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粮食消费数量、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粮食消费数量、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参考内容,因此,对我国的粮食消费形势进行全面分析,把握粮食消费特点与发展趋势,是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有效途径。   1 现阶段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特点
  我国既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粮食消费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粮食消费的状况和特点也各有不同。   1.1 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总体情况
  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损耗及贸易用粮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其中口粮是最主要的粮食消费途径,并且在口粮消费中,小麦和稻谷是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对象,农村地区则是粮食消费的主力军。本文主要对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方面的消费进行分析。在口粮消费中,从人均粮食消费趋势来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原粮)人均消费量均逐年下降,2000~2004年的5年时间里,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每年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就从250.23kg下降到了218.26kg;城镇居民家庭每年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从2000年的82.3lkg下降到2004年的78.18kg(见表1)。从全国的粮食消费总量上来说,粮食消费总量平稳增长,1998年全国粮食消费量约为4700亿kR,2001年全国粮食消费量约为4845亿ks,2002年约为4880亿k8,2004年粮食总消费量4904.9亿kg,2005年约为4977.5亿kS,其中大豆的总消费量达到430.3亿kz,增幅为4.7%,2006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将达到5000亿ks,稻谷和小麦实现产销平衡有余,粮食市场整体上将保持平稳。   表1 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 单位:kg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粮食(原粮) 250.23 238.62 236.50 222.44 218.26
农村:小麦 80.27 76.81 76.31 73.23 73.39
稻谷 126.82 122.89 123.11 119.31 117.40
城镇:粮食 82.31 79.69 78.48 79.52 78.1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注:表中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在内。

  饲料用粮是我国粮食消费的另一种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饲料用粮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稳步攀升,总量迅速增加,现阶段饲料用粮每年的速度增长超过2%,其中玉米是饲料用粮的主要原料,饲料刚粮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粮食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需求会有较大增长,这将会进—步促进畜牧业发展中饲料用粮的消费。由于粮食可以用于酿酒,制作调味品、药品、燃料等,在加工业上的用途很广泛,因此,工业用粮是我国粮食消费中仅次于口粮和饲料用粮的重要消费渠道,近年来的工业用粮消费量在粮食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并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种子用粮变化不大,我国种子用粮年使用量基本稳定在1300万t左右,占粮食消费总量的2.6%左右,总体上呈稳定略有下降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种子用粮将达到1080万to我国的粮食损耗非常严重,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农户储粮每年损失粮食高达150亿-200亿kR,占当前粮食消费总量的3%-4%。   1.2 现阶段我国粮食消费的新特点
  现阶段,我国粮食消费无论是从粮食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品种上,还是从城乡地区差别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1.2.1 城镇人均粮食消费量日趋稳定,农村人均粮食消费员平稳趋降
  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已趋于稳定,约为80kg左右(见图1),这个数据不包括居民在外用餐中的粮食消费量,并且也不能说明城镇居民每年的粮食消费总量也趋于稳定,由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在当前及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会不断增加,因此,城镇居民的年粮食消费总量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粮食消费量总体上仍是明显下降的走势,这——点与城镇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趋势不太一样,但下降的速度比较平稳(见图1)。同样是因为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影响,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总量不但不会像城镇那样有所增加,相反的还会有一定规模的减少,这是因为城镇化建设会导致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因此,在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和农村人口数量同时趋减的作用下,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将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这一点与城镇也是不同的。   图1 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走势   1.2.2 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快速增长,种子用粮消费平稳趋降
  饲料用粮是推动我国粮食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饲料用粮的消费量迅速增长,在粮食总需求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90年760亿kg增长到2003年的1280亿kg,增加了69.17%,平均每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2004年又增加到1550亿kg,2005年饲料用粮的缺口约为25亿kg。2005年用于饲料消费的稻谷、小麦和玉米分别为1425万t、380万t和8900万t。现阶段,我国饲料用粮消费的递增速度已明显高于粮食总产量的递增速度,并且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料严重匮乏,生产豆粕的大豆约有70%需要进口来满足。   粮食在加工业上用途广泛,目前的粮食加工产品多达2000多种,我国的工业用粮消费量增速也很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用粮不断增加,近年全国工业用粮3800万t-4000万t,1998年工业用粮3919万t,2002年工业消费粮食4487万t,年递增超过3.4%。2005年在全国的粮食消费中小麦的工业用粮消费量为180万t,占国内小麦消费总量的1.8%,减幅为10%;玉米的工业用粮消费量为2000万[,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15.8%,增幅为8%;大豆的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为900万t,比2004年增加60万t。   我国的种子用粮消费在整个粮食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变化相对也比较稳定,从整体上看,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1999年全国种子用粮消费量约为1318万t,2000年为1255万t,2004年为1150万t。由于种子用粮消费量与种植面积和种植技术密切相关,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我国种子用粮的消费量有望进一步缩减。   1.2.3 当前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对杂粮的需求增加
  粮食消费结构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程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我国粮食供给短缺的基本解决,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在质量和品种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粮食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对稻谷和小麦等主流农产品的需求和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杂粮的消费量有所增加。2005年,我国的杂粮消费量为5201.4万t,比2004年增加了66.6万t,增幅为1.3%,杂粮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开始显现。消费量增长较快的品种主要是红小豆和大麦,2005年的消费量分别为31.1万t和589.5万t,其中红小豆的消费量比2004年增加40%,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大麦的消费量比2004年增加38.6%。   2 我国粮食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2.1 人均口粮消费下降,粮食消费总量持续增加
