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14期封面文章:农资攻坚战   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许多中小型化肥生产厂家停产,大型厂家利润锐减,农资造假趁虚而入;包括化肥在内的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再加上部分粮食价格偏低,农


《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14期封面文章:农资攻坚战   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许多中小型化肥生产厂家停产,大型厂家利润锐减,农资造假趁虚而入;包括化肥在内的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再加上部分粮食价格偏低,农民面临赔钱种地的风险,种粮积极性受挫;农民购买力下降又进一步加剧农资市场的不景气,交易量减少,农资经销商利润下降。   春耕时节的黑龙江,在农资问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3月27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用“极端重要性”来强调农业和粮食生产之于全局的意义。国务院决定在今年农业预算投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并主要用于农民直接补贴。   这是国家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方面发出的明确信号。   面对这一有利契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用更大的决心和力量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努力搞好当前春耕生产,争取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记者 崔晓林 马玉忠 实习生 王瀛/黑龙江报道   黑龙江春耕生产调查   4月,正值春耕时节。   由于煤、电、油等的能源性原料涨价以及运费等各种成本的增加,导致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农业生产成本过高,粮食价格上涨缓慢且不稳定,在这个春天里,始终辛勤耕作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农民,他们扬起的锄头突然失去了往日的坚定。   用黑龙江绥化市兰西县五家村村民李世伟的话说:“化肥、柴油啥都涨价,忙活一年赚不了多少钱,这地种不种还有啥意思?”   涨价“吃掉”了政府补贴   “啥都涨价,玉米反而掉价,今年一袋肥就涨了100多块,国家给的那点补贴根本不够干啥。”谈起春耕,绥化市青冈县建设乡双富村村民郭树英一脸愁容。   青冈县是黑龙江省的玉米生产区,其农作物90%种植的是玉米。说到今年的玉米种植情况,郭树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底玉米的收购价格还是0.5元/斤,可是今年初,玉米的价格就一下跌到了0.42元/斤。每斤少了近一毛的价格让郭树英无法接受,于是她把自家的粮屯起来,打算等玉米的行情涨上来再卖。“谁知这一等就等到了现在,玉米的价格虽然上涨一些,但由于玉米失去水分较多,已接近‘干’粮,还是不划算。春耕在即,春整地、种子、化肥等都需要钱。”   有关部门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2007年以来,农民所需的化肥、种子、农药、水利费、柴油、人工费等均大幅上涨。据测算,2007年度各项费用的支出比2006年度已经上涨了近30%。而2008年初各项农资价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又提升了一大截。   双富村村主任陈井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农民常用的复合肥已由去年的110元/袋涨到了180元/袋、磷肥由去年的140元/袋涨到了240元/袋,分别上涨了60p%不等。种子与柴油等农资产品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陈井波为《中国经济周刊》算了这样一笔账:按每亩地的产量是1100斤计算,2007年玉米的价格是0.5元/斤,去除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等成本440元,农民平均每亩地约能净赚110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租赁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费用。而按照现在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来计算,加上柴油价格上涨,每亩地的生产成本至少提高了100元,如果2008年玉米的价格不变或低于0.5元/斤的话,那么农民就只能赔钱了。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今年国家提高了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每亩多补贴17元,已经达到40元。但在采访中,一些村民也向记者表示,惠农政策虽然减轻了种地负担,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幅上涨,种地成本也较以往大了许多。“2008年政府每亩地给我们的补贴又提高了,但还是抵不上一袋化肥涨的价钱!”郭树英苦笑着说。   陈井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政府给村里的粮食补贴和综合补贴等加在一起是每亩41.55元。“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粮食收购价格能有些上调,农民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农民在“赌” 青冈县建设乡双富村村民王志忱一家三口有20亩地,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年向银行贷款种田,可即便如此,秋后所产的粮食也仅仅只供一家还清贷款与糊口之用。“往年都是在保本或微利种田,面对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大幅上涨,看来,我只能赔钱种地了。”   