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它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要素又分为近期因素和远期因素。简单一点;也可以说是“远虑”与“近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这两类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它也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要素又分为近期因素和远期因素。简单一点;也可以说是“远虑”与“近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这两类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真实地摸清这些因素本身的变化,准确地把握这两类因素对粮食供给和需求影响的机制与程度,并且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 影响粮油食品安全的近期因素包括粮食播种面积,是当年的粮食产量、本年度粮食社会库存量,近期内储备粮的收储与投放,年度粮食进出口数量,以及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近期粮食供给与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影响粮食安全的远期因素包括:耕地和水资源的变动趋势,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的改革方向,农田基本建设长期规划,粮食流通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规划,海外粮食生产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储备粮规模的调整与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长期影响,等等。这些因素妁变动,往往关系着中国粮食的长期供求平衡。
  
  在对上述这些“远虑”与“近忧”的判断和应对中,有必要判别这两类因素的各自特点和相互关系。这两类因素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它们发生作用的时间和过程不相同。近期因素,往往风过雨来,立竿见影,是需要应急处理的。而远期因素,往往经年累月、日积月增,其作用经过较长时间才会彰明较著。除此之外,这两类因素的市场敏感度也不一致。近期因素对市场供求和价格影响大而且快。反过来,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动,也会迅速反作用于这类因素。如粮食丰收可能很快推动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动会导致粮食库存增减和进出口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本身全发挥其固有的调节作用,几番博弈折冲,实现短期平衡。而市场对那些远期因素,反应往往不很敏感,甚至很不敏感。诚如人们所言,“市场是没有远见的”,它对一些关系长远利害关系问题,常常无动于衷。一旦出了大事,也多半是调整滞后,付出沉重代价。对待粮食的“远虑”,市场的态度同企业行为不谋而合。比如,对一些关涉粮食安全的长远建设,由于时间跨度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利害得失的归属尚不清晰,企业的利益诉求与社会利益目标存在差距,因而对解决这些“远虑”同题,缺乏足够关切。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是远期因素,明天就会成为近期因素。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必须深谋远虑,不可掉以轻心。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明天的事情和今天的事情“毕其功于一役”。我们也不能苛求通过一项具体政策兼及现实和长久,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从解决方式和途径来看,粮食安全的“远虑”问题,更多属于“公共服务”与“公共工程”,需要政府来承担。比如,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粮食物流体系,等等,这些往往要动用国家财力,进行长期建设。从这些项目中受益的是全杜会,而不仅仅是哪几家企业。反之,解决“近忧”一类的问题,可以较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变化,供求的调节,实现平衡。对这些问题,市场与企业是敏感的,企业可以比较清楚地判断投入与产出,凭趋利本性参与。其中。即使需要政府干预,也多是短期性的、引导性的,政府的干预应当尽量不破坏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作用。   当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远虑”往往重祝不够,也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之策。有时,还自觉不自觉地把“远虑”误作为近期干预的理由,把关乎粮食长期安全的大计,过多地寄托于价格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价格对粮食安全的作用,以为粮价保持较高水平,会对粮食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这里,我们并不否认粮价的重要性,但是,必须清楚,粮食价格更多的是影响近期粮食供求,不可能用来解决粮食的“长治久安”。而且在市场化、全球化妁今天,粮食价格也绝非政府能直接控制得了的。过度依重价格手段,有时会放大“蛛网效应”,引发粮食市场的波动乃至振荡,反而危及粮食安全。对粮食长期安全问题,政府应当负起更大更多的责任,及早谋划和启动粮食安全的远期工程。反之,对粮食的“近忧”,可以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妁调节作用,避免政府干预过多挤压市场作用空间。   看来,对影响粮食安全的“远虑”与“近忧”,必须区别对待。既不宜近病远治,也不可长拳短打。
市场分析问题影响主要因素粮食安全价格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