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前,以粮食产业化经营为发端,国有粮食企业全面进入了新的深化改革发展机遇期。作为担当粮食流通主渠道重任的国有粮食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从三个层面迈出积极步伐。 一
当前,以粮食产业化经营为发端,国有粮食企业全面进入了新的深化改革发展机遇期。作为担当粮食流通主渠道重任的国有粮食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从三个层面迈出积极步伐。 一、创新体制机制,夯实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基础 目前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离加快发展和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是体制机制障碍,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产业化进程。因而相当一部分国有粮食企业面对粮食产业化经营表现出无动于衷、力不从心或手足无措,思想还停留在旧的体制机制中,行动还处在经营水平不高、市场能力不强的地步,既不敢也不会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这是影响发展的症结,也是贻误时机的难题。 要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必须突出重点:一是端正思想认识。对于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来说,创新体制机制带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从大处着眼,在我国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创新体制机制是国有粮食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发展的潮流,就必须痛下决心创新体制机制,这也是国有粮食企业凤凰涅的重要抉择。就实质而言,要清醒地意识到,在我国多元化市场主体已成为粮食购销活动中重要力量的历史条件下,创新体制机制是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粮食产业化和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的根本途径。如果不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总循着老思路转,国有粮食企业迟早要步入发展的“死胡同”。因此,国有粮食企业要保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改革锐气和勇气,义无反顾地抓紧抓实抓好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二是加快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公司制改造。整合资源,按照宜股则股、宜合则合的原则,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股份制一步到位或分步到位,使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更加适应于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当前要以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组建粮食集团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契机,跳出“粮食”抓粮食,摒弃常见的小而散或小而全的片面做法,以股份制为重点,用“大粮食”统领粮食产业化经营,只要是有利于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姓“粮”涉“粮”的,都要为我所用,助我发展。还要放宽眼界,大胆吸纳和借鉴一切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做法。比方说,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积极发展的以企业和农民为主体的粮食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一种有益的组织形态,可作为我们发展粮食产业化的借鉴。 真正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国有粮食企业参与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延伸粮食流通产业链的具体措施。用“改革促进更快发展,发展需要改革推动”的思路,大刀阔斧推进股份制改造,促使国有粮食企业打造出更加符合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推进体系建设,拓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空间 国有粮食企业要把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展粮食标准化生产,建设紧密型优质粮源基地,大力推行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合作方式,建立国有粮食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 在现阶段,掌握粮源是国有粮食企业推行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中心环节。倘若没有稳定的粮源,粮食产业化经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以下称“订单粮食”)是目前国有粮食企业解决粮源问题的一种相对稳定且行之有效的形式。因此,要以掌握粮源为基础,大力发展订单粮食。以相互利益为核心,构建新型粮食流通收购服务网络,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再以订单粮食为纽带,不断健全和完善国有粮食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并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多种订单粮食,带领农民共同应对市场,提高履约率。国有粮食企业要提高履约率,必须切实坚持依法签约、依法履约,这是规范购销双方行为的基础。同时,不能签约了事,还要搞好新型粮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其一,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经营上较为熟悉和了解市场的优势,产前及时向种粮农民提供市场适销对路的粮食优质品种信息,引导农民提高优质稻比例,增加种粮收益;其二,聘请和组织农技人员积极为农民提供粮食种植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改进粮食种植结构,扶助发展优质稻生产,尤其是传授“测土配方施肥”等多种先进实用技术,帮助农民粮食增产;其三,在为农民提供粮食收获后的合同履约等多种收购服务中,还要注重利用自身储粮技术指导农户安全储粮,推动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帮助农民产后储粮减损降耗,在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不仅如此,还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及时帮助农民解决诸如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问题。在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中与农民交朋友,使订单粮食融入双方的感情中,使双方逐步建立起鱼水关系:即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离不开种粮农民,种粮农民增收也离不开国有粮食企业的新型合作体系。 国有粮食企业与农民结为紧密型利益关系,不应仅是从掌握粮源上考虑,更应是从持续发展上筹谋。目前各地开展的一次收购二次乃至多次结算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要吸引农民逐步走向以土地等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入股的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高端。 三、突出品牌战略,优化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结构 国有粮食企业在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中,要着力把品牌战略列为重中之重。在当今,衡量企业乃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品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全球通行的现代企业的无形资产和运作资本。就市场而言,品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品牌的效应深入人心、品牌的效果有目共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创立品牌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因此,要把品牌战略作为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健全市场网络的首要之举,顺应时代潮流,确立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品牌就是综合实力的思路。 国有粮食企业要针对我国粮油产品牌子不少,而在市场上叫得响或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寥若晨星的现实,着力改变品牌散、小、弱状况,培育和打造强势品牌。以创立品牌为核心,实施“人才兴粮”战略,在着眼于提升国有粮食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已成为最具有决定性竞争的条件下,大胆引进高科技人才和营销行家,鼓励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通过转让、入股等形式进入企业,不断提升粮食产品的内在品质;以创立品牌为核心,靠科学技术现代化推动粮食经营产业化,彻底改变不少国有粮食企业收原粮、卖原粮和初级成品粮的现状,逐步由加工粮食初级产品向高精品牌产品转变,向现代营养、绿色、方便集约化生产的产品转变。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加工业,高品位嫁接粮食精深加工。粮食精深加工是目前粮食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最高层次、最具增值的环节。要借助高新技术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实现粮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综合利用,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在提高粮食加工业增加值和转化率中不断提高粮食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还要把创立品牌与生产放心粮油联为一体,通过大力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及连锁经营等,借助放心粮油工程提升品牌效应,再以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扩大粮油市场品牌份额。在此基础上形成品牌大势,拓展营销网络,占领巩固市场,使品牌真正成为攻坚市场的“利器”。 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要整合品牌资源,抓好品牌扩张。以品牌壮大实力,以品牌聚集能量。依托品牌优势,培育和打造实力雄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速各种要素向优势品牌,优势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要用发展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国有粮食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活力,真正使品牌成为粮食产业化经营中让市场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发展优势和高地。 国有粮食企业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经历有序推进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因此,在认真把握好上述三个层面的同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和持续改革创新,有力地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三个突出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