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意社9月3日讯 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江苏、山东等塑料企业主要聚集地一半以上的小型塑料加工企业已经停产,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也被迫减产。这是媒体的一个调查结果。而来自塑料产业的反映则是:今年塑料产业很受伤。究其原因,中国塑料加工工

  生意社9月3日讯 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江苏、山东等塑料企业主要聚集地一半以上的小型塑料加工企业已经停产,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也被迫减产。这是媒体的一个调查结果。而来自塑料产业的反映则是:今年塑料产业很受伤。究其原因,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会长李国俊认为,塑料产业目前所受到的不利影响主要来自于原材料涨价、新《劳动合同法》的生效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原料成本在塑料企业生产成本中占到50%~80%。由于上游的垄断地位,从原油炼制到合成树脂生产,在塑料原料的生产链中,商家顺利地将涨价的压力推给了塑料制品加工企业,塑料制品却很难“水涨船高”,塑料加工企业无法及时抬高产品价格,将价格上涨成本顺利转嫁最终消费者。因此,塑料制品企业最恐惧的就是原料涨价。塑料产业原料成本的“阴天”始于2003年。而连续数年的“阴天”使许多中小企业在捱过几年后,今年实在撑不住了。一塑料管材企业的负责人用“苦海无涯”来比喻这几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带给塑料加工企业的困境。普通的聚乙烯、聚丙烯原料,从2003年的七千元左右一路高歌,最高时涨到一万五千元。   一些塑料制造商表示,在塑料原材料价格猛涨时,他们也渴望提高制品的价格,但这种上涨却不可能像原料那样迅速全部地转嫁到用户身上,最终还是要企业自身消化,因此造成利润减少。广东佛山一家人造革和薄膜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塑料价格上涨之后,他们在产品生产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是挽回的损失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害怕失去市场,对最终消费品的提价,很多企业也表现得很谨慎,原料涨价的苦果只能自己内部慢慢吞下去。   在这次旷日持久的原料价格上涨中,能够挺得住的塑料加工企业只是那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那些小企业已经无力承受重负而纷纷停产、转产退出了这一产业。   中国国家统计局认为,中国未来价格上涨压力依然不轻,需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努力控制价格过快上涨。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在周二出版的《中国信息报》上发布报告,就近两年价格上涨的特征、原因及走势进行了分析。   报告称,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减弱、夏粮丰收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减弱等因素出现,未来物价走势出现向好变化。   不过,报告警告称,未来价格上涨压力并不轻,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报告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控制价格过快上涨:通过宏观政策稳定价格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将通货膨胀控制在各方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增加主要商品供给等。   报告还提出,应把握好国内资源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报告建议,通过投资和参股等方式,在国外建立稳定的资源基地。该课题组组长由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担任。   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其职责包括对国民经济进行分析并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   一、开篇综述   昨日盘点:市场少量成交   今日看点:市场报价有所滞留,下游需求低迷,石化库存有所释放,另有减产意向。   明日焦点:环保形势,石化出厂价格走势,市场心态和市场价格走势,外盘情况。
塑料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