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2年,原油依旧维持整体震荡格局,走势与品种的季节性规律密切相关。在需求较为平稳,供应可以随需求而定的2013年,投资者更应该把握原油价格的季节性规律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2012年,原油依旧维持整体震荡格局,走势与品种的季节性规律密切相关。在需求较为平稳,供应可以随需求而定的2013年,投资者更应该把握原油价格的季节性规律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回顾:原油维持整体震荡格局
2012年原油依旧维持整体震荡格局,走势与品种的季节性规律密切相关。1~3月份承接2011年冬季的需求小旺季,原油需求尚可;推涨油价的主要因素来自欧美对伊朗的制裁,制裁措施直接导致全球原油市场减少了每日140万桶的供应,且关于美伊冲突的消息不断,原油价格在3月达到年度高点。3月随着沙特大幅增产至1000万桶,即30年的高点,原油价格随之走弱。到6月底,市场开始炒作驾车高峰季节的需求,事实上美国的油品消费也在8月上旬达到了2000万桶/日的年度高点。9月原油达到年内第二高点。需求淡季来临,季节性弱势以及美国大选的政治因素拉低油价,使原油在10、11月整体维持弱势,低点曾触及82美元/桶。12月原油进入窄幅震荡格局,未来面临方向突破。
展望2013年,供应端对原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北美地区产量大增,这改变了全球原油市场的整个格局;需求端将逐步向好,美国经济复苏,中国经过低谷,需求将成为油价的主要支撑。
展望:供应充足需求平稳
供应:北美产量大增改写格局
商品涨跌的大势由其供需面来决定。原油的储量按地区分,中东占比最大,接近50%;其次是南美、北美。全球原油产量也具有相似的格局,中东占比32%,其次是欧亚大陆、北美。而以国际为主对其原油产量进行排序,前5位依次是沙特、俄罗斯、美国、伊朗和中国。原油市场的供应格局是分析2013年油市供应的基础和出发点。
北美页岩油产量大增
美国原油产量正以历史最快速度上升,因页岩油生产技术改革或推动2013年原油产量升至20年高位,日产增速已经达到1859年以来共计153年来的新高。迄今美国的日均原油产量已经升至680万桶,较去年同期的580万桶增加100万桶,同比达17%。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因水平钻孔和水力压裂技术的改善,这些技术是美国在近5年内实行的改革。美国能源部预计2013年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以及得克萨斯州钻井活动增加将提升美国2013年原油产量至每天700万桶上方,为1992年来首次。国际能源署预计,随着页岩气革命改写全球能源版图,2015年之后美国将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在乐观预测的同时也要看到潜在的不利因素。首先,开发页岩油的革命性技术“水力压裂法”,因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可能遭遇政策阻力;其次,页岩油开发面临成本压力。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为每桶44美元~68美元,远高于普通石油每桶约20美元的生产成本。另外,页岩油生产还面临运输瓶颈。
常规供应充足
2012年欧佩克组织的原油产量位于近4年的高点。虽然伊朗遭遇欧美制裁,出口受限,但同期沙特的增产令整个组织的供应依旧维持在高位。临近年末,由于美国产量增长以及需求低迷,沙特11月降低石油产量至950万桶/日,低于今年6月份创下的30年最高产量每天1010万桶的纪录。2013年欧佩克产量将依旧维持在高位,伊拉克战后产量逐步上移,沙特即使在1010万桶/日产量水平也仍有20%的余量去协调需求。美国能源部预计2013年欧佩克组织剩余产能将重新上升至10年均值上方。
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大幅增至近6年高点,其中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贡献了较大的分量,同时北海地区产量下降。北海地区曾是全球重要的原油生产地,挪威一度是全球前3大出口国,近年来该地产量大幅下滑。据统计,2012年11月,英国、挪威产量同比下降18%。作为最大的非欧佩克生产国,俄罗斯2012年的产量维持稳定,日产维持在1000万桶左右。2013年我们预计整个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依旧维持在高位。
地缘政治风险犹存