青冈县是黑龙江的贫困县,这里165个行政村的村民一直都是靠土地吃饭。如今农业生产资料与粮价的涨幅不同步造成了农民自补差价,几乎都处在微利或保本种田,不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粮食生产安全也受到了威胁。郭树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们村大概有三百多户村民,但是就是因为今年农资产品涨价,玉米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种地不挣钱,所以已经有很多人出外打工,把地包给了别人。还有一部分农户担心种玉米不挣钱,转而改种了万寿菊、土豆等一些经济作物。   类似的情况,记者在黑龙江省鸡西密山市有关部门也得到了证实。   据了解,2007年秋收以来,大豆市场异常火爆。受我国大豆减产、油脂需求旺盛的影响,2007年的大豆收购价格已创下了历史记录,仅2008年春节前夕大豆的价格就较开秤时上涨了93%,节后更是一路攀升。受大豆市场看好的影响,农民对玉米、水稻价格也出现了较高的预期。   一方面由于2007年大豆的单产下滑,再加上很多农民因为不了解市场而使手中的大豆早在2008年2月末就已经基本售罄,没有在价格最高时出手,所以对种粮收入整体的拉升并不大,不少农民就把增收的希望寄托于水稻和玉米的收购价格上。但2007年秋收以来,玉米、水稻价格一直萎靡不振。目前密山市水稻收购价格为0.75元/斤左右,比去年同期每斤下降0.10元左右,降幅达12%;玉米价格为0.48-0.50元/斤,比去年同期每斤下降0.08元左右,降幅达14%。由于水稻不能出口也走不出省外,玉米深加工企业限产和饲料业对玉米需求量下降,密山市农民手中的水稻和玉米难以变现。有关部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少农民已经搭建起简易的储存仓库,他们表示,不着急抛售玉米和水稻,急也没用,没人收,只得等到价格合适时再出售。   另一方面,2007年密山市的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是近几年最好的,农民在看到大豆价格走高的同时,也希望玉米能卖个好价钱。   记者在双富村村民郭树英的家中看到,去年没有卖完的玉米装在编织袋子中堆满了整个院子。放眼望去,存有积粮的不止郭树英一家,附近的村民也都有类似情况,没有卖出去的粮食堆满了屋顶与院中角落。   因此,目前部分没钱备耕的农民,正处于等待和忧虑中。   “30亩是一个平衡点,只有种30亩以上、多种才会挣钱。30亩以下就没有种的必要了,小户都会把自家的地承包出去,每亩能得到200元/亩的承包费。往年种地的实际都是在挣政府每亩三十多元的补贴费。而按照今年的投入来看,农民其实都是在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种田,大家都盼着秋后年末玉米能涨价,只要玉米涨价,农民就没白付出,但如果不涨,农民就赔钱,赔钱明年就有人不种了。”陈井波有些激动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也一直在寻找农民致富的途径,乡里的农业贷款一直都按时发放,他们也曾多次组织新型农民及先进党员参加科技兴农、科普之冬的讲座学习,如明年将投入使用的提高玉米产量的覆膜技术,就是想以科技带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农资经销商在“愁”   4月2日,往年在春耕时节门庭若市的兰西县农资经营市场,显得有些寥落。偌大的广场上只有几辆小型农用车及小四轮拖拉机在等待装卸化肥,有些店铺已经关门歇业。“那些开小货车采买化肥的都是一些种田的大户,由于化肥涨价的缘故,一些小户农民已经很难负荷高额的农资成本了。”一家店主告诉记者。   “每年化肥都是从头一年的十二月份开始卖,今年却有个怪现象,化肥都是从三月份才开始售出。本来能在手里周转两三次的资金今年只能周转一次,相比去年也少赚很多。”鞠洪文是青冈县天羊农资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今年的化肥价格涨幅太大,玉米的价格降低,一些农民不是手有积压的粮食没有卖出去就是在抱着观望的态度,因此,导致了今年从三月份春耕备耕时化肥才陆续开始卖出。据其介绍,今年的化肥同比去年每吨上涨了700多元,他用同样的资金今年至少比去年少进了三千吨化肥,且由于化肥涨价,中小户农民的购买力下降,他今年的“收成”也不好。据鞠洪文保守估计,与去年相比,他今年至少会少赚5万元钱。   发牢骚的不只鞠洪文一家,兰西县的农资经销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庆石化双联化肥公司兰西经销站的李兴臣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他今年的化肥都是现进现卖,因为市场价位太高,不敢进太多,他们掌握不好市场,一旦积货,明年出现价格回落就完了,“其实我们做经销商的风险才最大”。   说起进货,兰西县兰郊供销社化肥销售部的王树会更是义愤填膺。“今年化肥不但是随进随卖,而且价高、难卖,还必须都要现金交易,少一百块钱都不行!”王树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往年她从厂家进化肥只要交付一半的货款即可,可是由于今年化肥生产原材料上涨,厂家也存在库存积压的风险,都要求经销商一律现金交易,足额付款;另一方面,农民承受不了化肥的高价,供销商还要降低利润空间来卖。“今年化肥价格涨得太高,面对农民,我们也不忍心加价太高,今年照往年销售利润降低了,但到现在的销售量还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我们的资金也有限,不能进太多货,现在又面临货源不足,后期肯定会有缺货、断货的时候。”   记者了解到,目前密山市化肥尿素的价格是每吨19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6%;二胺的价格每吨43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8%;三元复合肥31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5%,农药的价格也将上涨10%以上。据业内人士分析,2008年农药市场上涨在所难免,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农药的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农药的价格上升并不是市场拉动的结果,而是生产成本增加的结果。