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月30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表示,针对本地家长买不到婴儿奶粉的情况,特区政府当局正在加紧研究法例,考虑将婴儿奶粉列为法定储备食品,预计两三日内会正式公布研究结果。

 正文

    “这是我第一次买东西时觉得被歧视了。”提起帮朋友买一罐奶粉的经历,在外资投行工作多年但仍习惯操一口普通话的刘先生显得很生气,的确,这罐奶粉买得实在辛苦。

“货架上明明摆着一罐,我问店员,她竟然骗我说没有货了。我很生气,拿起货架上那罐,打开最外面的盖子问她,你这里装的是洗衣粉么!”刘先生感叹,要不是为了一罐奶粉已经跑了上环10多家万宁,他坚决不会受这个气。

刘先生的经历只是香港“奶粉战”的一个缩影,而战争激烈程度的升级,正让限制措施从商业机构扩展到政府行为。

1月30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表示,针对本地家长买不到婴儿奶粉的情况,特区政府当局正在加紧研究法例,考虑将婴儿奶粉列为法定储备食品,预计两三日内会正式公布研究结果。

法定储备食品意味着什么?香港的法定储备食品类似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物资储备,而一旦确立婴儿奶粉的“战略物资”地位,无论是奶粉进口数量还是出口数量都会受到严格限制。

对于特区政府研究把奶粉列作法定储备食品的可能性,港九药房总商会副理事长许肇础认为,政府要小心研究执行细节和限制,他指出,如果限制出口数量,奶粉价格会被推高,而如果限制价格浮动空间,则令人质疑在自由市场中,政府是否应该做出多重管制。

古玩店、药房、书店齐上阵

你应该见过通宵排队购买新款iPhone的壮观场面,或者有过排队买火车票的经历,但是,你看过为买奶粉通宵排队的场景吗?

有港媒称,为了扫货,有人雇佣老年人在连锁日用品店门口通宵排队,按买到的品牌确定酬劳,买到美赞臣或美素佳儿等热门品牌的奶粉,最高可以获得50港元酬劳。抢购战愈演愈烈,还让不少激动的香港人选择在距离深圳最近的地铁站——上水站外大喊“还我奶粉”等口号,抗议内地人来港抢购包括奶粉在内的各种日用品。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水货客。”在香港工作的李小姐认为,香港作为自由市场,没有道理不让内地人在这里购物。

为了满足本地妈妈的需求,一些奶粉供应商的部分服务已经与非香港永久居民划清界限。

2013-2017年奶粉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前景咨询报告

“对不起,只有香港永久居民才能加入‘妈妈会’。”记者拨通美赞臣“妈妈会”的奶粉订购热线得到如此回复,也就是说,至少父母一方是永久居民才具备订购奶粉的资格。“奶粉战”正在让不少奶粉品牌的“妈妈会”发展出新的“战略功能”。

包括美赞臣在内的热销品牌,也开始推出“妈妈会”与日用品商店合作,推出奶粉预订服务,一般都会限定香港永久居民才可以订货,每次最多预订3罐奶粉,每两周可以预订一次。

“我接到确认订单信息的电话,用普通话回答,对话进行了大概5分钟之后,客服和我说,明天让懂普通话的同事再打给我。”在香港工作的吴小姐回忆起自己通过“妈妈会”预订奶粉的经历,“我当时有点生气,就问她,你听不懂我说什么吗?她回答说听不懂。可当时我已经和她说了大概5分钟。”在这之后,回拨至“妈妈会”,就常常无人接听。吴小姐至今未能通过“妈妈会”订到货。

美素佳儿称,让本地妈妈订货的热线每天大概会收到500个定单。由于预计到春节前及假期需求增加,今年的供货量将会同比增加一倍至100万罐。美赞臣也表示已经相应增加供货量。

即便如此,随便走进一家连锁日用品商店,在奶粉货架上,依然可以看到不少“抱歉!暂时缺货”的标签。而美素佳儿、美赞臣、牛栏等热销品牌则纷纷标注了购买奶粉的最新安排——不分类型,每位顾客每天限购4罐奶粉。

“为了找一罐奶粉,已经跑了很多家万宁。”李小姐告诉记者,由于考虑到铜锣湾、湾仔等地有大量游客,她已经转战游客较少的西环、上环地区,但仍然没有买到,“最后只能换了另一个品牌,还是最后两罐”。

原本被连锁日用品商店挤占了大部分市场的传统药店,也因“奶粉战”再次赢得市场关注。

在游客聚集的尖沙咀商业区,药店的现货奶粉和电商的现货iPhone一样有着更高的身价。有的药房,一罐美赞臣初生婴儿奶粉的要价比原价高出近40%,高达398港元;一罐美素佳儿I段奶粉,也比原价高出40%左右。

非传统渠道也瞄准了这一商机。

上环的一家古玩店门口,古董花瓶面前的小货架上突兀地摆着数十罐奶粉,这些越南版奶粉的售价均高于港版奶粉;有港媒称,铜锣湾一家“楼上书店”也在卖书之余,经营起转售奶粉的生意,从荷兰、新西兰代理商处订购水货奶粉,再快递给内地客户,每月出售100至200箱,临近新年的订单更比平时高出50%左右。

奶粉“地位升阶”之后

房子可以不买,但奶粉不能不吃。一场奶粉战,让香港政府再度考虑采取严苛的行政措施,甚至考虑修订法例。

“如果把奶粉定为法定储备商品,程序上会非常复杂。”香港一位法律人士对记者解释,这一决定影响的不仅是内地来港购买奶粉的消费者。按照香港《储备商品条例》的规定,法定储备商品的供应商需要向工业贸易署注册,除非获得署长发出的进口许可证,否则任何人不得将任何储备商品进口至香港。

《储备商品条例》显示,现在香港只有食米(不论去壳或未去壳,已碾磨或未碾磨)一个法定储备商品。根据食米管制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已在工业贸易署注册的食米贮存商才可以输入食米,每一年的进口期被严格限定为四个期间。注册贮存商申请人还须在申请书内,说明计划在注册期内输入的食米数量,在正常情况下,该申请人实际进口的数量不得超过该申请数量。申请需要得到工业贸易署署长的批准。

此外,贮存商须保留食米的存货及交易记录,每月向工业贸易署呈交一份贮存商报表,报告食米抵港及销售情况。《储备商品条例》还赋予工业贸易署署长以书面通知的形式,限定注册批发商出售储备商品的最高价格。

“个人使用的数量也会受到限制。”上述法律人士进一步解释,任何人的个人行李内只供本人使用或作为礼物从香港出口或者进口至香港的储备商品,超过15公斤就需要许可证。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发言人对记者表示,现在香港对于进口奶粉的数量并没有限制。然而,如果被确立为储备商品,情况则会大大改变。

“整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是足够的。”高永文近日在会见传媒时表示,现在出现的问题主要在零售层面,部分地区有较多人士,包括本地及跨境人士购买奶粉,因而造成局部地区有短时间出现缺货的情况。

除了考虑将奶粉列为法定储备商品,香港政府还在为捍卫奶粉供应筹划跨部门合作。港媒称,1月29日,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主持跨部门会议,与至少四个政策局及相关部门商讨应对措施,会议涉及食物及卫生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保安局、运输及房屋局以及海关等执法部门,商讨包括通过港铁加强打击水货客、在海关打击水货客输出奶粉、确保奶粉供应给本地妈妈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