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豆及大豆压榨产业已经被许多媒体报道成为所谓“外资入侵”的一个恶果,是中国大宗商品或者整个经济开放的一个教训,也许将来会成为一个经典的保护主义案例。随着中国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准备对外资开放粮食流通,这个话题还会被一再提起。

  大豆及大豆压榨产业已经被许多媒体报道成为所谓“外资入侵”的一个恶果,是中国大宗商品或者整个经济开放的一个教训,也许将来会成为一个经典的保护主义案例。随着中国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准备对外资开放粮食流通,这个话题还会被一再提起。   中国开放大豆的历史很短,1996年开放,2001年完全开放。在美国,有一个与中国开放大豆产业相反的经典例子,即美国对食糖产业历史悠久的保护。据说美国对食糖产业的保护始自1812年,有近200年的历史。   尽管美国农业发达,但美国的食糖产业并不占优,政府一直通过配额制度使国内食糖价格保持在高于世界价格的目标水平。美国经济学家赫夫鲍尔和埃利奥特(Hufbauer and Elliott) 1994年时对美国的食糖进口进行的研究发现,1990年,配额将美国食糖进口量限制在大约213万吨,结果使得美国的食糖价格达到每吨466美元,当时世界市场的价格为每吨280美元。   食糖进口配额使得美国的食糖进口量维持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一半左右,如果实行自由贸易,美国的食糖进口约翻一番,达到412万吨。   对食糖市场的保护导致美国社会福利的损失。美国消费者剩余的损失约为16.46亿美元。消费者损失的一部分,转化为美国食糖生产者所得,价值10.66亿美元;还有一部分损失表现为生产扭曲约1.09亿美元,消费扭曲损失0.76亿美元。而配额制度相当于把进口权交给外国政府,结果外国政府获得的寻租权利价值约3.95亿美元。   总体算下来,如果说这一制度使美国消费者把利益转让给生产者,那么另外一个效果是美国的净福利损失,即扭曲损失加上配额的“租”,约为每年5.8亿美元。   1990年的数据表明,食糖配额制度令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多负担25美元。这对一个家庭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当时美国仅有12000人的食糖产业来说,可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事,美国食糖业的进口配额,相当于每人90000美元的生产补贴。   但是,研究美国制糖业的经济学家都相信,即使实行自由贸易,大部分的美国食糖生产者仍将生存下来。只有2000至3000人失业。因此,美国政府每保护一个食糖业工作机会,消费者支付的成本超过50万美元。   长期以来美国食糖业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从1990年以来,美国食糖利益集团向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政要捐款达2000万美元。结果,对美国食糖的保护,一直持续到现在。该利益集团还想方设法将食糖的谈判置于任何自由贸易区谈判之外。目前美国食糖的进口被严格限制在美国国内消费的15%。   在一项2000年的研究中,政府问责办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估算了不同的食糖配额、关税以及价格支持的成本,发现美国为保护食糖业的工作,结果所失去的工作更多。实际上,美国商务部的研究显示,在食糖业每保住一份工作,在糖果行业就失去三份工作。   保护美国的食糖业是一个典型的被少数利益集团所推动的政策,他们组织严密,不停地在媒体、国会、大选中游说,而“沉默的大多数”,即美国的广大消费者,成为这一政策的受害者。   这个例子讲的是与中国开放大豆产业完全相反的情况。但是,它所揭示出的基本道理是明显的,即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护一项在国际上根本就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而这种政策或能会带来哪些和多少福利损失。它也从反面说明了,开放比较劣势的产业,将会增加本国和全球的福利。   中国开放大豆市场,经历了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而且外资企业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压榨业,目前统计约为60%,一些人说这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大豆安全,或者说食用油安全。   但事实是开放大豆市场和大豆压榨业,加强了中国大豆安全和食用油安全。中国正在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对食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急剧增长,中国的国产大豆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市场开放之后,全球压榨中心在向中国转移。目前中国的压榨量、豆粕(资讯,行情)产量、豆油(资讯,行情)产量都仅次于美国。这一变化促进了国内食用油生产工艺的进步,提高了国内食用油的消费档次。外资让中国亿万消费者告别了劣质的“土油”时代,目前在加工工艺等很多技术领域上,已经占据了世界前列的位置,尤其是黄曲霉素去除技术上的成就,让每个消费者每天消费食用油时更加安全。跨国粮商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济和物流模式。   中国的大豆产业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相比,不具备比较优势。中国的大豆单产较低,压榨品质较差。国产大豆主要产于东北和内蒙古,流通到沿海的费用较高。尤其是农户种植规模较小,在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种植大豆规模一般也只有1公顷左右。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农户平均生产规模都是中国农户的100多倍,优势非常明显。   即使大豆与中国其他粮食作物相比,也有其比较劣势。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一公顷的单产中,水稻是6.26吨,玉米(资讯,行情)是5.29吨,小麦(资讯,行情)是4.28吨,而大豆仅为1.70吨。这就是说,为了保证中国的粮食产量,中国应该用非常稀缺的土地资源来生产粮食,而让部分大豆从那些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进口。大豆开放,有利于中国的粮食安全。   因此,聪明的分工,应该是把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用来生产粮食,让外国人替我们种大豆。   在中国的土地极为稀缺的自然禀赋条件下,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又能满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对食品需求总量、质量和多数化的不断增长,中国在全球农产品(000061,股吧)贸易中的定位,从长期来说应该是在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加入全球农产品的分工和贸易体系。   不能否认的是,开放大豆市场,给种豆的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需要帮助豆农从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同时,中国是全球非转基因大豆的主产区,作为绿色、天然食品,非转基因大豆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中国应该培育非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   但是,对于落后的榨油企业进行补贴和其他的保护政策,是整个社会福利的损失。中国成为全球大豆压榨中心,更重要的是中国本土的压榨企业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管理、物流模式,以及从种子到消费终端一体化经营、全球配置的模式,中国有全球最大和开放的食品加工市场,终有一天会培育出自己的跨国食品巨头。
大豆损失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