一是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二是能源价格上涨,三是环保的力度加大,迫使农药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四是运输费用的加大,五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这五个因素使得农药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拉动农药价格的上涨。   “现在基层经销商已经开始陆续拿货,只是终端处农民询价的很多,成交的却很少。主要是农民认为化肥价格太高,一时不能接受;另外农民觉得国家肯定会出台政策抑制化肥价格,都在观望、等待;如果等一段时间,价格再不下降,有的农民将采取少施肥或者使用低浓度化肥的办法。”有关部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汉枫缓释肥料(黑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云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给生产厂家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粉状磷酸一铵去年2134元/吨,今年3715元/吨,粉状钾肥去年一月进价为1848元/吨,今年同期为3145元/吨,涨幅都在70%以上。黑龙江有130多家复合肥生产厂,由于原材料价格涨幅太大,大多数厂家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很多中小型生产厂家纷纷停产,大型厂家也利润锐减。   据齐云峰介绍,汉枫做为新型缓释肥料生产厂家,面对大幅度的原料价格上涨,影响不是没有,但比生产普通肥料压力要小很多。原因是缓释肥的肥料利用率比普通肥料高27.6%-47.9%。根据对照试验得出,施用缓释肥料比普通常规肥料大豆每公顷净增收入为1167-1417.5元,水稻每公顷净增2133.5-2441元,玉米每公顷净增收入1634-1725元。“今年,化肥价格涨幅较大,农民大多采用少施增产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正基于此,我们公司今年初调整了产品生产结构,增加了缓释节能肥的生产,减少了普通常规肥的生产。缓释肥料去年同期生产了3万吨,今年本期将达到8.5万吨。普通常规肥料去年同期销售3万吨,今年同比销售下降50%,只有1.5万吨。”   农资打假进行时   农资价格上涨,造假获利空间增大,以致造假事件频发,加之造假花样不断翻新,面对真假难辨的农用资料,农民叫苦不迭。   “走,正好我们去现场,一同去吧。”4月1日上午,当记者刚刚说明来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防伪中心主任、“春雷行动”绥化市巡视督导组组长薛坤便急匆匆往楼下走,“青冈县昨天刚查获一批假化肥,我要到现场看看”。   沿着哈黑公路北上,驱车一个半小时进入绥化市青冈县,随后在县质监局领导的带领下,汽车又在乡村公路上颠簸了三十多分钟到达了一处平房,此时门前已围满了村民,在房屋内,堆放着一百多袋标明厂家为“青海大柴旦帮农生物研究所”生产的硫酸钾镁肥。   “这是一起典型的以相似结晶体冒充真肥的‘高水平’造假化肥。”随同前往的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姜国庆副调研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今年农资产品尤其是化肥价格的上涨,一些造假分子看到有利可图,借机仿造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假化肥,再用比真化肥低的价格卖给农民,从中谋取暴利、赚取黑心钱,一些伪劣化肥有效成分的含量甚至低于普通农田土壤中的含量。以刚刚查获的假冒硫酸钾镁肥为例,制假者采用与硫酸钾镁相似的结晶体进行销售,外包装上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登记证号、有效成分含量等一应俱全,可是经检验其中的钾元素含量却为零,通过青海省质监部门协查发现,厂名、厂址均是假的,我们还要继续深挖此肥的来源。这批肥若上到地里,反而对土壤营养结构造成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当初我根本不知道是假化肥,还觉着今年的包装看上去比去年还好,而且还能送货上门。”当地村民彦凡有告诉记者,他昨天买的16袋硫酸钾镁肥全部是假化肥,是县质监局的执法人员端掉了制假窝点,然后根据线索找到了他,并帮他追回了1200元的损失。“如果没有质监局的‘春雷行动’,我肯定不知道这是假化肥,老百姓一年都指望着这点儿地,如果真用了假化肥我这一年等于是白搭了。”   薛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初黑龙江省质监局首度在全国提出质监护农“春雷行动”,主要以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及配件等春耕物资和柴油机、水泵等抗旱物资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资打假,着力查处坑农害农案件,以保证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2007年“春雷行动”期间,黑龙江省质监系统就免收各类涉农检验、检测、检定费用共计1077.97万元;出动行政执法人员69236人次,查获不合格农资产品2375.15万元,捣毁农资产品制假窝点95个,其中大要案和典型案件99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8起,共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782.09万元。   薛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2008年“春雷行动”3月9日启动以来,仅绥化市质监部门就立案查处了涉农案件27起,其中质量案件8起,计量案件16起,标准化案件3起,大要案、典型案件3起,共罚款31.5万元。今年的“春雷行动”包括对农资产品的专项治理,而且将免费项目根据农民的切实需要在去年的10项基础上增加了5项,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同时他们还通过采取抽查结果公示、典型案件警示,名优产品提示的“三示”手段,建立农资产品红黑榜,引导农民科学购买优质农资产品,争取在省质监局领导的带领下与各系统同心合力,把今年的“春雷行动”打得更响、更好,真正服务于农民。   “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年初粮价波动较大,如果再遇假农资,对农民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农业、工商、公安等部门的介入加大了打击假农资的力度,但坑农害农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假农资不仅关系农民的收入问题,也关系社会的稳定,每查获一起案件我们都高兴不起来,更多的是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薛坤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相关链接: 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王兆斌:80亿斤水稻玉米为何压在农民手中?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玉忠/黑龙江报道   自取消农业税以来,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种田积极性一度异常高涨。然而,随着农业生产资料的不断上涨,农民的负担有加重的趋势,有迹象表明,我国耕种面积在逐年减少,一些经济作物进口比率逐年加大。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的备春耕生产,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当地农民的收益及全国的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4月8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农资价格调控、农民补贴等话题,对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兆斌进行了专访。   “还有80多亿斤水稻、玉米压在农民手中”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黑龙江省的备春耕生产状况如何?农资价格上涨、部分粮食品种价格偏低等因素对备春耕的影响有多大?   王兆斌:目前,黑龙江省备春耕生产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首先,受去年夏秋旱情影响,土壤底墒不足,今年3月下旬以来,虽然全省大部分地区降了些雨雪,但由于土壤还没完全解冻,雨雪只作用在土壤表层,对缓解旱情意义不是很大,现在旱情依然较重。   同时,今年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相应增加了农民负担。以全省最大的化肥销售企业——省倍丰农资公司为例,目前尿素1950元/吨,同比上涨200元/吨左右;60%的大颗粒钾肥3600-3700元/吨,上涨1600-1700元/吨;64%的国产磷酸二铵4680元/吨,上涨2000元/吨以上;45%的硫基复合肥3400-3500元/吨,45%的氯基复合肥3200-3300元/吨,同比均上涨1500元/吨左右;0号柴油6028元/吨,上涨540元/吨。由于相关部门对本省农资生产企业实施了价格干预,倍丰公司的化肥销售价格较同行业要低50-300元不等。初步测算,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生产成本30-40元。   另外部分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偏低,也影响了农民购买农资的热情,如前期自然水玉米销售价格为0.48-0.52元/斤,同比下降7.6%,水稻平均价0.75元/斤,下降7.4%。目前,粮食市场价格略有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自然水玉米销售价格为0.54-0.56元/斤,水稻平均价0.81元/斤。据我们了解,截至4月1日全省仍有42亿斤水稻和46亿斤玉米压在农民手中。   就黑龙江而言,尽管今年备春耕生产面临不少新的压力和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耕种面积却在稳步增加。据农情调查统计,今年全省农作物意向种植面积是17650万亩,比上年增加38.2万亩。粮食作物面积也有大幅增加,其意向种植面积15897万亩,比上年增加205.8万亩。   搞好备春耕生产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中国经济周刊》:黑龙江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备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王兆斌:3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采取十项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这是国家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方面发出的明确信号。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更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当前,要把高标准搞好备春耕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   全省充分挖掘各方面投入潜力,建立政府、金融部门、涉农企业和农户上下联动、多轮驱动的投入机制,努力提高备春耕生产投入水平。加大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做到项目早安排、资金早下拨。3月底前首批4项80多亿元的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并将近期新增加的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特大防汛抗旱资金等各项补贴和农业专项资金在最短时间内下拨到基层,发放到农户,确保在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同时,各级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预计省本级“三农”资金投入可达76.4亿元,较上年增加10亿元。