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归隐江湖多年的基尼系数终于再度露面,而且一出就是十年的数据。
正文
归隐江湖多年的基尼系数终于再度露面,而且一出就是十年的数据。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近十年的基尼系数。记者发现,近十年的系数均在0.4之上,且呈先扬后抑之势。其中,2012年是0.474,仅高于2004年的0.473,为近十年次低。
基尼系数可以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趋向不平等。0.4是一条“警戒线”,超过这条线则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两极分化较大。
“从数据行驶轨迹来看,近十年的基尼系数水平一直处于‘高位运行’阶段,也就是在国际警戒线之上,系数偏高,则预示着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程度比较严重。”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时发布这个数据,客观上对后期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起到了铺垫作用。
而实际上,民间的基尼系数更高。一位接受记者采访专家认为,中国收入差距问题已经相当严峻,而官方此时公布数据,或会倒逼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尽快出台。
官民两份数据
2000年,国家统计局曾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的十年间,再未见官方数据发布,仅在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中,曾有过“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这一模糊表述。
2013-2017年金融市场运营态势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对此,国家统计局给出的解释是:由于缺乏城乡统一的住户调查制度,所以一直无法提供全国统一的基尼系数,从去年12月份开始,实现了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根据新的统一标准,国家统计局对历史数据进行了整理、计算,得出过去近十年全国基尼系数。
在这十多年里,官方虽未统计基尼系数,民间却相继出现了多个版本,且各说各话,其中以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基尼系数最为关注,同时被业内人士认为相对接近实际水平。
2012年12月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两个数据差距那么大,主要是看计算参照的基础数据。简单来讲,基础数据大都拿10%的最高收入和10%最低收入的人群进行对比。但是,最高数据很难取得,因为隐性收入难以计算。”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表示,去年,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资产最多的10%家庭占全部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高达84.6%,收入最高的10%家庭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
换句话说,中国10%左右家庭占有80%左右的财富。“由此判断,0.61的基尼系数可信度更大。”竹立家补充道。
官方的0.474与民间0.61的数据相差悬殊,得出的结论也不完全一样,按官方数据,中国贫富差距过大,却还不至于两极分化。按民间数据,中国不仅两极分化,而且还较严重。结论不同,采取措施的紧迫性和力度也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基尼系数都在0.4警戒线以上,这足以说明了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灰色收入是重点
不可否认,基尼系数公布,无疑是个进步,但迟迟不动的收入分配改革,同样是造成过去十年基尼系数维持高位、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对于分配问题,国外一般涉及三次分配,一是市场分配,也就是企业定价发工资等方面的分配;二是公共服务分配,主要是政府财政这块的支出;三是慈善公益方面的分配,这块中国做得不是很好,造成的贫富差距较大。除此之外,中国还有第四块分配,就是包括贪腐、偷税漏税在内的灰色收入。”竹立家表示,第三块和第四块收入分配的不透明是造成收入差距最大的一个原因。
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研究,2008年,中国居民的隐性收入为9.3万亿元,其中灰色收入为5.4万亿元。庞大的灰色收入和隐性收入的遗漏,亦是官方基尼系数偏低的直接原因。
“基尼系数虽然可为收入分配改革铺路,但如果这个方案是建立在数据不实的基础上,那么,方案本身也会出现问题。”竹立家坦言,即便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打击灰色收入这部分改革也很难在收入分配方案中体现和实施。
据了解,“控高、扩中、提低”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主线,其中,“控高”首要控制的就是以政策性垄断行业为代表的高收入阶层,直接关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成败。
但“控高”控的是看得见的工资和收入,看不见的非货币福利和灰色收入,才是既难于监管又为公众所诟病的大头。
“针对此类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举措。一是调控收入分配领域,比如调控部分企业高管的偏高过高薪酬,调控某些行业企业凭借行政、资源垄断等获得的高收入;二是要调节财产性收益及其不合理分布。”苏海南强调,只有这两方面齐发力,才可能逐步降低我国的基尼系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