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无公害蔬菜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2002年4月9日,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发布的第12号令正式颁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无公害农产品”提出明确概念: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
无公害蔬菜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2002年4月9日,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发布的第12号令正式颁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无公害农产品”提出明确概念: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的一种,目前,我国无公害蔬菜包括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蔬菜三种认证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源头的产前环境标准、产中的技术规程及产后的产品质量三方面采取措施,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现根据广东省无公害蔬菜的存在问题提出其发展对策:
1 产地环境达标对策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它的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过程,环境污染问题、农药残留问题及化肥使用问题等都是源头问题,这方面与生产者及全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关系极大,只有全社会都形成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为无公害蔬菜提供健康的土壤。
1.1 加强宣传活动
无公害蔬菜认证,采取政府推动模式的重要方面体现在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社会民众的无公害意识,政府逐渐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投入,提高民众意识,从而解决广东无公害蔬菜生产源头上的存在问题,同时,消费者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共识购买无公害蔬菜,让有毒有害蔬菜被迫退出市场,从消费者末端促进源头的环境优化。广东省农业厅于2004年4月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周”活动,联合省内132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发出倡议书,并郑重作出承诺: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为社会创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1.2 建立合格农资生产销售队伍
农药、化肥等农资使用问题是关系我省蔬菜生产源头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农药存在三个70%的问题: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含有机磷,有机磷中70%是有毒农药。而我省种植业中常用的近60个品种的农药在欧盟各国是被禁用的,使用、喷洒这些农药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全省的某些种类种植业产品出口逐年萎缩,正逐步被欧盟设置的绿色壁垒挤出那里的市场。比如,欧盟已于2003年12月31日起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各国生产和销售,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以及出口的农药达60多个品种。由于这60多个品种的农药中不少是我省种植业中常用的,使用、喷洒这些农药的农产品出口到欧盟就会受到影响。以传统出口的茶叶为例,广东对欧盟的茶叶出口逐年萎缩,逐步被欧盟设置的绿色壁垒挤出那里的市场。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抓好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标准化工作,要从农药生产企业的生产源头把好关口,采取切实措施取缔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农药,建立一支合格的农资生产销售队伍。
2 生产技术规程达标对策
2.1 加大培训力度,推广生产技术规程
政府必须对农业企业管理、科技人员和农民的观念进行教育引导,举办相关人员参加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生产者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水平,建立一支从农田到餐桌的无公害蔬菜全程质量生产专业队伍。
2.2 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产品质量
我省蔬菜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达80%以上,近年来香港方面针对我省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在加强入口产品卫生质量检测的同时,在我省推行“信誉农场计划”,对生产环境不受工业“三废”污染、农药和化肥使用符合有关标准的蔬菜生产基地,授予“信誉农场”的称号。因此生产蔬菜出口的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升级,出口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可以避开苛刻的检疫限制,绕过绿色壁垒。出口企业要树立出口品牌,努力开发新产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由于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2.3 规模化生产,降低无公害蔬菜价格
2004年10—12月对广州市内重点大型农市场上无公害蔬菜专柜的蔬菜价格一般比普通蔬菜价格高,最低的无公 害茄子高50%,最高的无公害青椒竞高达300%。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比较难于接受,因而市内农副产品市场所设无公害蔬菜专柜内的菜经常因价格昂贵而滞销变烂,最后被迫降价清仓。因此,无公害生产企业应在政府给予扶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只要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的价格缩小距离,相信消费者是非常愿意接受安全的无公害蔬菜的。目前,省内部分比较大型的蔬菜企业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2004年,广州市蔬菜办公室确定了广州市十大蔬菜生产基地即从玉菜场生产基地、广东东升农场生产基地等,要求每个基地建设标准化农田333hm2以上。新会市的乐溪红葱、甜萝卜,台山市的黑皮冬瓜,开平市的荷兰豆、韭菜花等基地一般都在133hm2以上,多的达667hm2。
2.4 树立品牌意识
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蔬菜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除粮食外的第二大产业,与此同时,“品牌蔬菜”的发展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大市场中,“品牌蔬菜”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必须大力发展。全国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的经验可供借鉴:近年来,寿光市全市掀起一场以“无公害蔬菜”为重点的蔬菜生产“二次革命”后,寿光菜农因这些蔬菜推向市场后,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往往质优而价不高,转而意识到品牌的意义,纷纷把自已最有特色的产品冠以响亮、动听的名称,精心“包装”后全面推向市场。如今其走红全国市场的“品牌蔬菜”已达30多种,如“王婆”牌甜瓜、“乐义”牌蔬菜等。广州市花都区的蔬菜“HDV”商标是全国第一个蔬菜注册商标,产品大量销往香港、澳门、新加坡及欧洲。广东的品牌蔬菜并不多,“从玉”、“东升”等品牌都是较早经省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它们已经走上品牌营销的道路,其它的无公害生产、加工、营销企业都应加强这方面的意识,积极申请认证,使自已的蔬菜在市民及海外人士中形成一个质优印象,争取扩大市场。
3 质量标准控制对策
3.1 加强立法、监管工作
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限制措施,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武器。目前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为手段的技术壁垒对我国外贸的约束性正日趋严重。要突破绿色壁垒,政府必须提高认识,采取积极措施。就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转变职能,建立起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支撑体系,对蔬菜等广东主要的出口产品的卫生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结合广东实际情况,制订新的卫生安全标准,发布相关的国际标准。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必要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加大对农产品检验检疫力度,以及加强对国外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有关信息的收集,对我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引导,保证广东农产品的质量符合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标准要求。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检测,加大对各种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监督。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熟悉WTO有关规则,尤其与农产品直接有关的TBT(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和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在WTO框架下制定有关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方针、方法和政策,充分利用WTO成员应享受的权利,争取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公平待遇。
3.2 完善事故预警反应机制
由于当前广东的监控体系建设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实现各监管部门之间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专门机构如2004年刚成立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将担负起这一重任,但政府仍应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避免“出了事才处理”的被动局面。
3.3 协调发展
无公害蔬菜普及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目前广东各地级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极不平衡,佛山、广州、江门等珠江三角洲富裕地区发展较快,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发展缓慢,政府应制定相应措施,保证优先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各地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不会拖全省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后腿。
农药农产品无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