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摘要:阐述了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及石油产品、石化产品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概况与趋势,以及我国石化工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与挑战,提出了促进我国石化工业持续有效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石油 天然气 石

  摘要:阐述了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及石油产品、石化产品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概况与趋势,以及我国石化工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与挑战,提出了促进我国石化工业持续有效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石油 天然气 石化工业 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低油价时期终结,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量越来越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气象呈加剧趋势,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石化工业呈现由本轮景气周期的高峰下行趋势等。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化工业既有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不少“瓶颈”制约和挑战。石化业界需要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深刻分析面临的“瓶颈”制约与挑战,正确制定应对挑战的对策与措施,以促进我国石化工业持续快速有效发展。   1 石化工业的资源基础——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1.1 世界油气探明储量增幅减缓,石油产量首次下降   1.1.1 石油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报道:”,截至2007年底,世界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1686亿吨(包括原油、天然气凝析油和天然气液),同比略有下降,储采比为41.6。世界石油产量近3年来增幅显著减缓。2007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9.06亿吨(8153.3万桶/日,包括原油、页岩油、油砂和天然气液),比2006年39.14亿吨(8165.9万桶/日)下降0.2%。这是2002年以来首次减产,其中欧佩克(OPEC)产量减少了36万桶/日,非OPEC产油国产量仅增加20万桶/日,经合组织国家(OECD)石油产量已连续5年下降。   近年来,世界石油需求继续增长。2007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燃料)为39.53亿吨(8522万桶/日),比2006年石油消费量39.11亿吨(8423万桶/日)增长1.1%。其中欧盟消费量减少2.6%,OECD国家减少0.9%,前苏联国家减少0.4%,其他经济体增加4.4%。   关于石油供需平衡与高油价的成因,在2008年6月末至7月初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石油大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OPEC认为国际市场石油供应充足、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金融投机、美元贬值和地缘政治是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二是国际能源机构(1EA)和国际大型石油公司认为石油供需平衡紧张支撑了高油价,认为过去5年世界经济比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增长都快,但石油供应包括炼油能力并未相应跟上,导致供需平衡紧张。会议达成以下共识:高油价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高油价对世界是一个警钟,世界需要各种能源,急需更多的能源投资,包括对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和替代能源的投资。当前应集中关注的是如何加大油气技术开发的力度,提高供应能力和用能效率,促进供需平衡。   1.1.2 天然气   近几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增势明显减缓,产量稳步增长。2007年,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177.36万亿立方米,仅比2006年增长0.65%,储采比为60.3;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9400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2.4%;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为29219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3.1%,供需基本平衡。   1.2 未来世界石油、天然气供需预测   1.2.1 远期需求   伴随世界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2008年6月底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报告预测,2005-2030年期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将增长50%,其中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据IEA《世界能源展望2007年》预测,2030年参考情景世界能源需求量为177.21亿吨油当量,与2005年114.29亿吨油当量相比,增长55%。化石燃料仍是主要能源,占2005年至2030年需求增长的84%。2030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35%降至32%;天然气比例将从2005年的20.5%增至22.3%。石油需求将从2006年的8470万桶/日增至2030年的11630万桶/B,年均增长1.3%。2006-2030年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将增加1330万桶/日,约占这期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42%,其中印度石油需求增长率为3.9%,中国为3.6%。   据IEA预测,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将从2005年的2.854万亿立方米增至2030年的4.779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1%。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更快,中东是增长量最大的地区。2030年北美和欧洲将继续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地区,将占世界消费量的1/3,而目前这些地区的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2。   1.2.2 中期需求   据IEA预测,2008-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从8690万桶/日增至9410万桶/日,年均增长1.6%,其中亚洲、中东和拉美地区需求增长将占总需求增长的90%。   1.2.3 近期需求   全球经济减速导致原油需求下降。据OPEC近期预计,2008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为8645万桶,低于该组织此前估计的8679万桶;2009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预计为8721万桶,低于该组织此前估计的8766万桶。   1.2.4 石油供应   在第十九届世界石油大会上,OPEC预计未来世界原油生产能力仍将不断增加,见表1。