就更少了。   二、制约新时期科学保粮的原因   制约新时期科学保粮的因素较多,有客观上的因素,更有主观上的原因。就当前制约科学保粮方面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认识、投入和管理上。   1、认识上存在误区。影响新时期科学保粮有着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但认识上的误区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粮食储藏是粮食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管是否实行粮食市场化,粮食仓储业都需要存在。然而,现实中的粮食储藏因需要成本又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常受到忽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尤为突出,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把搞活经营与科学保粮对立起来,以强调搞活经营来削弱科学保粮。认为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做好粮食经营业务,只有搞好经营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科学保粮可以放一放,松一松,过得去就行。二是脱离县(区)级国有粮食企业现有客观条件谈科学保粮。片面地把科学保粮理解成应用计算机测控、准低温冷藏等资金投入比较大的技术,而对于各县(区)国有粮食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实力、仓库等条件制约,这些技术目前还无法普遍实行。三是认为科学保粮“劳民伤财”,对科学保粮嫌麻烦、怕花钱,对保粮工作满足于“不出问题”,对储粮保管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认为只要粮食不霉不烂有钱就赚就行了,有钱不如发工资,发福利,保粮基础工作出现了松懈倾向。四是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科学保粮的检查、考核、评先进力度减弱,基层对科学保粮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减弱;加之粮食企业改制后,基层粮食保管人员少、人均保管量大的矛盾比较突出,部分职工思想上不能适应新的用工制度,缺乏做好工作的长远打算,存在着临时观点,认为要达到高标准,有很大难度。这些认识上的误区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保粮的开展。   2、投入上受到制约。科学保粮需要以经费、人力、技术等为基础,但基层购销企业在这些投入上明显不足。改革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普遍沉重,各种历史遗留问题都需要用经费解决,企业的收入除了支付职工工资和日常办公管理经费外,节余甚少,拿不出大量资金用于维修仓储设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投人大量资金搞科学保粮力不从心,制约了仓储设施的维修、更新和新增。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购销企业人员逐渐减少,很少再专门设置仓储保管部门,很多保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同时,由于专职人员较少,围绕科学保粮的业务技能培训也逐渐减少,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也有所下降。由于在资金、人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学保粮工作的开展。   3、管理上不够规范。规范管理一直是粮食购销企业科学保粮的传统经验。但自改革以来,由于人员少、经费少、队伍散等诸多原因,规范保粮工作有所松懈。少数企业没有坚持完善细化企业内部“一符四无”百分考核办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仓储工作状况。粮食仓储基础工作抓的不严,粮情记录、帐卡、平面图、粮堆平整、仓内仓外清卫等没有达到更高的要求。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保防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二,兼职较多,不少保防人员存有临时工观念,责任心不强,影响了安全保粮;四是保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经费紧张,没有对新上岗的保防人员进行培训,业务素质较低,导致测检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储粮。   三、做好新时期科学保粮的举措   科学保粮是粮食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关系着粮食企业的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关系着粮食安全。针对当前科学储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形势下,必须有针对性地研究科学保粮措施和对策,切实做好新时期科学保粮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对于推行科学保粮的重要性,不仅从事仓储工作的同志要认识到,整个粮食系统的干部职工都要认识到,特别是企业领导,更要把科学保粮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粮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科学保粮的领导,把科学保粮作为粮食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检查、指导和考核。   二是采取措施,抓好源头粮质。入库粮质好是实现粮食安全保管的基础。为了有效控制源头粮质,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加大粮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不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不法行为,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要加强不同地区间粮食收购政策的协调和督查,确保地区之间质量标准、收购政策基本一致,从根源上解决地区间争购粮源的问题。粮食企业要根据“谁接收,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收购接收人员责任,把入库粮食质量好坏与其经济利益挂钩,以增强收购接收人员的责任心;要配备必要的检验人员和设备,对入库粮质进行实时监控,使粮质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三是加大设施投入,改善科学保粮条件。各级粮食部门可对仓库实行分类管理。对一些新仓、好仓应全部装储备粮,实行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管理,积极开展现代科学保粮新技术,延缓粮质陈化,实施绿色储粮,降低储粮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对一般的仓,要积极协调使部分维修费能妥善解决,同时国有粮食企业要动脑筋想办法,搞活经营创效益,解决维修经费,保持仓库完好使用,产生效益,良性循环。对一些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老仓,可采取租赁、置换等办法进行综合利用,改善储粮条件,添置粮食储藏检验及办公自动化等新设备,还可转让开发,发挥仓储物流优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要创新储粮技术,加大科学保粮力度。如根据实际条件应用环流熏蒸、通风调湿、排风降温、粮面压盖(用谷壳等)隔热保冷、一次性熏蒸、加强密闭达到低温、低药、低氧储存等技术,努力降低储粮成本,延缓粮质陈化,保持粮食品质和新鲜度,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科学保粮水平。一是要经常性地召开保粮工作会,总结经验,查找差距,统一要求,不断提高科学保粮工作水平。二是要组织基层保管员学习培训,探索符合现有仓房条件和企业经济能力的科学保粮方法;三是要重视保管员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保管员的业务素质。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使粮食保管员逐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五是规范保粮工作,完善检查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细化企业内部“一符四无”考核办法,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仓储工作状况。内部检查要本着查找问题、改进工作的指导思想,找准薄弱环节,力戒徇情护短,切忌走过场。做好粮食仓储基础工作,粮情记录、帐卡、平面图、粮堆平整、仓内仓外清卫等要达到更高的要求。加强熏蒸杀虫和药剂管理,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仓储基层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