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新产中晚籼稻大量上市,湖北、安徽、四川、江西和湖南等籼稻主产区从9月中旬开始先后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家指定粮食企业普遍入市收购。在政策支持下,目前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基本稳定在国家最低收购价1.44元/公斤左右。但记者在

今年新产中晚籼稻大量上市,湖北、安徽、四川、江西和湖南等籼稻主产区从9月中旬开始先后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家指定粮食企业普遍入市收购。在政策支持下,目前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基本稳定在国家最低收购价1.44元/公斤左右。但记者在江西、湖南两省调查发现,与去年中晚稻和今年早籼稻收购相比,今年中晚籼稻收购进展相当缓慢,购销双方处于“僵持”状态,稻谷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江西省10月20日启动了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到12月20日,江西省粮食局统计显示,全省收购中晚稻12亿公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8.8亿公斤,按最低收购价收购6.2亿公斤。这种进度既慢于去年同期,与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后购销两旺的局面也不可比。去年同期,全省仅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就超过13亿公斤。而今年早稻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25天,全省收购量超过20亿公斤。在湖南省永州市,11月8日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以来,指定收购网点由早籼稻收购时的27个增加到42个,但收购量大幅减少,火爆场面没有出现。

江西省粮食局和中国谷物网的专家分析认为,造成当前中晚稻收购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中晚稻收购一贯如此的季节性特征;二是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勉强启动”有关,由于预案启动前普通中晚籼稻的市场价格普遍与最低收购价不相上下,所以预案启动的政策效应不及早籼稻强;三是今年中晚稻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稻飞虱等病虫害罕见爆发,使得新米碎米率高,一些市民担心农残,转而购买早米和陈米;四是今年早稻收购时农民售粮热情高,基本交售一空,须留足中晚稻作口粮。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购销双方的“僵持”。由于国家已将早稻“锁定”,市场粮源少,个体加工厂必须抓紧时间收购足够粮源,以备明年开春生产经营之需,因此在中晚稻上市初期,他们一度高价入市抢粮,但由于各省中晚稻的大量上市,加上稻谷质量较差,市场米价下跌,转而等待观望并期望谷价下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种粮生产成本增加,虽然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但与去年相比还是下降,与种粮农民的心理预期有些差距,因而产生惜售、观望心理并期望谷价上调。盼跌与盼涨相互交织,“僵持”状况由此而生。

这种“僵持”状况将使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在近期保持相对稳定,使国内稻谷价格仍处在较为合理的高位,继续大幅跌落的可能性不大。但稻谷市场一些新动向颇值得关注。

第一,稻米价格“稳中趋跌”态势进一步明朗。收购季节稻谷市场供给压力下的“僵持”状况表明,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稻谷产量继续恢复性增长,产需矛盾继续得到改善。联系到去年以来稻谷价格持续稳定下行的情况,我们可以预测,按照目前的政策,如果不发生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今后一段时期稻谷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并呈小幅趋跌态势运行。特别是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数百亿斤稻谷库存的存在,将保证粮食市场总体稳定。

第二,稻米市场“优缺普饱”、“粳俏籼滞”、“北强南弱”格局进一步形成。普通稻谷价格下行是今年中晚稻“僵持”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在普通籼稻70元/百斤上下徘徊的同时,部分优质稻谷却继续以80-90多元的价格走俏市场。这表明市场普通稻谷正走向供求平衡甚至饱和,而市场的缺口主要体现在优质稻谷。放眼全国,北方粳稻即使在集中上市的季节也一直表现坚挺,甚至有分析说将小幅上扬,至今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第三,“种粮亏本”开始出现。收购市场“僵持”状况隐藏的最大问题是,种粮农民的利益受损。农资涨价、粮价下跌两种因素交织发展至今,加上虫害造成减产,“种粮亏本”今年已成部分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切肤之痛。湖南益阳市资阳区大垅田村农民李长根说,今年种田亩收入比去年减少200元。江西南昌县蒋巷镇三尾村农民卢冬根种中稻29亩,每亩毛收入660元,而亩支出360元田租、130元农药、100元化肥、50元收割费、50元晒运费相加达690元,已收不抵支。“田租太贵”成为种粮大户的新患。
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