2012年欧美国家制裁伊朗,全球市场因此减少了约140万桶/日的供应量,与利比亚去年减少的供应量相当。欧美对伊朗的制裁有这样三个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对油市产生了影响。第一,美国6月底实施的制裁将任何与伊朗中央银行接触的经济实体从美国金融系统排除。仅美国单方面的制裁已经令伊朗减少35万桶~40万桶/日的出口量;第二,欧盟的制裁从7月1日正式生效,禁止所有欧盟国家进口任何伊朗的油品,这部分原油约为60万桶/日;第三,欧盟禁止该区的保险公司为运送伊朗原油的油轮进行保险。因为欧盟是90%~95%的油轮船队保险方或者二次保险方,这将令伊朗另外减少40万桶~50万桶/日的原油出口。
伊朗需要原油出口带来的收益,世界需要原油,所以双方都没有兴趣去摧毁伊朗的原油生产。然而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将加大伊朗发动地区战事的可能性,并危害当地的原油供应。最坏的举措莫过于关闭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日均运油约1700万桶,约占全球供应量的20%。这可能是伊朗的最后一招,绝望中的最后一击,即使是短暂的,仍会对原油供应、原油价格甚至是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主要消费国库存高企
全球市场供应充足,在主要消费国的库存上也有所反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总库存自2011年底以来逐步攀升,2012年底已经位居年度高位;同样现阶段OECD原油库存的可用天数也位于5年均值的上方。
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美国的库存更是充足。美国的原油库存因产量大增而位于5年均值上方,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依旧高于5年均值。美国的成品油库存高低不等,汽油库存处于5年均值略高水平,馏分油库存则低于5年均值;后期若炼厂开工率继续上移则有助于原油库存向成品油库存转化。
需求:经济复苏格局下需求平稳
相对于供应而言,商品市场中的需求一方是对价格更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一方面供应的增加或减少更倾向于由需求方而定;另一方面,对于矿产等资源品供应弹性通常低于需求弹性。原油市场更是如此,油价的下跌和上涨莫不与其需求密切相关,需求的背后是各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
美国原油需求依季节性规律波动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油品消费国,油品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1/5多,分析该国的油品消费就显得最为紧要。我们在以往报告中一再提及和展示的是美国的原油消费结构,71%为交通用油,23%为工业用油,民用及商用占比5%,电力仅1%。所对应的成品油消费中,以汽油比例最大,馏分油次之。
2012年美国的石油需求维持低迷态势。截止到11月30日,全年日均油品需求总量为1865万桶,较经济运行平稳时的2000万桶~2200万桶/日仍有较大差距,并低于2011年1920万桶的日均需求量。其中汽油需求仍有较强的季节性规律,1月份需求见底,之后开始攀升,8月份达到顶点,这与往年的季节性走势相一致;2012年汽油消费的谷底创下新低,峰值位于过去6年的低点。2012年馏分油需求也较为平淡,呈现不温不火的态势,与2011年相差无几。2012年度美国的炼厂开工率均值为87%,高于2011年的85%,炼厂开工率高点跃升至5年新高。危机之后,美国的企业投资恢复较快,个人消费则受制于高企的失业率而停滞不前。过去一年中,消费信心有了长足的改善。企业投资目前相对停滞,不过一旦“财政悬崖”问题得以处理,相信商业投资也可重筑温和升势。房地产市场的回稳,是看好美国经济的最大原因。房市乃复苏之本,悬系着就业、消费、银行信心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近月数字显示,美国房地产已经触底反弹,估计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当然,就业疲软、银行脱媒之下,美国的经济复苏步伐远弱过战后任何一次复苏,这个格局暂时看不出有改变的迹象。虽然失业率降至近4年低点7.7%,但只是因为许多美国人放弃找工作,减弱了非农就业岗位增幅超出预期的信号意义。美国仍在弱复苏的框架之下,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
2008年之后美国的原油消费就出现了结构性下滑。无论是消费旺季的高点还是消费淡季的低点,均低于危机之前。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不变,但复苏依旧是弱复苏。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笔者预计2013年美国的油品消费基本维持平稳,不会继续下降,但也很难有较大起色。
