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阿根廷粮食生产、流通及其有关政策的情况   (一)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净出口国,近年来大豆加工业发展迅速   阿根廷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多属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年降水量250-2000毫米,森林约占国土面积的1/3。农业总产值虽然只占国

阿根廷粮食生产、流通及其有关政策的情况   (一)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净出口国,近年来大豆加工业发展迅速   阿根廷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多属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年降水量250-2000毫米,森林约占国土面积的1/3。农业总产值虽然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由于产量高和国内需求少,阿根廷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肉类生产大国和出口国。阿根廷农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其中油籽类产品的出口占所有农产品出口的52%,而以豆油和豆粕形式出口的大豆约占油籽类产品出口的90%左右。在全国就业人口中,36%的人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加工及其相关产业。阿根廷目前共有约40万个家庭农场,农场平均规模约为475公顷,大型农场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据阿根廷农业部的官员介绍,目前小麦生产规模平均为300公顷,农牧业混合农场在1万公顷左右。阿根廷是世界上率先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主要转基因农产品有大豆、玉米和棉花,其中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分别占大豆和玉米总产量的98%和50%。阿根廷的主要粮食作物都能出口。2005/06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4050万吨,出口930万吨,国内消费3363万吨,其中用于压榨3210万吨;豆粕产量2519万吨,出口2460万吨,国内消费56万吨;豆油产量604万吨,出口555万吨,国内消费43万吨;小麦产量1250万吨,出口790万吨;玉米产量1450万吨,出口1000万吨;高梁产量220万吨,出口25万吨;另外,还出口大米40万吨。大豆主要出口中国,小麦主要出口巴西,玉米出口到14个国家。   由于大豆产量高,压榨利润丰厚,加上国内流通和仓储条件制约严重,阿根廷榨油企业纷纷加大对榨油和仓储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大豆压榨发展迅速。阿根廷绝大多数的榨油厂都靠近出口港口或者巴拉那河,这使得榨油业的优势更加明显。随着榨油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阿根廷的出口重点已经逐步从大豆转向豆油、豆粕,豆粕和豆油的出口量大幅提高,目前阿根廷已替代巴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豆油和豆粕出口国。2006/07年度,阿根廷大豆压榨预计为3300万吨。由于加工行业的需求强劲,导致大豆出口供应受限,预计2006年阿根廷大豆出口将会下降,同时豆粕出口预计增长5%,达到2580万吨左右;豆油出口预计增长6%,达到590万吨左右。   (二)政府对农业几乎没有任何补贴,支持措施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出口为主   据阿根廷农业部市场司的官员告诉我们,阿根廷政府历来倡导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长期以来基本上没有给农业提供直接支持和补贴。阿根廷农民收益的保障,•主要是依靠农场经营规模较大,以及国际市场需求强劲的支撑。政府的作用则是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卫生管理。2001年阿根廷发生财政危机以后,导致比索对美元大幅贬值,但却有效地刺激了农产品出口,增加了农民收入。世界市场粮价的上升,则进一步提高了阿根廷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因此,农民在财政危机中并没有遭受损失,相反还得到好处。   阿根廷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农产品出口等方面。一是发挥政府谈判作用。阿根廷政府在国际组织中积极致力于进一步减少影响农产品贸易的限制,并在WT0中建议加速削减关税和补贴,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二是改革口岸政策。取消或降低出口税和各种检查费用,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进口关税和进口限额,降低农产品生产、出口成本,为农产品出口提供更大的价格空间来应对国际竞争,也直接提高生产者和贸易商的收益。三是改善国内运输条件。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开发高质高产品种,提高产量和抗病能力,降低单位产量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研发无公害农药,鼓励发展有机农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不达标的农产品不出口。最近,政府制定了新的大豆质量管理标准,将那些过早收获的“绿色大豆”最大比例限制在10%,大豆损害粒的最大比例限制由以前的2.5%降到1%,有利于提高优质大豆的价格,增强出口竞争力。五是出口促销计划。为帮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政府向生产者提供更快的市场信息,增加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免费提供该计划的活动与服务内容;出口基金会对参加国际展览会的公司给予资助,并针对出口目标布场的消费习惯和规模,提出单项农产品促销计划。六是提供培训。向中小生产者提供财务、技术和组织等方面的支持.向农场主提供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咨询支持等。   (三)粮食期货交易比较发达,粮食价格由市场自由确定   阿根廷的粮食交易所主要有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罗萨里奥交易所。