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虽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仍然实现较快增长。1~10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2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全年有望达到300亿美元。前10个月,农
一、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虽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仍然实现较快增长。1~10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2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全年有望达到300亿美元。前10个月,农产品出口主要情况和特点有:
一是农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1~10月,深加工农产品出口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4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而同期,初级农产品出的增长率仅为6.4%。在主要商品类别中,园艺产品、水海产品出口仍保持强劲势头,分别出口69.4亿美元、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和22.3%。受主销市场封关影响,畜禽产品出口增速继续放缓,出口30.1亿美元,增长3.4%。因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形势发生变化,出口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致使谷物出口大幅度下降,1~10月仅出口7.5亿美元,下降38%。
二是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格局略有变化。日本、欧盟、美国、东盟、韩国、香港依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六大主销市场。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对日出口增幅明显下降,继6、7两个月连续下降后,8~10月出现恢复性增长,前10个月,对日出口65.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对日出口在我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降至26.9%,为近年来最低;在水海制品大幅增长的拉动下,对欧盟、美国出口增势强劲,增速分别达到22.6%、33.9%;今年1月起中国—东盟早期收获协议下的农产品全部实行零关税,带动我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共出口23.9亿美元,增幅高达28.4%;受玉米出口减少影响,对韩出口下降5.0%;对香港出口增长1.2%。前10个月,我对西亚、拉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新兴市场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个百分点。
三是主要出口地区增势良好。前10个月,山东、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和江苏等六大主要出口地区的出口额均超过10亿美元,增速在9~33%,合计出口额占我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8%。中西部地区的山西、湖北、陕西等10个省区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出口价格稳定上涨。1~10月,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8(前3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0.3%)。商务部重点监控的30种出口农产品中,有19种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大蒜、苹果汁、番茄酱罐头、芦笋罐头、蘑菇罐头等价格涨幅在20~60%以上。在价格的带动下,大蒜出口已超过11亿美元,成为最大宗的出口农产品。
五是经营主体活力增强。1~10月,国内从事农产品出口企业1.89万家,比去年同期16%。民营企业成为农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出口增长超过40%。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大企业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农产品出口企业43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
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国外技术壁垒更加严格、出口成本持续上涨的不利形势,逆势上扬,实现持续较快增长,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连续三年出台支持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以来,各部门纷纷出台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农业部门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作,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商务部、财政部利用“农轻纺产品贸易促进资金”,帮助企业加强出口基地的溯源体系建设;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优良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免验政策,同时,免除禽类产品的出口检验检疫费用,深受企业欢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继续完善农产品出口信保制度;经银监会批准,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两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已开始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二是主动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努力优化出口结构,改善出口市场格局。面对进口国日趋严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广大出口企业变被动为主动,首次以行业培训、风险预警等方式有组织地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政府部门加大对外交涉力度,市场开拓取得突破:商务部首次启动贸易壁垒调查程序,使中国紫菜最终进入日本市场;在质检总局的积极努力下,今年9月,我国活羊在间隔10年以后,重返沙特市场;在内地与港澳特区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内地冰鲜猪肉开始进入香港、澳门市场。商务部还通过组织参加国际专业展会,提供市场信息等方式,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
三是各地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推动农产品出口。山东省创新机制,完善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江苏省提出“农产品出口五年振兴计划”;安徽省大力推行“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工程”;浙江省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认证;云南、辽宁、江西等省结合本地优势,分别制订了花卉、水产品和果品出口的扶持政策。此外,食土商会等行业组织加强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积极开展公共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历程,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用了34年时间;此后,又用了19年时间达到200亿美元;如果今年全年出口达到300亿美元,也就意味着我们仅用了3年时间达到了第三个100亿美元。这也标志着,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2007年农产品出口形势分析
2007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国际形势
1、世界经济和贸易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有利于我农产品出口发展。据IMF等国际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较今年虽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快速增长周期。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明显放慢,但欧盟(欧盟秋季报告将2006年经济增长率调高至2.8%)、日本经济情况相对看好,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全球贸易快速增长势头也有望延续。
2、世界农产品贸易将保持较快增长。近3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据WTO统计,2003年、2004年、2005年世界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6%、14.8%和8.8%。据经合组织和粮农组织联合编写的《2006~2015年农业展望》预计,世界农业生产将稳步扩大,随着收入和贸易的增长,人均食物消费也将提高,但发达市场更加关注食品成分和质量。这些将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由于能源紧缺,近期美国国内玉米乙醇业迅猛发展,玉米出口量减少,国际市场价格高企,生物能源的发展将对世界粮食贸易格局产生影响。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制度化趋势。7月,因未能就农业和非农谈判模式达成一致,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标志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我国的虾、大蒜、桔子罐头等优势产品纷纷遭遇欧美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争端;今年6月,欧盟向WTO通报,拟修改3个禽肉产品减让表:由单一关税改为关税配额。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可能引发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措施。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标志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已趋向制度化、法律化,进入宏观层面,其影响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存在。
(二)2007年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内因素
1、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农产品出口政策环境的逐步改善,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企业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意识日益提高,我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口企业呈两极化发展趋势。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出口企业进一步扩大自有基地建设,增加在质量监控方面的投入,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部分自有基地规模较大、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优良出口企业,将获得更多来自高端市场的订单,出口价格和企业效益呈上升趋势。而部分出口规模小、以收购货源为主的中小企业如不及时从生产源头加强质量建设,将出现经营困难,甚至退出国际市场。
3、出口成本仍呈上涨趋势,出口效益受影响。今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能源、运输费用普遍上涨,检验检疫费用涨幅较大(对日出口增长50%以上),汇率波动导致换汇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6-15%左右。虽然出口价格有所上升,但出口企业的整体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猪、柑桔罐头、部分蔬菜以及初级加工农产品的利润下滑明显。
预计明年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价格仍将呈上升趋势。如果出口价格不能同步提升,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其中,劳动力紧张及工资上涨对东部地区和加工企业影响较大;而能源、运输成本上涨对中西部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更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签订长单出口的行业、进口原料加工出口的水海产品形成较大压力。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初级农产品“卖难”现象,将加剧出口竞争,降低出口效益。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 鲁建华)
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