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过,现在此事的发展趋势有些变味了,多了些地域攻击的元素,将“切糕”等同于新疆人,使其标签化。实际上,“切糕党”只是代表少数新疆人,不能不加区分地因此将新疆人一棍子打死。 网络媒介除了具有对消息的强大传播作用,更应有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要指导人们透过新闻看本质,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

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元芳体”还未降温,很快就被“切糕体”取代。“切糕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就像平静的湖面扔进了一块石头,引起轩然大波,很快风行网络,成为网民调侃的新对象。

2013-2017年年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一块切糕一平方,一个切糕换套房”;“三年清知府,两斤大切糕”;“宁愿坐在切糕车上哭,也不坐在宝马车里笑”等层出不穷的切糕段子,将原本只是新疆一种美食的“玛仁糖”变身为“硬通货”的代名词。
    在人们或对着这些搞笑段子捧腹大笑,或对“切糕党”进行调侃时,也不自觉地引发了地域攻击,仿佛新疆人都是坏人。在此事件成为关注狂潮时,我们是不是应当冷静下来,认真分析此次事件,给其正确的定义,防止事件的标签化、扩大化,别跟着瞎起哄?
    网民对“切糕事件”如此关注,很大的原因,就是“切糕”只是一个代名词,此事件中,反映出的其实是买卖诚信问题。在切糕买卖中,牵涉了虚假利诱和强买强卖问题,这才是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问价与付钱时成了两个价,当顾客感到不满想退货时,对方凭着人多势众,逼着顾客知难而退。因此,大多数上了当,吃了亏的人,只好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想法,对此“哑巴吃黄连”。因此,当“切糕事件”被推到前台后,很多曾经“受过伤”的人们便产生了共鸣,用恶搞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事实上,“切糕”现象只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很多行业中,在各种买卖关系中,都会出现一些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就拿曾经出现的“天价海鲜”事件来说,都如出一辙。这种“忽悠”消费者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与法规的制裁,这样才能净化公平、公正、诚信的交易环境。
    不过,现在此事的发展趋势有些变味了,多了些地域攻击的元素,将“切糕”等同于新疆人,使其标签化。实际上,“切糕党”只是代表少数新疆人,不能不加区分地因此将新疆人一棍子打死。
    网络媒介除了具有对消息的强大传播作用,更应有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要指导人们透过新闻看本质,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