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由于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价格传导、风险共担、市场监督机制,我国奶业发展中出现了“企业提高原料奶收购价,奶业扩张,企业降价,奶业萎缩”的企业控制牛奶产业怪圈,奶业一度陷入奶农低效、奶业发展低速、奶牛养殖高风险的

  近年来,由于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价格传导、风险共担、市场监督机制,我国奶业发展中出现了“企业提高原料奶收购价,奶业扩张,企业降价,奶业萎缩”的企业控制牛奶产业怪圈,奶业一度陷入奶农低效、奶业发展低速、奶牛养殖高风险的困局。专家认为,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是政府、奶农、乳品企业、行业协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使奶业各市场主体正确归位,避免奶业发展出现新波动。   产业受制于企业   记者调查发现,长期以来,奶业发展呈现“企业一头独大”态势,乳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奶的定价、鲜奶收购的检测标准确定、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奶农在奶业市场中则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地方政府、奶业行业协会等对企业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奶业协会会长徐贺山说,企业单方降低原料奶收购价,是造成奶农收益减少的重要原因。据富裕县奶业协会调查,从2007年6月到2008年5月,富裕县每公斤鲜奶收购价经历了由1.55元上涨到2.7元,再下降到2.2元的过程。一些奶农反映,鲜奶收购价企业说多少就是多少,企业调整价格只考虑自身利益,在养牛的饲料和人工费、医药费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单方降价压缩了奶农的利润空间,使奶农收益在低水平徘徊。   记者在黑龙江省双城市、肇东市、汤原县等奶业生产大市(县)调查发现,很多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没有签订购销合同,有些奶农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合同由企业单方制定,对奶农的权益保护不足。肇东市畜牧局副局长许春波说,乳品加工企业制订的鲜奶收购标准过高,乳脂率、蛋白质等指标均高出国家标准。在产奶旺季,企业为了限制收购,随意提高标准,有时甚至以感观不合格为由拒收,给奶农造成经济损失。此外,企业收购鲜奶实施垄断经营,往往在企业掌控的奶源基地外高价收奶,在本地的鲜奶产区压低价格收奶,加剧了奶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乳品加工企业大多是基层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很多地方政府是在财政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大量资金进行奶源基地建设,因此地方政府在对乳品企业的规范监督中投鼠忌器。由于没有政策支撑,奶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在企业与奶农之间只能起到协调作用,缺乏有力的调控手段;企业则经常越过协会降低收购价、提高收购标准、损害奶农利益。   三大机制缺失衍生奶业怪圈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认为,近年来奶业出现较大波动的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价格偏低,但深层次原因则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   专家认为,原料奶价格形成互动机制、奶业市场风险共担机制、原料奶交易中监督机制的缺失,是产生奶业发展怪圈的主要原因。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说,当前奶业市场仍未确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原料奶收购价格大多是乳品加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成本来确定,在价格谈判方面,分散经营的奶农几乎没有发言权。鲜奶作为特殊农产品,奶农无法长期保存,因此无论企业给出什么样的价格,奶农只能被动接受。记者调查发现,黑龙江省虽然要求各地成立价格协调委员会,由政府、加工企业、奶业协会、养殖户四方代表确定本区域内原料奶交易参考价格,但由于奶价协调委员会对企业没有监督制约职能,虽然价格协调委员会公布了原料奶交易的参考价格,但很多企业仍拒不执行。   专家认为,目前奶业产业链整合程度较低,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缺乏必要的利益联结机制。此外,奶源基地多数是地方政府和奶农投资建设,乳品加工企业投资较少或没有投资,在这种松散的利益联结机制下,一旦奶业终端产品价格低迷,乳品加工企业就会把市场风险转嫁给奶源基地和奶农,造成每次奶业波动,奶农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徐贺山认为,由于对奶业市场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督机制。企业单方制定收购标准,再由企业负责检测,相当于企业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当奶农对乳品企业的检测标准存在质疑时,即使经过质检部门的检测,企业凭借其优势地位仍可以对检测结果不认可。   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奶业发展   吴和平等专家建议,在原料奶的价格形成机制上,应充分体现奶农利益,可参照其他农产品的保护价收购方式,由政府、协会等部门在综合测定原料奶成本的基础上,出台保护奶农收益的最低价格。各级政府也应加强对原料奶交易市场的监管,建立独立第三方的原奶质量检测制度,实现原奶优质优价,保护奶农收益。   专家认为,为加强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应由企业出资建立奶业发展风险基金,奶农收益下降时,通过风险基金对奶农进行补贴。也可尝试由乳品加工企业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奶源基地建设,企业与奶农签订购销合同并严格执行,使企业与奶源基地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国家应出台相应保障措施,规范乳品加工企业经营行为,充分发挥政府、奶农、行业协会等在奶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奶业资源整合。应有计划地支持农民使用高产奶牛种源,提高奶牛质量,增加奶农的养牛效益,并积极推进分散经营的养牛模式向规模化发展。此外,还应完善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养殖贷款等公共服务和扶持政策,降低奶农风险,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企业健康加工原料控制价格机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