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6日晚宣布自27日零时起下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其中汽油价格每吨下调310元,柴油价格每吨下调300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6日晚宣布自27日零时起下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其中汽油价格每吨下调310元,柴油价格每吨下调300元。与此同时,成品油定价新机制随之推出,未来调价频率有望加快,因为调价引发的市场投机行为或受到抑制,市场或回归真实供需情况的指引。

       专家表示,此次油价下调时点和幅度符合市场预期,但由于国际油价表现低迷,此次下调之后,重新计算的三地原油变化率或依然维持负向区间,再加上国内油品实际需求仍未得到提振,预计国内油品市场依然维持低迷的困局,石油企业或加大油品出口以缓解国内销售压力。

       年内油价首次下调符合预期 新机制“意外”出台

       此次油品价格下调,无论在时间点还是下调幅度与市场机构此前的预判基本一致。但成品油定价新机制随之出台令不少机构感到意外。

       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3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3月25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为-5.01%。

       根据现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上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发生在2月25日。国内3月26日是调价后第二十二个工作日。在3月21日,三地原油变化率已经突破了4%的调价红线,随着22个工作日时间间隔满足,成品油下调窗口顺势开启。

       成品油调价靴子落地,对于此前一直在观望的市场参与者来说,可以舒一口气。

       早在3月初,油价下调的预期已经在国内油品市场上暗流涌动,炼厂和贸易商都在向外大量抛货,购进者因为看跌的预期也有意控制进货节奏,压低购进价格。

       大宗商品研究机构金银岛监测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全国柴油批发均价为每吨8207元,全国93号汽油批发均价为每吨9462元;汽柴油批发均价较月初均下跌近300元。与此同时,部分处于领跌地区的主营现售价基本低于配置成本价。

       “此次调价的幅度也在预期之中,但新机制随之推出则略显意外。”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李宏表示,当前国际油价依然处于相对高位,曾以为新机制或会等到今年下半年才会出台。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认为,此前市场对新机制的猜测得到了验证。比如缩短调价周期和修改挂靠油种。虽然国家尚未公布挂钩油种修改细则。但预计辛塔原油或被取代。从去年开始中石油、中石化进口的原油已不再参照印尼的“辛塔原油”价格,相比之下,“阿曼原油”作为中东石油出口远东的重要价格参考,是比较合适的替代品种,同时阿曼也是我国重要的原油进口国。

       2012-2016年中国汽油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新机制助市场回归“真实”供需指引

       除了油价下调政策之外,备受关注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顺势出台,为市场带来惊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表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加快调价节奏可以更好发挥定价机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因调价周期过长而引发的市场行情失真。

       邓郁松表示,以前因为调价周期比较长,单次调价幅度比较大,市场很容易形成无风险的套利机会。如果市场对后市预期一致上涨,则贸易商会提前囤货,炼厂也会提前提高价格,市场容易出现“一油难求”的局面;倘若市场对后期看跌,那大家都不愿意买油,炼厂油品滞销压库,市场秩序也会紊乱。

       山东济南一家炼油企业销售负责人表示,新机制会更加真实地反应市场供需实际,调价周期缩短之后会加大中间贸易商的投机成本,减少市场的投机因素,促使行情回归基本面。

       在分析人士看来,虽然油价下调靴子落地可以暂缓市场的观望情绪,但当前油品需求不振,成品油市场依然难改低迷。

       金银岛成品油分析师韩景媛表示,预计调价兑现后,利空消息面随之消散,因批发价格提前预跌,现在正处于相对低位,其下跌空间有限,加之贸易商补货渐起,或将引领价格走出“低谷”,呈现反弹之势。但因终端需求启动较往年滞后,且国际油价持续弱势难以支撑市场长久看多心态,故下调兑现后,市场交投气氛或短期回暖,中期仍存压力。

       韩景媛判断,此次调价兑现之后,三地原油移动平均价将重新调整,因为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下行,重新计算的三地原油变化率仍将处于负向区间,下轮油价下调概率依然大于上调。

       扩大油品出口或成趋势

       一方面国内油品需求不振,另一方面,国内炼油能力不断扩充,在此背景之下,2012年我国汽油呈现供过于求局面,柴油供给也相对充裕。专家预计2013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依然会维持宽松的态势。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根本问题仍是需求不足,而需求复苏仍依赖基建及重工业的恢复。

       随着炼油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汽柴油净进口量在不断萎缩,逐步转向对外出口。

       “世界石化产业向中东和亚太转移,中国将成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化珠海石化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牟向峰预计,2010-2020年亚太78%的炼能增长集中在中国。目前中国汽柴煤及燃料油等二次产品进口需求不断萎缩,石油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正在转向油品净出口。

       易贸研究中心成品油分析师温莎表示,我国汽油在2007年以来就已经实现了净出口,2012年我国柴油出口量也超过进口量,实现净出口91万吨。为了缓解国内油品宽松的状况,预计扩大油品出口将成为石油企业调节国内供需的一种销售策略。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为2431万吨,进口量为3982万吨。其中,汽油出口量为244万吨,进口量为0.45万吨;柴油出口量为187万吨,进口量为96万吨。汽油净进口243.55万吨,柴油净进口91万吨。

       “石油企业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出口,以改变国内油品滞销的被动局面。”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建议,未来我国石油企业可以加大对东盟等国的油品出口力度,比如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我国石油企业需要控制炼能扩张的节奏,警惕炼厂过度扩展造成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