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化工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化工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并且进一步推进它的本土化战略,在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的推进本土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早进入了中国的市场的化工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进程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

化工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化工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并且进一步推进它的本土化战略,在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的推进本土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早进入了中国的市场的化工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进程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它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怎么样,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怎么样去判断那样一个趋势,怎么样面对这样一个趋势,这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那么,化工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只有我们能够清楚的判断中外双方的利益,才能够制定未来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的一些政策和规则,也才能够去判断本土化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那么,从利益关系角度来看,经济学上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很多经济活动都有外部性的影响,那么化工跨国公司的本土化也不例外,它同样存在着外部性的影响。那么,外部性影响就分为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两个方面。

从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对中国好的方面影响来说,很多专家都做了分析,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它给中国带来的多方面利益。比如说增加了中国的就业,直接就业人口已经超过一万人,带来间接就业效应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增加了中国的税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培植了碳酸饮料的市场,这样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外,在推销本土化战略过程当中,也实行了原材料的本土化。那么,这反过来也增加了出口创汇,所以从就业、税收、经济增长、出口创汇等多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宏观的经济利益是有着直接好的影响。那么,我这里面想补充一点的就是谈到好的外部性影响的时候,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还和中国特定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关系。它不仅仅是在这些宏观经济指标上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进步,其实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它面对着很多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制度的矛盾,我们也通常称它是体制矛盾,另一个是结构矛盾,中国必须突破体制和结构的双重矛盾,中国经济才能取得持续高效率的发展。可是,化工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它在制度变迁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比如说我们谈了很多,化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推进本土化过程当中,和国内现在所适应的某些法律和规则可能会有一些冲突。那么,这就迫使我们政府去思考,如何适应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要求,去修改原来的规则,也推动着我们政策的变动,法律的完善。另外,在化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推进本土化的时候,它也往往会出现与中国内资企业的全面竞争。另外,为了推进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政府也必须改变职能,特别是加强监管和服务,这些在二十年前也许中国政府并不没有仔细去考虑,但是在今天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政府的职能,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另外,在本土化过程当中,和内资企业的竞争,通过一些并购、合资等方式,来展开的投资行为,也推动着内资企业发展,推动着国有企业的改革。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化工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它全方位的推动着中国的政策、法规、体制的变革,制度变迁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我们通过说我们中国经济技术结构不合理,企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存在着缺陷,不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即便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建成了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中国经济发展同样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我们首先面对着资金的问题,人才的问题,技术的问题等等,化工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有效的推动了中国资本积累。那么,由于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很多内资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也导致很多员工就业并不稳定,所以他们预期风险在上升。

预期风险在上升的时候,防范风险的储蓄行为变得非常重要。因而,储蓄率居于世界前列,也和中国市场上竞争加剧,和化工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过程当中的一些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另外,化工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过程当中,生产着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它替代了大量的进口品,也节约了我们的外汇,这反过来也增加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因而,我们的储蓄外汇在增长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资本积累的源泉,这样对于缓解中国资本短缺是有重要贡献的。另外,化工跨国公司,他们在推进本土化过程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才的本土化,包括管理人员,员工,全方位的本土化。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他们花了很多的资金进行管理人员和劳动力的培训,对于中国合格的劳动力形成,人力资源培养是有着帮助的。另外,化工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外因效应。这些都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一些结构调整上的困难,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所以,我想补充的就是从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对于中国经济好的影响来说,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一些内容之外,还应该再考虑特定的转轨时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矛盾加重,这样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它所带来的影响。当然,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谈它好处的时候比较多,其实它有好多坏的现象,或者叫做内敛效应。 这里想简单的说几点,就是针对刚才好的方面来说,它实际上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其它的内敛的效应。比如说对于化工跨国公司这些外溢效应到底有多大,我们现在很难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因为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不仅受到我们政策法规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资企业水平的影响。如果中资企业的水平不能够与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要求相配套,那么即便它实行了原材料本土化,实行了原料的本土化,我们也很难吸收到它的技术、知识、管理的外溢效应。另外,还有和外资企业战略相关,和现在技术研发的特性有关系。比如当今的技术研发过程中,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系数,具有整体性,不可分割性,不能分开,无法转让,难以靠简单的学习全面的掌握。另外,它也会产生人才的内敛效应,比如化工跨国公司在推动人才本土化过程当中,它依靠先进的分配制度,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再加上良好的培训制度,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大量优秀员工的加盟,它也使得很多内资企业优秀劳动力,优秀人才纷纷转投化工跨国公司,这样对于内资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再一个就是知识的内敛效应,化工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没有忘记内部化的策略,包括像特许经营这种方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内部化策略的反映。在实现内部化策略过程当中,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非常注重知识和管理模式扩散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创造知识产权企业,提升它的积极性,另外也阻碍了技术的传播。当然,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企业自身,这是一个竞争策略的问题。另外,现在越来越多化工跨国公司更青睐于建独资企业,而不是在中国建合资企业,这样也使得中国通过合资的方法,去吸收化工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技术支持,这条途径受到了影响。总之,化工跨国公司在进入本土化的时候,它的内敛效应,或者叫做挤出效应,事实上是存在的。那么,面对着这种双重影响,我想我们阻断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的所有做法,自然无法使中国有效利用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所带来的外溢效应。那么,反过来完全依赖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完成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也是不现实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积极推动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同时应该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必要的制度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应该在化工跨国公司本土化过程当中,全方位的加入到化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这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跨国公司继续加大在中国的化工投资

