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我国液晶面板市场发展概况

 正文:

 2012年TFT-LCD产业规模达700多亿元,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到11.2%,液晶面板的自给率大幅提高,其中电视面板的自给率达到30%,手机面板已能满足境内企业50%的需求,液晶面板的进出口贸易逆差比上一年缩减20.6%。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TFT-LCD生产线有21条,包括4条4.5代线、4条5代线、2条5.5代线、3条6代线和8条8.5线,总投资达2000亿元,年生产能力将达5000万平方米,直接或间接年产值将达到数千亿元。

  如此巨大的投资极大地拉动产业链上游的需求,带动基板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光学薄膜、触摸屏、背光源等相关原材料、元器件及相关设备等上游产业的发展。

  据测算,2016年之后,我国TFT-LCD产业每年至少需要液晶材料250吨、1.0亿平方米基板玻璃(含彩膜用玻璃)、1.0亿平方米偏光片、5000万平方米彩色滤光片、十几亿平方米光学薄膜、几亿背光源组件以及数以亿计的驱动IC等,其总价值将接近千亿元。

在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的带动下,液晶显示配套产业在国内有了长足进步。以玻璃基板为例,TFT-LCD基板玻璃生产技术长期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AvanStrate(原日本板硝子NHT)等少数公司垄断,这几家公司的销量占全球市场的95%以上。

  我国基板玻璃的生产是从2007年12月,彩虹集团TFT-LCD基板玻璃一期工程点火之后开始。近两年,触摸屏的快速普及还催生了高强铝硅酸盐薄板玻璃产业的发展。目前,彩虹、东旭(含中光电)两家公司已生产出合格的G5、G6基板玻璃,并开始批量供货。

  液晶材料国产化也出现转机。尽管液晶材料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大约3%,但这也是关键的、不可替代材料。目前,国际上主要有3家液晶材料公司,分别是德国默克(Merck)、日本智索(Chisso)和大日本油墨(DIC)。TFT液晶市场由这3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分别为50%、40%和6%。

  我国有不下十几家液晶材料公司,按最终产品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混合液晶和单体液晶两类。单体和中间体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大量出口,这已成为该行业的一个特色。

      2013-2017年中国液晶面板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TFT-LCD宽幅偏光片值得期待。目前,全球主要偏光片企业超过15家,生产线约有80多条,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包括日本的日东电工、住友化学、三立化工,韩国的LG化学以及我国台湾的力特光电等,其中日本企业的占有率超过50%。

  成立于1995年的盛波光电为国内首家偏光片专业制造商。后来市场又相继出现纬达光电、温州侨业、三利谱等企业。但这些企业大都只能批量供应中低端TN-LCD用偏光片和部分STN-LCD用偏光片,主要应用于中小尺寸显示器。2012年前后,盛波光电和三利谱两家企业分别建成了幅宽1490mm、用于TFT-LCD的偏光片的生产线,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高档偏光片的历史。

  此外,国内所有TFT-LCD用彩色滤光膜的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不过,我国目前生产彩色滤光膜的主要原材料仍然依靠国外进口,例如光刻胶,该产品的国产化进展不大。

  光学薄膜则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化学膜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内膜加工企业大量涌现,主要有合肥乐凯、张家港康得新(002450,股吧)、北京康特荣宝、上海凯鑫森、宁波激智等。进入的企业不少,但大多集中于薄膜拉伸成型加工方面,一些包装材料转型的企业能否顺利生产出合格的化学膜还有待观察。

液晶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