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我国粮食市场发展预测
正文:
在国务院反馈结果之前,7月底业内一直盛传的说法是,从今年秋粮政策收购开始,国家将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大豆、油菜籽实施差价补贴措施,如果试点取得成功,该项政策将逐步推广至水稻以及具有类似特点的棉花、食糖等农产品(000061,股吧);对于近年来市场颇为关注的玉米,官方将以东北玉米主产区作为试点,制定玉米稳定价格带制度。
一位曾看过粮食收购改革方案的专家8月8日告诉经济观察报,在上报国务院之前,国家发改委曾在小范围内征求中储粮、中粮等方面的意见,当时下发文件的名称为“关于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长效机制的研究”,其中明确提出,实施多年的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重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严重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现在已经到了亟待调整的重要关口,必须重构基于市场导向的种粮利益保护机制,尽快探索实行对粮食市场扭曲较小的差价补贴、稳定价格措施带等,逐步替代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
2012-2013年中国粮食市场评估及发展前景预测
具体到怎么来理解差价补贴,前述知情专家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差价补贴是由政府每年预先确定粮食的目标价格,农民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销售。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按两者之间的差价给予农民补贴,反之,政府将不启动该政策。
中国目前实施的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属于价格支持措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更进一步的解释是,“差价补贴既有价格支持的特征,又有直接补贴的性质,是由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转型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政策措施。”
至于如何制定稳定价格带制度,前述知情专家表示,国家每年在合理设定粮食最低保证价格的同时,还要明确最高干预价格。设定最低价是为了确保种粮农民获益,明确最高干预价是为了保证市场粮价平稳运行。
经济观察报还从多渠道获悉,本次国家发改委上报的粮改方案最终未能获得国务院通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目前粮食直补政策漏洞太多,有关部门还很难准确掌握各省农户的粮食产量、粮食种植面积等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中储粮频发的贪腐大案、火灾大案等,暴露出国家粮食收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两方面的难题让粮改方案在最后环节被重重卡了“壳”。
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