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枸杞,虽然拥有较高的品质,但由于产业化起步晚,生产规模小,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优势。近年来,青海省着力培育特色农牧业产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和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逐步将青海枸杞产业引向集约型
枸杞,虽然拥有较高的品质,但由于产业化起步晚,生产规模小,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市场优势。近年来,青海省着力培育特色农牧业产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和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逐步将青海枸杞产业引向集约型和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青海省农业发展一直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生产条件落后,产业结构单调,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没能形成规模、产业和特色、品牌。 近年来,青海认识到应尽快结束以单纯粮食生产来完成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传统农业阶段,依托自身资源、劳动力、生态优势,面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发展以高附加值的名、特、优农产品为核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扶持以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为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区域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充分利用柴达木盆地光热条件充足、昼夜温差适宜枸杞生长的有利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强化支撑,全力打造柴达木枸杞产业,精心培育枸杞产业化龙头企业。 目前,海西州、县两级财政已投入2107.5万元,用于扶持和发展柴达木枸杞产业,实现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今年,海西州还计划在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等地实施枸杞产业化种植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3900万元,计划完成种植面积4万亩,全力打造青海枸杞品牌。项目建成后,海西州枸杞总面积将达到8万亩,丰产期内预计年生产枸杞1000万公斤,产值2亿元。 --柴达木盆地自然禀赋优劣互现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枸杞的主要产地,主要分布在海西州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等地。柴达木盆地天然条件得天独厚,光照时间长达10小时,昼夜温差12℃,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种植出的枸杞颗粒大、肉质肥厚饱满、色泽艳丽、味道甘甜,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高,优质大果可占70%以上。柴达木枸杞的多糖含量相比其它产区而言含量居中,较适宜晾晒干果和制造浓缩汁,黄酮含量较其它产区高30%左右,是国内最优质的枸杞之一。 枸杞产区海拔2800米左右,气候干旱,空气相对湿度低,枸杞等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没有工业污染,人口密度小,生活垃圾很少,生态环境洁净,水源、土壤无污染、无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生产的有机枸杞达到国际同行业最高标准。 柴达木盆地还拥有200万亩白刺果资源,可年产白刺果30万-50万吨,占全球紧密分布比例的90%,该地区其它生物资源、未开垦利用且未污染的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也特别丰富,为枸杞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同时,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对高原特色种植的开发不能破坏当地植被、环境,只能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青藏高原降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到柴达木盆地西端,雨量已十分稀少,年降水量仅15.3毫米,不少地区由于干旱缺水,土地荒漠化严重。 因此,青海枸杞品质虽高,但缺少大规模人工种植的环境,种植面积上远远少于宁夏等其他枸杞产地。 --以循环经济思路实现产品多元化效益最大化 枸杞种植不能向规模要效益,但可以靠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最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网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青海枸杞实现了区域化布局、多元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在如何做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上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 青海在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网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须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利益均沾为目标,以风险共担为约束,共同为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承担义务;生态产业链网即资源梯级开发、循环利用链网,生产过程与自然生态过程相融合;产品生产、消费、分解(废弃产品与包装回收资源化再利用)全过程生态化,以满足绿色消费需求为生产目标;生产过程实行生态化管理,重视劳动力素质培养和智力开发,重视当代人与当代人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平等权益与发展需求。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同时,青海将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运用于打造枸杞循环产业链的实践,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以枸杞产业化种植基地为中心,套种枸杞和大蒜或者优质豆科饲草料;将基地内生产的枸杞、白刺、大蒜等优质原材料经前处理分级,把受大众青睐、市场价格较好的大果采取自动烘干做干果,避免第二次污染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小果进行浓缩成浓缩汁或冻全粉;籽皮分离的产物提籽油,籽油提取后的产物再提取花青素或黄酮;残渣、废料通过有机饲料加工厂进行加工后做成有机饲料饲养养鸡尝养猪尝养牛场内的牲畜;牲畜的排泄物再通过有机肥加工厂加工成有机肥作为有机枸杞种植基地的肥料,从而构建出一条完整的农业循环产业链条。 通过构建枸杞循环产业链,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本优势: 第一,白刺果和枸杞一起开发,可以大大节约成本。柴达木盆地拥有几百万亩的野生白刺果,具有独特的自然生长优势,白刺果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熟食,容易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特色食品,和枸杞一样可以用于酿酒,果核可以榨油,为绿色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天然资源。白刺果是野生天然植物,企业获得采摘经营权后,加工只存在采摘、运输和辅料成本,没有其它大的支出。 第二,枸杞与大蒜、优质豆科饲草料等套种(按有机枸杞种植规范标准),是对土地、有机肥、水资源、劳动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三,有机枸杞种植基地的有机肥料是利用饲养牲畜的排泄物自己生产加工,成本能比市场采购价低30%。 第四,综合加工环节方面,原材料采用的是零成本或低成本的白刺籽油、白刺花青素等,饲养牲畜所需的有机饲料的加工生产也是充分利用上一环节的边角废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种植、生产加工的成本。 发展枸杞循环产业链,拥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2008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格尔木市人民政府与青海健翔集团力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5万亩有机枸杞种植基地及深加工基地项目,此项目将完全按照打造枸杞循环产业链的思路进行开发。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种植、加工和采摘近26000个新的就业机会,可带领1万-2万多农户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农户通过种植和采摘鲜果等从本产业中直接收益3亿多元,户均年可增收3万多元。新增退耕还林、荒漠造林及人工育林面积近百万亩,减少表土流失275.59万立方,年新增产值20亿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三者有机结合并高度统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