中国原油需求平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商品市场分析中不可忽视的主角。
中国原油消费集中在工业和交通,前者占比大于后者。如果用乙烯产量代表工业需求,汽车销量代表交通用油,那么这些指标均显示今年中国需求的低迷。中国的乙烯产量增速较2011年有较大回升,基本平稳。由于一系列的限购措施及市场的提前消化,2012年我国的汽车销售也比较低迷,但这并不表示汽油需求大幅下降。汽车保有量的绝对值依然使得今年的汽油消费同比增速在8%左右。
2012年1~8月,我国的油品消费基本维持平稳态势,第四季度需求开始加速。9月以来中国原油加工量明显回升,11月中国原油加工量已达1017万桶/天,环比大幅上升73万桶/天(或8%),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2年中国油品需求增长相对乏力,中国油品需求的增长对于非OECD国家需求增长的贡献下滑至23%,这既反映了经济转型,能源间替代导致的结构性因素,同时也体现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周期性因素。随着支持性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12年四季度的回升态势。所对应的中国油品需求也有望出现进一步回升。
欧洲原油消费降至近4年低点
欧债危机阴云不散,对商品的直接影响是需求的下滑。2012年欧洲油品总需求的降幅开始加大,月度需求降至近4年低点。
欧债危机的短期稳定性有所改善,但是2013年爆出新的问题的机会不小。欧洲央行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将流动性注入各国银行,再通过银行购买本国债券稳定住了欧猪国家的债券市场。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希腊发放救援金,缓解了希腊的流动性困局,将危机爆发的时间后移。不过2013年2~4月,西班牙有大量国债需要续期,其银行所面临的储蓄外流也未停止,西班牙是上半年欧洲的火药桶。解决欧洲债务危机并未有决定性的胜利,欧洲央行是目前市场平静的关键,相信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会有变,必要时更可能随时加码。欧洲经济已经陷入衰退,明年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过财政收缩对增长的负面冲击,应该小过2012年。
2013年在欧债危机不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欧洲的原油需求将继续维持低迷态势。考虑到发达经济体原油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行业,笔者认为欧洲2013年油品需求增长有限,但跌幅不会太大。
供需平衡油价要把握季节性走势
虽然伊朗的供应因被制裁减少了140万桶/日,但2012年全球原油市场供应充足。展望2013年,由页岩油开采引发的北美原油产量大增将继续,这将改写原油市场的供应格局;北海地区主要产油国英国、挪威的产量预计仍将继续下滑,成为支撑Brent油价的主要因素;俄罗斯等国产量维持稳定,整个非欧佩克国家2013年供应将呈增长态势。伊拉克战后产量继续攀升,沙特仍有20%的产量余量,在伊朗核问题不引发军事冲突的情况下,伊朗问题的原油溢价已经十分有限,2013年欧佩克剩余产能重又上升至10年均值上方,欧佩克组织供应充足。2013年原油供应端成为拖累油价的因素之一。
2013年,笔者认为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有限。2013年美国经济继续弱复苏,美国的油品消费将基本维持平稳,不会下降,但也很难有较大起色。2012年中国油品需求增长相对乏力,随着支持性政策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12年四季度的回升态势,所对应的中国油品需求也有望出现进一步回升。2013年在欧债危机不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欧洲的原油需求将继续维持低迷态势。日本地震后关闭了大部分核电站,燃油发电需求大幅提升,日本需求的增加抵消了欧洲需求的下滑。综上,笔者认为2013年全球原油需求将维持小幅攀升态势。
在供应充足而需求平稳的大背景下,商品价格的波动与其季节性规律紧密相连。剔除掉金融危机期间价格动荡的走势,看1983~2007年原油价格的季节性特征,笔者发现每年3~9月是价格上涨的月份,9~11月是价格下跌的月份,12月到第二年的1月也是价格偏强的月份。原油价格的强弱与其需求的季节性规律相关,每年夏季驾车、发电增加了油品消费,每年冬季是取暖用油旺季。在需求较为平稳,供应可以随需求而定的2013年,投资者更应该把握原油价格的季节性规律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