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跟银行的支行比,基金公司给的薪酬很有优势,但是大银行的总行应该比不了。”
正文
基金子公司的筹备正在低调进行。
“团队建设也在进行中,有些已经确认,有些还在确认中。”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人才比较缺。
他们公司初步确定子公司的负责人是从信托公司挖来的,但还没有正式发文,因此还不方便多说。
另一家信托的情况也一样。“子公司的负责人是从一家投资公司挖来的,其原来是新华信托的。”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一直做信托融资,对这个领域很熟,人脉也多,目前他也从原公司辞职,正在物色项目。
除此之外,博时也从华润信托挖来了一位总监,之前也是负责信托融资的,另外平安信托等多个信托公司的人也有转战基金子公司的。
随着德邦基金专户子公司德邦创新资本有限公司的获批,目前共有16家基金公司“生子”。去年10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暂行规定》发布实施后,基金公司也从现有的上市证券类投资拓展到了未上市股权、收益权、债券等实体资产的投资,“类信托”项目也成为不少子公司的业务重点。
考虑到即将开展的新业务是原有公募人才的“短板”,在业务和人脉上都不能与信托、银行的专业人才同日而语,“挖角大战”也愈演愈烈。
实际上,近两年信托公司的薪酬早已水涨船高,而银行的薪酬也是居高不下,此番他们跳往前途尚不明朗的基金子公司任职,其主要目的颇耐人寻味。
2012-2016年中国信托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据本报记者了解,基金子公司的吸引力主要在机制,表现在项目提成上,基金子公司所给予旗下人才的提成明显高于信托公司。此外,曾经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基金子公司股权激励却不是重点,即使有股权激励也是很少部分的激励,基本工资也不会太多。
项目提成高至60%
信托公司的高薪酬令外界咂舌,旗下部门总监跳槽到新设立的基金子公司里任职,多少让人有些狐疑。
有人推测,基金子公司的股权激励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但是,在目前获批的16家基金子公司里,仅有万家基金一家引入了股权激励,其子公司第三大股东上海承园投资管理中心是由拟专职在子公司工作的万家基金现有核心员工出资设立的合伙企业,持有子公司14%股权。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筹备子公司的几家基金公司也多数有意全资控股。
“我们可能会给引来的信托人才一些股权,但不多,可能只会间接性地表示一下。”上述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股权激励不是主要的吸引力,吸引力主要在机制上,就是提成比他们原来的公司会高出不少,“如果机制做不到,他们还是感觉自己只是个职业经理人。”
目前,信托人员的收入构成多为基本工资+业务提成的形式,基本工资并不高,收入大头仍在业务提成上,业务提成比例不一。
“眼下信托公司给他们项目提成至少是30%左右,最高可能是50%,而基金子公司这边一般就可能会给到在信托公司的最高位50%,甚至最高可以达到60%。”上述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这一点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
但压力也不小。
“大股东这边可能也会下任务,一年必须完成多少项目。”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挖来的信托人士虽然没有任职,但已经开始物色融资项目。
从部门总监到子公司的负责人,职位升迁意味着自由度的提升。
“这些总监在信托领域浸淫十多年,人脉广,部下也多。我们将组建信托团队的权力也交给他了,招什么样的人由他自己决定,团队成员的提成如何分也是他们决定。”上述人士表示,自由度很大。
银行人士加盟
跟信托业务密不可分还有银行,在这次“挖角大战”中,银行人员也是生力军。
相比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对银行人员的吸引力更大。
多家基金公司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在筹建的子公司团队里,多数是来自外部的业务人士,而这些人员大多来自信托公司和银行,传统的基金经理在新业务上没有人脉,他们当中甚至有的将权力完全下放给了招的新人上。
实际上,银行体系也一直扮演着基金生力军的角色,尤其是近两年公募固定收益产品的大发展,一批银行人才被挖到基金公司,分散在各个部门,债券研究员、债券交易员、债基基金经理等成为他们最新称呼。
“跟银行的支行比,基金公司给的薪酬很有优势,但是大银行的总行应该比不了。”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表示,另外就是工作环境相对市场化,更舒服一些,因此他们公司里也有不少来自银行的人。
“子公司做信托业务,也得用银行渠道,银行人脉也很重要。”上述南方基金公司(微博)人士表示,“他们手里的客户资源很丰富,并且高端客户又多,这也是我们欠缺和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