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该交易所已有150年历史,目前交易品种为玉米、向日葵籽、大豆、小麦,其中大豆和玉米合约的交易量在阿根廷最大,而且交易所正在考虑推出豆粕合约。该交易所实行会员制,收取会费维持交易所运转,向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帮助生产者获得较好收益。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远处的罗萨里奥市,还有一个交易所,成立于1884年,下辖罗萨里奥期货交易所、谷物现货市场和证券市场股份公司。该交易所的功能更多的是现货交易,也是一个完全建立在现货市场之上的期货市场。每天下午有一段时间,部分现货商会自发到二楼交易大厅内自由协商报价。由于现货商参与者众多,价格形成机制透明,由此形成的现货成交价格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该交易所的期货大豆合约采用的是现金交割,交割结算价就是现货市场中形成的价格。罗萨里奥期货交易所在资金交易量上是阿根廷最大的期货市场,交易产品为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品种和有关金融品种。作为谷物现货市场,该交易所负责对买卖双方交付商品的质量检验工作,指定一个全国性的检验机构(为私人性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机构就设置在交易所内,如果买卖双方达成现货交易后,担心对方质量达不到合同标准,就可以要求交易所对质量进行检验。 给粮食流发展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尽管巴西、阿根廷的国情与我们不同,两国的粮食生产、流通及其有关的政策也有较大的区别,但通过考察,我们感到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如何根据主要粮食品种产销平衡状况,适度调控粮食生产和流通;如何借鉴巴西差价补贴政策,促进产需对接和产销衔接;如何发挥粮食期货市场的价格导向作用,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如何发挥粮食生产合作社和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增强粮食生产者和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探索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粮食生产、流通合作的有效形式,发展粮食贸易等方面,还是有不少的启示和体会。   (一)根据主要粮食品种产需平衡状况,适度、灵活调控粮食生产和流通   我国与巴西的情况类似,在主要粮食品种上产需不平衡,所不同的是我国大豆产需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小麦和大米产需平衡状况的不确定性较大,时多时少,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在粮食购销市场化体制下,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只应是弥补市场调节的失灵和不足,而不应完全替代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为此,一是粮食宏观调控应当适度。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考虑,只应对严重短缺、或者供求关系波动较大的粮食品种,如稻谷、大豆等的生产和流通实行宏观调控,通过政府政策的直接支持,促进这些粮食品种发展生产,实行产需基本平衡。二是粮食宏观调控应当灵活。我国粮食时多时少,粮食多或者粮食少时的调控目标和政策措施应当有所不同。在粮食少时,应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主。在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或者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时,应以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补贴为主,既能保护种粮农民收益,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三是粮食宏观调控应当发挥多种市场主体的作用。在实施宏观调控时,应采取资格招投标的方式确定调控的载体,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是收储企业还是加工企业,只要符合条件都应当允许公平竞争,尽量避免宏观调控时出现独家垄断的局面,为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和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   (二)探索采取差价补贴措施,促进粮食产需对接和产销衔接
我国粮食产需除了品种结构不平衡外,还存在区域的严重不平衡,这也与巴西的情况类似。为解决粮食主产区收储压力大和主销区粮食供给薄弱的问题,可以借鉴巴西实行粮食差价补贴的政策,理顺粮食经营的上、下游和产、销区之间的关系。一是将粮食差价补贴给粮食加工企业,促进产需对接。将目标价或者最低收购价与市场价的价差直接补贴给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粮食加工企业按照目标价或者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粮食,既可以减轻主产区购销企业收储的仓容压力,又有利于支持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二是将粮食差价补贴给主销区的粮食企业,促进产销衔接。将目标价或者最低收购价与主销区当地市场价的价差直接补贴给主销区的企业,鼓励和支持主销区的各类粮食企业按照目标价或者最低收购价直接到主产区收购农民粮食,既可以为主产区腾出粮食收储仓容、减少财政支付的储存费用,还可以增强主销区的粮食供给能力。三是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放在促进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的“融合”上,为实现产需对接和产销衔接创造条件,在“三老”历史包袱逐步解决之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产权制度改革,但是由于粮食流通经营的微利性,购销企业之间在流通领域里的产权重组,《艮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建议鼓励和支持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实行产权重组,重组之后的企业具有仓储和加工的双重优势,才能真正培育成粮食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实现上连生产、下接消费需求的一体化经营。   (三)发挥粮食期货市场的价格导向作用,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