预计在2012年前OPEC将投资1500亿美元,使产能新增500万桶/日;天然气液(NGLs)和天然气合成油(GTL)产量将从目前的230万桶/日增至660万桶/日。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8年6月16日报道,道达尔公司根据内部研究结果认为2020年世界石油产量将稳定在9500万桶/日。   从石油资源来看,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世界最终可采石油资源几乎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一倍,即从不到1.7万亿桶增至超过3.3万亿桶(不包括非常规石油资源),至今已开采的石油估计为1万亿桶。虽然世界油气资源仍然丰富,但持续扩大常规油气生产的风险不断扩大,对满足未来能源需求构成严峻挑战。因此,能源供应多元化势在必行。   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据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200亿吨,已探明76.6亿吨,探明率为38%,剩余石油资源丰富,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我国石油勘探处于早中期,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探明储量仍可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我国原油产量开始进入高峰平台期,高峰年产量为2-2.2亿吨,预计1.85亿吨以上年产量的高峰平台期有望延续到2030年以后。   我国天然气的可采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已探明3.7万亿立方米,探明率为16.8%,资源探明程度不高,天然气勘探总体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0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693.1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前后将达到2500亿立方米,按标准油当量计,将超过石油年产量。   2 石化工业的市场基础——石油、石化产品供需状况及预测   2.1 石油产品供需状况   2007年,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在连续4年低于石油产品需求增速之后,连续第二年高于石油需求增速,世界油品供需基本面紧张形势有所缓解。据《DP世界能源统计2008》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炼油能力为8791.3万桶/日,比2006年增长1.4%;全球炼厂原油加工量为7554.5万桶/日,比2006年增长1.1%。据美国《油气杂志》2008年3月10日报道,2007-2012年全球原油加工能力将增加1060万桶/日,其中910万桶/日是新建能力、150万桶/日为扩能,炼油能力的扩大将与到2012年增加960万桶/日的石油需求相适应。   据IEA2008年7月的预测报告,全球石油产品需求的平均增长率为1.6%,将从2008年的8690万桶/日增至2013年的9410万桶/日,中间馏分油占需求增长的主要部分,其次是LPG和石脑油。由于石化原料需求增长,预计到2013年,石脑油需求将增44万桶/日,LPG/乙烷需求增长33万桶/日。   从长期看,石油需求的增长仍主要受交通运输燃料增长驱动。据IEA预测,世界现有9亿辆机动车(不包括两轮车),到2030年机动车将增至21亿辆。运输燃料所用石油占石油总量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47%增至2030年的52%,运输燃料消费年增长1.7%。   据OPEC预测,2030年石油产品需求量将增加3400万桶/日,其中轻质和中间馏分油产品3200万桶/日,重质油品仅为200万桶/日。增加最多的是运输燃料,主要是柴油、汽油和航煤。OPEC在2012年前将投资500亿美元,增加300万桶/日的炼油能力。   2.2 石化产品供需状况   近年来,石化产品供需仍较快增长,部分产品的产能增幅高于需求增幅,供过于求的局面不断加剧,总体上看世界石化工业呈现出本轮景气周期高峰后的下行趋势。   据SRI-WP2008年4月的报告,2007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为12389万吨/年,比上年增长3.7%;乙烯产量为11462万吨,比上年增长4.5%;乙烯需求量达1.14亿吨,同比增长4.6%。当年世界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产能达2亿吨/年,同比增长6.6%;消费量1.67亿吨,增幅3.8%,供过于求状况加剧。当年合成纤维产能达4832.4万吨/年,同比增长7.4%。合成橡胶产能和消费量持续两年回升,当年产能达1372万吨/年,同比增4.6%;消费量达1315.4万吨,同比增6.3%。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世界石化产品供需预测,世界乙烯产能将从2006年末的11990万吨/年增至2012年末的15840万吨/年,年均增长4.7%,累计增加3850万吨/年;世界乙烯系衍生物产能预计从2006年末的12680万吨(换算成乙烯计),增至2012年末的16400万吨/年,年均增长4.4%,累计增加3720万吨/年;乙烯系衍生物的世界需求(以乙烯当量计),2007年为11730万吨,比上年增长5.8%。2012年预计需求将增至14250万吨,年均增长4.8%,累计增加3520万吨。预计全球丙烯产能将从2006年末的8140万吨/年增至2012年末的10400万吨/年,年均增长4.2%。全球丙烯衍生物产能(以丙烯计)将从2006年末的7530万吨/年增至2012年末的9630万吨/年,年均增长4.2%。预计全球丙烯衍生物的需求(以丙烯计)将从2006年末的6600万吨增至2012年末的8870万吨,年均增长5.0%。   上述需求预测基于2007年后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假设。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步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大幅放慢,市场需求下滑,中东继续扩大生产能力,世界石化景气周期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下行通道。据CMAI预测,2007-2012年,全球聚烯烃产能年均增长率将为6.2%,需求年均增长率5.3%,将导致聚烯烃装置平均开工率从2007年的89%降至2012年的84%,相应地将导致亚太地区石脑油裂解装置现金毛利从2007年的485美元/吨降至2012年的200美元/吨,平均开工率将从2007年的98%降至2012年的89%。日本经济产业省预计,2009年乙烯衍生物、2010年丙烯衍生物过剩将达到高峰。据美国《化学周刊》2008年9月15日报道,全球石化工业预期的低迷将对聚丙烯工业产生重要影响。正在建设的巨大新增能力和高涨的原料价格将降低装置开工率并减少盈利。预计2012年全球聚丙烯产能将比2007年增2000万吨/年,2010—2011年产能过剩达1000-1100万吨/年,装置开工率将由2008年的89%-90%降至80%左右。之后随着新增产能被吸收,2012—2013年开工率将缓慢恢复至85%左右。   3 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概况与趋势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先后建设了一批大型炼厂和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建立起实力强大、配套完备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 石化工业的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我国跻身于世界石化生产大国的前列   2007年,我国炼油能力4.2亿吨/年,乙烯能力998.5万吨/年,合成树脂能力3300万吨/年,合成橡胶能力165.8万吨/年,均居世界第二位;合成纤维能力2674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加工原油3.27亿吨,生产汽、煤、柴油1.95亿吨,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乙烯产量达1027.8万吨,生产的石化产品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2 主要石化产品自给率显著提高   随着石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主要石化产品自给率明显提高,进口增幅减缓。