  口粮消费在我国粮食消费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这些消费偏好的改变导致现阶段和将来一定时期内我国人均口粮消费的下降,但由于肉、蛋、奶等产品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才能转化出来,因而会增加对粮食消费的总量,粮食消费的总量不但不会降低,很有可能还会出现持续增长。其次,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人口增长率的稍微增加也会导致粮食消费总量的大量增加。此外,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会使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农村人口进一步减少,广大居民对于肉、蛋、奶等产品的需求数量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强化人均口粮消费下降、粮食消费总量持续增加这一趋势。这也是当前及今后我国粮食安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2.2 口粮消费日趋求精,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完善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深加工粮食的需求已成为一种消费趋势。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的生活多以米、面、油为主,消费结构和品种都比较单一,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融,以及粮食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厂显著的变化,精深加工的精米、精面已成为人们日常主食消费的对象,一些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制成的富营养成份的合成米、合成面和高档营养食品,以及一些谷物和动物混合制成的食品等也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选择,粮食消费的花色和品种越来越丰富。此外,肉、蛋、奶、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的消费量显著增加,使人们的粮食消费结构和营养水平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这也带动了我国粮食深加工业的同步发展。   2.3 粮食消费中的城乡和地域差异将进一步缩小
  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消费具有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异,粮食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城乡差别主要体现在人均口粮和粮食总量的消费上,农村居民的粮食消费远远大于城镇居民的粮食消费。从人均消费上看,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之差趋于明显下降的态势(见图2)。粮食消费的地域差异除了在粮食消费量上有所体现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粮食消费品种的差异上,这两种差异目前均处于缩小的趋势。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的粮食消费主要以稻谷为主,而北方地区居民则以小麦为主要消费对象,这是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使然,2005年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中稻谷和小麦的食用消费量在粮食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0.1%和17.7%左右,而2000年二者所占的比例是45%和30%左右(见图3),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产品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南米北面”的粮食消费地域差异也将会逐步缩小。 图2 2000~2004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之差的走势

  图3 2000年、2005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中稻谷和小麦各占比重及变化   2.4 消费链延长,粮食消费趋于多样化和方便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营养化、方便化、多样化、健康化的要求日益增强,粮食消费从满足温饱向追求方便、营养、健康、美味、新型、多样等方面逐步转化。新的粮食消费趋势对粮食加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督促现代粮食加工业不断拓展粮食加工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深加工提升粮食及其制品的品质,不断延长粮食消费链,给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粮食制品,实现粮食产品从初级形态到最终消费的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和方便化,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现代粮食消费需求。这不仅代表了我国粮食消费领域产生的新趋势,而且也标志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5 粮食品牌消费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消费时尚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不同粮食产品的品质有了较大的不同,消费者对粮食的品牌化消费正日渐兴起。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普通粮食的时候往往不能够获得关于其质量的充分和全面信息,而现阶段的品牌粮食以“绿色”和“无公害”为主要特点,并且品牌粮食的生产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消费者只要根据品牌来购买粮食及产品,就能获得品质上的保证。在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和对食物安全日益重视的情况下,粮食品牌消费虽然价格上要比普通粮食高一些,但由于它不仅可以节省购买粮食的精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得到所选购粮食的品质保证,因此,粮食品牌消费正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粮食消费时尚。   3 促进我国粮食消费健康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对粮食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粮食消费趋势也会不断变化,因此,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适应粮食消费趋势的措施,及时应对,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3.1 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
  充足的粮食供应是粮食消费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虽然是增长的趋势,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逐渐增加,相对消费的粮食总量也会相应增加,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可耕地逐年减少的危机,现行农业基础的粮食单产提高空间与日益增加的粮食消费总量相比已非常有限,因此,要想方设法保护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粮食生产后劲。以保证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3.2 推动粮食作物强化,提高消费质量
  为粮食作物提高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进而改善人体微量营养元素的摄人量,这种新的营养补充途径也被称为生物强化。粮食是人们日常消费的必需晶,每天的饮食消费中都要消耗一定量的粮食,而当前我国居民饮食消费中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不容乐观,如果能通过粮食消费获得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来减少营养不良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伟大创举。目前,我国已经启动粮食作物强化工程,通过农业生物强化提高粮食作物中可食部分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生物有效性,这将是一条低廉高效的解决我国粮食消费中微量元素不足问题的新途径,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我们应好好把握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粮食作物强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的质量和效益。   3.3 普及粮食营养知识,倡导科学消费
  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的转型时期,“食不厌精”的不良消费意识大有风行之势,这个时期加强对居民粮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粮食消费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如若不然,既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国民身体素质的稳步提高。因此,要对广大城乡居民及时进行粮食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他们的粮食消费行为科学引导,倡导科学的粮食消费意识和行为,并针对当前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存在的问题,重点调整粮食结构,最终通过科学的粮食消费需求来引导合理的粮食种植结构,使消费结构、种植结构和营养结构相互促进、互为引导。   3.4 加强粮食物流建设,疏通消费障碍
  不同地域间的粮食消费差异除了与当时的传统消费习惯有关系外,与当地的粮食生产和供给结构也是密不可分的,以消费结构为基础调整各地的粮食生产与供给结构是完善当前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粮食物流是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联结,是维持粮食市场基本平衡的纽带,完善的粮食物流建设可有效地消除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时间差异,平衡粮食生产布局,消除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地域差异,疏通因粮食生产地域、季节等因素而产生的消费障碍,优化我国粮食消费与供给的时空结构。 (潘月红)
发展趋势消费我国现状粮食居民消费量浅析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