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江苏是全国稻谷主产区,2006年稻谷总产达362亿斤,其中粳稻产量约占85%,有300多亿斤,居全国第一:中晚籼稻约占15%。呈现出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态势。近期江苏稻谷市场呈现了“粳弱籼强”的格局,本文即对江苏稻谷生产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江苏是全国稻谷主产区,2006年稻谷总产达362亿斤,其中粳稻产量约占85%,有300多亿斤,居全国第一:中晚籼稻约占15%。呈现出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态势。近期江苏稻谷市场呈现了“粳弱籼强”的格局,本文即对江苏稻谷生产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江苏稻谷生产形势近几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积极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了多项支农、扶农、惠农政策。 2004年,改造中低产田14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万吨。同时,对稻谷生产实行三项补贴:直补、机补、种补。据江苏农业部门统计,2004年江苏共补贴水稻面积3217.06万亩,每亩补贴20元,下发补贴资金约6.4亿元;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机补贴;省财政安排6400万元实施水稻良种补贴。 2005年以后,江苏着力抓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和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达到“三个确保”:确保全省6606万亩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农产和地块,确保江苏稻谷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确保全年粮食总产不低于2750万吨,其中水稻总产1650万吨。 由于江苏对粮农利益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投入逐年增加,先进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加上有利的气象条件,江苏稻谷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年末库存量已持续增长了三年 (一)种植面积。2006年江苏稻谷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稻谷产量恢复性增长。根据粮食部门统计,江苏稻谷种植面积3365万亩,比05年增加52万亩,增长2.9%。其中中晚籼稻播种面积520万亩,增加40万亩,增幅8.3%;粳稻播种面积2845万亩,增加12万亩,增幅0.42%。 (二)种植品种。从近几年种植品种看,江苏的优质中晚籼稻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全省优质品种比例已达到50%,部分县市甚至占到80%左右。优质品种在市场上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优质粳稻品种继续以武育粳为主,由于武育粳抗病虫害能力较差,因而其他优质粳稻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而普通粳稻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 (三)产量情况。尽管06年先后大面积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灰飞虱等病虫害,由于预防有效,防治及时,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严重危害,对产量不会有大的影响。总体来看,06年江苏稻谷生产形势好于05年,是丰收年景。江苏稻谷总产362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其中粳稻300多亿斤,籼稻60多亿斤。呈现出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生产态势。江苏稻谷商品总量130亿斤,其中晚籼稻约40亿斤,粳稻90亿斤。 (四)质量状况。由于2006年我省气候比较正常,稻谷生长期间气温适宜,光照充足,籽粒较为饱满,虽然今年病虫害仍属发生较重的年份,但由于农业部门开展防治工作比较得力,总体上对稻谷质量影响不大。 从省粮食局粮油质量监测所检验结果叫以看出(见附表一):2006年稻谷(特别是粳稻)质量明显比05年提高,主要体现在千粒重高,不完善粒低,出糙率高,水分低,外观色泽正常。而05年粳稻生长期间,多雨、低温、寡照和生长后期气温高、光照强以及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了一些瘪粒出现和出糙率、整精米率下降。 但根据中储粮直属库以及省粮食局粮油质量监测所检验的情况,06年稻谷质量也有不容乐观的方面。主要是部分地区中晚籼稻整精米率达不到中等质量标准。如扬州、泰州和淮安中晚籼稻整精米率达不到50.0%的国家标准,据初步分析,品种问题和病虫害影响是主要原因。 二、江苏稻谷市场形势分析和预测
影响江苏稻谷价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但在不同时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对江苏稻谷市场形势分品种分析如下: (一)中晚籼稻市场形势分析