2007年我国生产合成树脂3074万吨、合成纤维2202万吨、合成橡胶2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5%、17.3%和20.3%,主要石化产品进口依存度有所下降。2007年合成树脂自给率达58.7%(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自给率达7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合成橡胶自给率达62.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合成纤维产量已占世界54%,自给率不断提高,出口继续增长。   3.3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近年来,在国家炼油工业和乙烯工业二个中长期发展专项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我国石化工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力度,继续推进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实施装置大型化、节能降耗、增加加工原油适应性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装置,使石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大型一体化生产基地增多,进一步提升了石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大型、先进的炼化产业基地。目前我国已拥有镇海、大连、茂名等12座千万吨级炼厂,另有6座正在建设中;八大乙烯新建或扩建项目同时在建,新建乙烯装置的规模为80-100万吨/年,通过技术改造和新建,我国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已达45.4万吨/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已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三大石化产业群,并在新疆、甘肃建成大型石化生产基地。   进一步优化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对原油资源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近年来炼油企业加大了加工原油适应性改造,炼厂加工劣质原油和重油深加工能力明显提高;石化企业进一步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在巩固通用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与此同时,继续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网和储运设施,已基本形成功能相对较完善的原油储运体系,陆上管道运输比例达到90%以上,成品油消费网络正在形成,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3.4 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   受环保法规要求和汽车行业对提高燃料质量需求的推动,近年来全球车用汽油和柴油质量提升十分迅速,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也明显加快。2005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国Ⅱ车用汽柴油新标准(相当于欧Ⅱ标准),车用汽油硫含量从800ppm降至500ppm,车用柴油硫含量从2000ppm降至500ppm(推荐标准)。2010年前将执行国Ⅲ车用汽油标准,汽油硫含量由500ppm降至150ppm。为迎接奥运会,2008年1月1日起北京已实施相当于欧Ⅳ标准的汽柴油地方标准,车用汽油硫含量从150ppm降至50ppm,车用柴油硫含量从350ppm降至50ppm。   3.5 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数十年的研发,我国已基本上掌握了当代世界主要的先进炼油技术,能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厂。例如近期已依靠自有技术建成青岛1000万吨/年和海南800万吨/年现代化炼厂。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等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深度催化裂解(DCC)技术、催化裂化和加氢精制等催化剂已出口国外,依靠自有技术完成炼厂的扩能改造,并低成本实现了油品质量升级。石油化工重大工艺技术开发成绩显著。自主开发成功的乙烯裂解炉、聚丙烯、苯乙烯、甲苯歧化、聚酯、芳烃抽提等技术已实现工业应用。目前,大型乙烯工程建设中,采用自有技术的比例大幅上升。甲苯歧化技术及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等一批催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出口。   新产品开发成效明显,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比例大幅提高。炼化催化剂85%以上实现自给;信息技术在石化企业的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企业已应用ERP系统,部分主要生产装置实现了先进过程控制(APC)。   3.6 石化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我国主要国有石油石化公司通过深化改革,重组上市,加强结构调整,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海油分别位于2008年美国《财富》杂志500强的第16位、第25位和第409位。按炼油能力统计,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居世界第三大和第五大炼油公司;按乙烯生产能力统计,中国石化是世界第五大乙烯生产商。   3.7 在市场需求推动下,石化工业将持续平稳增长   受宏观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动,2007年尽管国际油价持续震荡攀升,但国内成品油消费仍持续增长。2007年生产成品油1.95亿吨,同比增长7.2%,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1.93亿吨,同比增长7.3%,详见表2。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2010年我国汽煤柴油需求量约2.35亿吨,2005-2010年需求量年均增长6.9%左右。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成品油不断增长的需求,根据目前在建和拟建计划,预计到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将增至5.6亿吨/年(含重油加工能力),年均增长6.3%。
  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2001-2007年我国乙烯能力年均增速13.1%,产量年均增速13.5%。2007年乙烯表观消费量为1073.8万吨。按乙烯当量消费量计算,2001-2007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2007年乙烯当量消费量为2112万吨,需求满足率为48.7%,详见表3。
  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预测,2010年我国乙烯当量需求量将达到2640万吨、合成树脂需求量为4845万吨、合成橡胶需求量321万吨、合纤需求量1910万吨。   石化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推动了新乙烯项目的建设。目前已核准在建的项目包括: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镇海炼化各100万吨/年乙烯,福建炼化和武汉石化各80万吨/年乙烯;中国石油大庆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新增60万吨/年),抚顺石化80万吨/年乙烯,独山子100万吨/年乙烯,四川彭州80万吨/年乙烯等;还有华锦63万吨/年乙烯改扩建项目以及上海石化等乙烯的第三轮改造等。预计2010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1600万吨/年左右。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