世界知名的安永会计事务所公布的2008年度“欧洲投资吸引力”调查报告,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该报告显示,中国首次成为跨国企业决策者中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而跨国公司争相投资中国石化产业的趋势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该报告称,47%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这是中国首次超过欧洲国家(33%)成为跨国企业投资首要考虑的国家。而得益于欧盟一体化进程推进的中东欧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魅力也从2007年的39%上升至今年的42%,排名第二。此外,印度、俄罗斯两国吸引外资的曲线呈稳定上升趋势,分别获得30%和21%投资者的认可。
  
而据中国国内的调查,2007年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石油和化工业的步伐加快。目前已有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等在内的2055家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石化行业,形成了以油品营销、燃气开发、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加工、石化仓储物流、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为重点的投资发展产业集群,并制定了中长期在华发展目标。在新的投资计划中,巴斯夫计划到2010年,在亚洲的销售额和利润将占公司业务的20%,其中在亚洲销售额的50%将在中国;赢创公司计划到2009年在中国的化学品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德国南方化学公司计划今后2至3年内,在中国投资1.39亿美元,目标是到201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

安永会计事务所马克·莱尔米特向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巨大的发展前景让每一个投资者心动。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劳动力、原材料、服务等生产成本仍具有极强的全球竞争力。此外,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大幅改善,也为外国企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据了解,我国前100家化工公司的平均年销售额仅为277亿人民币(约合37亿美元),而相比之下,世界其他地区的前100家化工公司的平均年销售额为1500亿人民币。我国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法规正在强化之中,在研发方面需要更有效的投入,从而推动化学工业的发展。 一些跨国公司继续看好在中国的化工投资,并纷纷确定了在华的发展新目标。巴斯夫公司重新制定了目标:到2010年,公司在亚洲的销售额和利润将占20%。巴斯夫在亚洲销售额的50%将在中国。巴斯夫大中华区主席、巴斯夫中国公司总裁约翰尼?克万表示,1996~2006年间,巴斯夫在中国的销售额年均增长23%,随着公司在华推进重大的投资计划,快速增长将会持续。 

斯夫与中国石化已投资9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对其在南京的乙烯与衍生物合资企业扩能。巴斯夫还将在中国建设第二套MDI装置,初步考虑建在重庆。上海化工区是巴斯夫公司在中国现有的MDI合资企业的生产基地。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地区,现占巴斯夫在亚洲81亿欧元/年销售额的45%。 

投资中国的其他西方公司包括德国Evonik工业公司。Evonik公司是前RAG公司,其化学品业务是前德固赛公司,上述公司于今年9月中旬起已更用新名称Evonik公司。 

Evonik公司在拓展中国化工业务方面计划年平均投资1亿欧元,到2009年实现在大中华地区的化学品销售额10亿美元/年目标。Evonik公司的化学品业务,2006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为4.6亿欧元,预计2007年的销售额增长20%。Evonik公司表示,在中国的发展将是实现该公司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该公司将进一步组建合资企业和实施并购。 

Evonik公司在中国设立了近20家公司,在10个城市生产特种化学品。其产品范围包括沉淀二氧化硅、炭黑、橡胶硅烷、氨基酸、聚氨酯泡沫添加剂、涂料用聚酯、颜料糊剂、染料、高功能塑料和用于生产塑料的引发剂。该集团也在中国拥有合资企业,生产功能性二氧化硅、精细化学品及锂离子电池用阳极和阴极。 

该公司在上海化工区投资2.5亿美元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酯特种产品联合装置于9月15日奠基。该MMA装置将是我国最大的同类装置,能力为10万吨/年,将于2009年中期投产。该装置将建在Evonik公司在上海化工区开发中的化学品“多用途生产基地”。 

德国南方化学公司CEO贡特尔.冯.奥也在会上宣布,今后两三年内将在中国投资1亿欧元(约合1.39亿美元)。这些投资将用于在华组建新的企业和使现有企业扩能。南方化学公司在华拥有5种生产业务,是催化剂和吸附剂方面领先的生产商,公司总部现在香港。中国快速发展煤制油和煤制化学品工业将有助于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南方化学公司希望成为中国煤基燃料和化学品生产装置用催化剂的主要供应商。该公司2006年在华销售额约为4000万欧元,目标到2010年翻一番以上,达到1亿欧元。
跨国公司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