06年江苏中晚籼稻市场行情上半年相对平稳,市场价格始终维持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并逐步呈现上涨的态势。到7月,中晚籼稻平均销售价格达到0.77元/斤左右,最高达到0.80元/斤以上。8—9月逐步回落,最低销售价格在0.72元/斤以下。10月份新稻谷上市后,收购价格稳步上扬,普通中晚籼稻入库价格从0.75元/斤左右上涨到11月中旬的0.78元/斤,部分地区收购价格已超过0.80元/斤。影响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市场粮源供给相对紧张。江苏产量较少,需要从附近省份主要是安徽调入,而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省,大量中晚籼稻进入托市库存,市场流通粮源较少,加上四川、重庆等地受旱灾影响,稻谷大幅度减产,导致中晚籼稻价格有所上扬。 二是优质稻谷种植比例提高。江苏地方政府和农民对粮食生产的观念,已由过去单纯地追求产量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转变。因此,优质稻(如丰优香占等)和优良稻(品质次于优质稻但好于普通稻,如两优培九等)的种植比例及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普通中晚籼稻的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 三是储备轮换收购入库数量多于去年,且集中入库。今年江苏储备中晚籼稻轮换总量超过30万吨,这是近期中晚籼稻价格走强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是中晚籼稻市场需求较旺盛。由于江苏地产中晚籼稻质量较好,销售顺畅,个体私营粮商和大米加工企业等多元收购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在粮源的争夺上比较激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前一阶段江苏中晚籼稻涨势明显,但国家政策导向决定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上扬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中晚籼稻市场将会逐步趋于平稳。而且安徽、湖北等省大量托市稻谷的拍卖销售,必将有利于稳定江苏稻谷市场。 (二)粳稻市场形势分析
因为天气原因,2006年江苏粳稻收获期有所推迟,当前新产粳稻已收获上市,因近期收购数量不大,市场较为平稳,市场供应数量的暂时性增加,加上前期粳稻销售价格的一路走低,使得新上市的粳稻收购价格较低。预计江苏2006年粳稻收购价总体将呈现稳中略升的走势。 2006年江苏粳稻收购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是仓容矛盾。由于06年江苏小麦托市收购数量超过122亿斤,占用了大量的仓容,而托市收购小麦在短期内又不能及时出库,造成目前不少地区仓容有缺口。据有关部门测算,江苏省秋粮收购仓容缺口将达到26亿斤。 其次是收购企业资金面临困难。农发行要求在秋粮收购前稻谷结零,否则将影响收购资金的发放,而目前稻谷市场低迷,库存量大,销售不畅,短期内结零的难度较大。 再次是许多收储企业因去年经营稻谷亏损,今年收购行为更加趋于理性。2005年收购的粳稻成本较高,企业亏损严重,部分稻谷至今还未销售。 此外,05年地方储备稻谷入库成本较高、库存较大,难以实现轮换,面临潜亏。因此,地方储备收购粳稻的积极性不高。如常州市,陈粳稻库存量依然较大,除中储粮外的库存约有20万吨,从目前形势看,将难以实现/顷价销售。近几年的连续增产,使江苏粳稻供需矛盾已得到明显缓解,今后一段时期,价格总体仍将处于低位徘徊的态势。 由于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长远来看,江苏粳稻市场供求仍为偏紧格局,后市有上行动力但短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具体分析如下: 1、消费需求的持续旺盛,有力支撑着粳稻价格
近几年,我国稻谷区域化消费格局有所改变。一些地区居民过去只吃面食,如今增加了粳米的消费。粳米以其胶质含量高、口感好,深受各地区消费者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地区居民的稻米消费也出现由籼米向粳米转变的趋势,许多原来食用籼米为主的人,逐渐接受粳米,有的还把粳籼混煮,改善柔软度。江苏紧邻上海和浙江两大粳米消费区,据统计,上海市60%的粳米消费和杭州市40%的粳米消费是来自江苏。 2、由于人口刚性增加以及新农村建设,粳米的消费量也会有所增加
江苏口粮消费中,粳米的消费量最大,约占70%左右。预计2006年江苏人口达到7500万人,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也由1982年的不到16%上升到2000年的58%。根据近几年口粮消费变动趋势,粳米口粮消费量将超过800万吨。 3、粳稻生产
受到自然环境限制,产量增加幅度有限粳稻生产对气候和生产技术相对籼稻有更高的要求,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几年江苏粳稻产量的增加,长远来看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冲击。 4、生产粳稻的农民期望值较高
由于05年同期粳稻收购价一般在0.90元/斤以上,且逐步上涨,部分地区后期超过1元/斤。因此,06年大多数农民对今年粳稻收购价的期望值依然较高。而且江苏农民长期以来有留稻谷但很少储存小麦的传统习惯,加上目前粳稻价格是近三年来的最低点,因而更加重了农民的惜售心理。 5、种植粳稻成本的上涨,限制了粳稻价格的走低
据全国物价系统成本调查队对江苏的调查,粳稻种植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虽然江苏地方政府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种子、化肥、农药及农机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的增加基本抵消了减免农业税以及直补资金的总量,种植成本的提高对粳稻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6、国际市场难以影响国内粳米的市场
目前,国际大米市场贸易空间仅有2400万一2500万吨,我国需要的粳米国际市场难以满足,因此我国不可能大量进口粳米,进口的大米主要出于品种调剂,且多为香米和籼米,大部分来自泰国和越南。 近年来,我国出口的基本上是粳米,主要流向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国家。2005年我国净出口大米仅15万多吨,为近10年来最低点。由于我国大米进出口量较少,不到国内供求总量的0.5%,对国内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影响都非常小。
市场分析情况江苏生产种植价格面积增加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