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美元利率和汇率持续下降,原油价格肯定会继续走高。”欧佩克主席哈利勒言之凿凿。此言非虚,5月27日,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上涨,盘中上攻133美元上方。 高油价重创 航空化纤业绩跳水 2008年1月4日,油价首次破百激起的骚动
“随美元利率和汇率持续下降,原油价格肯定会继续走高。”欧佩克主席哈利勒言之凿凿。此言非虚,5月27日,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上涨,盘中上攻133美元上方。 高油价重创 航空化纤业绩跳水 2008年1月4日,油价首次破百激起的骚动和彷徨犹历历在目,时至今日纽约原油期价已经标出135.09美元的新高,4个多月上涨了35%。未止步于此,高盛指出,油价有可能在未来6-24个月内飙升至每桶150-200美元。 国际油价在短期内的持续上涨,石油炼化企业首当其冲:按照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的说法:“目前中石化炼1吨油要亏3000元。”中石化目前已收到4月份进口原油财政补贴,苏树林却表示71亿巨额补贴未及亏损一半! 多米诺骨牌引起相关产业纷纷反应,各行业冷暖不一。业内人士指出,高油价目前对成本的转嫁能力相对缺乏的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如航空运输、大宗化工原料行业等等。 航空板块股价纷纷跳水,中国国航5月29日收于12.29元,东方航空收于9.85元,南方航空10.28元,上海航空7.36元,较之年初股价均遭腰斩。 对航空公司而言,航空油料成本约占其主营业务成本的25%-40%左右,油料的每次加价,对航空公司的利润结构均带来重创。数据显示,平均航油价格每上涨100元/吨,将增加全行业成本约12亿元左右。 就中国国航为例, 2007年报显示,航空油料成本由2006年的148.71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162.71亿元,增幅为9.42%。但行业老大的国航应对成本上涨打出组合拳,有套期保值交易、应用计算机飞行计划、进行航路优选、加强二次放行、控制额外加油、引入航空燃油消耗计划系统及购置先进机型以降低油耗等等措施。其中燃油衍生工具收益净额为2.36亿元,同比增长108%。 上调燃油附加费亦为航空公司对冲成本的手段之一。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征收的燃油附加费可覆盖由于油价上涨而带来的全年成本增加的约70%。南方航空在2008年1月1日将中国-韩国航线的燃油附加费标准由40美元上调为55美元;自3月10日起,南航再次小幅上调该线路征收标准,从单程55美元、往返110美元调整为单程420元人民币、往返840元人民币。 上海航空是去年唯一亏损的航空类上市公司,亏损4.35亿元。公司方面承认,报告期内,航油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对公司运营成本造成较大影响。在旅客运输及货油运输收入分别实现20%及50%的增长时,营业成本平均上涨33%,导致利润率下降了5.55个百分点。整改后一季度披露的数字比较乐观,净利润3684.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倍,载运力等各项经营指标均实现健康增长。 处于石油产业链下游的化纤行业也深受高油价所累。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指出,化纤行业的原料绝大部分来自于石油衍生物,原油价格走势对行业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但石油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弱化,且这种弱化的趋势还在继续。”郑植艺又补充道。 但受益于行业景气周期,化纤业并未出现意料中的大幅下滑。2007年行业利润总额为110亿元,增长40%。其中2007年氨纶以及粘胶纤维价格更是成为涨停明星:氨纶40D07年均价为79136万元/吨,同比上涨57.27%;粘胶短纤2007年均价为19516万元/吨,同比上涨43.70%。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幅。 对于市场集中度高、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化工企业,可较为轻松地将高油价所带来的成本高企的压力转移给下游客户。在成本转嫁的同时,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覆盖成本的上涨幅度,公司盈利提高反而抵消了涨价的负面因素。 华峰氨纶作为国内氨纶的规模最大生产厂家,盈利能力首屈一指。2007年公司抢抓市场复苏的机遇,加快国内国际市场扩展,营业收入143351.07万元,比上年增长87.70%;营业利润54276.35万元,比上年增长561.95%。 目前,化纤行业运行和发展虽仍处于上升通道,增速放缓已成业内共识。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会明显加快,产业竞争力将继续提高。华峰氨纶2007年年报指出,氨纶两种主要原料PTMG及MDI的国产化程度已日益提高,但国际原油及石化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势必是影响氨纶行业盈利水平的长期因素。 华峰氨纶发布的一季报印证了业内观点:200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亿,同比减少20.84%,净利润为5242.5万,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46%。本期企业氨纶销售量、销售价格下降,导致营业利润减少。华峰氨纶股价自年初最高的66.2元,后随业绩跳水,5月28日收于13.43元。 弃油投煤 新型煤化工需谨慎看待 同为基础性能源,原油持续走高将推动煤炭的替代效应,煤制油、煤化工成为当前能源概念热点。煤炭企业和化工企业纷纷上马相关项目,抢夺市场意图明显。 国金证券指出,我国目前能源储备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这点决定了高油价下向新型煤炭能源化工转型是个长期趋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 煤化工是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行业,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化、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品链。从煤炭的国际、国内资源状况以及国内产能提升的潜力看,新增需求所引发的价格上升将比较温和,尤其是煤炭生产成本保持平稳,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利润空间较大。 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正逐步从焦炭、电石、煤制化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进行转变。大力发展之余,国家对发展煤化工的基调非常明确,叫停小型煤化工,提高准入的规模要求,鼓励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发展而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煤炭企业和化工企业当前是煤化工产业的主力军团,行业内部整合联营的步伐也不断加速。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统计,目前煤企在煤制油和甲醇等项目中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 “原油价格在40美元以上,煤制油就可实现盈利。”中国神华控股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油价对于转战煤化工领域的煤企是一大利好。 煤炭巨人神华规划了多个煤制油项目: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马家塔,规划规模500万吨油/年;山西榆林地区规划了煤间接液化项目,年产600万吨油品;宁夏地区年产320万吨油品。 神华煤制油项目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煤制油和煤制烯烃项目都还在建设阶段。就神华项目而言,假如进展顺利,预计正式生产在2017年。项目资本投入大且环节众多,每个环节均严格遵守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及项目验收等流程。根据项目进展而随时调整战略、暂缓或者追加投资,因此风险相当大。目前脱硫技术方面已克服,现在的难点在于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处理。 煤炭企业积极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的同时,许多化工企业也在力求拓展煤炭资源谋求稳定资源供应降低成本,且更好地发挥其技术优势。 赤天化是个天然气转型煤化工的一颗冉冉新星。作为国内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生产商,赤天化长期受制于资源制约。天然气成本占尿素成本构成的50%-60%,而由于贵州天然气资源缺乏,公司产能未能达到最大限度发挥,制约了盈利水平。目前赤天化股价受大盘影响下挫,5月29日收于14.82元。 赤天化在2007年3月发行4.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所募资金主要用于贵州桐梓的煤化工项目建设,包括年产11.2亿立方米煤气化项目和桐梓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联产项目,预计将于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银河证券研究员李国洪认为,投资煤化工产业,将使赤天化的原料供应多样化,避免单一原料的影响。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基地的建设可以解决资源供应瓶颈。 一窝蜂上马的煤化工项目带来冷思考:建设周期长导致各项风险因素,项目能耗高、环保减排配套技术不够,目前煤炭成本价格的上涨,也使项目投资增加,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就大型国企来讲,战略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并可作为一种技术上的储备辐射到将来业务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企业规模不够,盲目扎堆煤化工,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而且风险很大,一位煤企人士向记者坦承。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