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粮食期货市场都比较发达,较好地发挥了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作用,不论是粮商、加工企业,还是农场,都非常关注期货价格,并积极参与套期保值交易。随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粮食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为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需要。一是积极稳妥发展粮食期货交易。健全期货市场立法,加强对粮食期货交易的监管,建立粮食期货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防止和杜绝盲目投机,以利于真正形成权威、准确的粮食预期价格,正确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也为套期保值提供规范的避险场所。二是在构建粮食市场体系时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龙头作用。从粮食的国际贸易情况看,粮食交易莫不是以几个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为基准定价的。由此看来,期货价格是粮食价格体系的核心,期货市场也是粮食市场体系的龙头。当前在发展粮食市场体系时,要克服粮食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两张皮、粮食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相脱节的现象,应当逐步形成以期货市场为龙头的粮食市场体系,用期货价格来引导粮食现货交易。三是充分利用粮食期货价格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粮食的期货价格是反映粮食供求关系的风向标,政府的宏观调控既要注重关注期货价格的变化情况,又要利用期货价格变化的趋势引导粮食生产,调节粮食供求,防止出现粮食生产的过度波动和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   (四)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和行业中介组织,增强粮食生产者和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情况来看,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粮食行业协会在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出口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之后,应当对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粮食行业中介组织予以高度重视。一是按照“自愿加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种粮农民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组织,使分散的、小规模的种粮农民形成经济上的联合,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并为农民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单个农户进入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二是健全粮食流通、加工领域的行业中介组织。完善服务功能,切实起到在农民、企业、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和企业。特别是目前粮油加工行业的加工能力过剩,行业中介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规范企业运作,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发展粮食进口、出口领域的行业中介组织。推动成立一批粮食出口或进口的企业“联合体”,把邻近区域、经营同一产品的数家进出口企业组织起来,在国际市场上以“联合体”形式,一致行动,集体参与竞争,提升我国粮食进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积极探索与巴西、阿根廷在粮食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合作的有效形式
我国和巴西、阿根廷同属发展中国家,也都是农业大国,尽管我国与两国的国情有所不同,但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比如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开放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问题,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大量补贴造成发展中国家处于竞争劣势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大型跨国公司控制粮食国际贸易的问题等。同时我国与两国又是重要的粮食贸易伙伴,相互之间发展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我国大豆产需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但具有高蛋白等特点,而巴西的大豆优良品种多、更新快、单产高,相互之间可以加强合作研究,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巴西和阿根廷在推广有机农业,扩大出口份额,获取高额回报等方面的经验,阿根廷在发展大豆加工、利用生物技术改进粮食品种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巴西发展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也可资我们学习和借鉴。另外,在会谈中,阿根廷农业部官员向我们表达了进一步发展大豆贸易和在小麦、玉米等方面发展贸易的愿望,巴西农业部官员则提出了在扶贫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建议。(考察团成员:张桂凤、马静、邱吉玲、宋丹丕、颜波、段建丽、郭宏伟)
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