涉农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省农村信用今年计划安排农业贷款176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另外,哈尔滨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其它金融机构也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覆盖范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与基地对接,加大资金和物资扶持力度。今年农业生产投入保障能力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预计今年全省备春耕生产投入资金可达300亿元,目前,全省已筹措备春耕资金280亿元,占总需要量的93%,其中,农民自筹资金165亿元,同比增加了26亿元;农村信用社投放农业贷款115亿元,比上年增加7.5亿元。储备粮食作物种子58.4万吨,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化肥到货260多万吨,占春耕需要量的87%,大部分已下摆到位;储备柴油15万吨,占春耕需要量的60%。   同时,省政府决定今年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高产技术的集成组装创新和耕作制度、植保制度创新,探索和总结适于不同地区、不同积温带、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粮食增产、建设现代农业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今年农资价格涨幅较大,造假活动有所抬头,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保障春耕生产安全,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春雷行动”和“红盾护农”农资打假活动。同时,加大了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力度,制定了化肥销售最高限价,适时启动了全省化肥零售最高限价干预措施,有效稳定了农资市场价格,保护了农民利益。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经济周刊》:针对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消极因素,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的黑龙江,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如何保障农民种粮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王兆斌: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又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农资价格大幅攀升,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生产效益出现下滑。针对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黑龙江省农委认真学习贯彻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今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争取今年农业和粮食生产双丰收,实现粮食总产800亿斤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各地紧紧抓住大豆、小麦、主要经济作物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提高,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比较效益的原则,深入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其次,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为使农民全面掌握标准化生产技能,提高实施标准化的意识和能力,去年11月份以来,全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之冬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深入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活动,送技术进村入户。目前,全省已培训农民400万人次,占应培训任务的80%。春耕前,全省可完成50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使每户有1—2个标准化生产技术明白人。   还有一点是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2008年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年”活动和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的方案要求,在春季农业生产中,扎实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省政府为此下发了《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全省计划建设核心区4.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550万亩,力争通过高产创建,用1/6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出全省1/4以上的粮食产量。目前,高产创建面积已经落实到39个创建示范县(市、区),各相关创建县(市、区)的具体实施方案、面积落实等工作已完成。   在统筹农村各业发展,在抓好种植业生产准备的同时,树立大农业和大备耕思想,统筹安排农村其它各业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转移输出的组织推进力度,反季节劳务输出实现新的突破。抓住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和国家加大生猪、奶牛生产扶持力度的有利契机,组织引导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业化肥玉米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