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市场需求快速扩张的火红场面背后,成本压力、环保责任、政策调整、技术瓶颈等一道道难题却给行业发展带来困难     品种众多的塑料助剂为蓬勃发展的塑料产业锦上添花,在塑料制品增韧、增强、增塑、阻燃、抗静电、抗菌、抗氧等方面起重要

  在市场需求快速扩张的火红场面背后,成本压力、环保责任、政策调整、技术瓶颈等一道道难题却给行业发展带来困难     品种众多的塑料助剂为蓬勃发展的塑料产业锦上添花,在塑料制品增韧、增强、增塑、阻燃、抗静电、抗菌、抗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塑料产业的发展,助剂的品质和性能不断提高。  2007年我国塑料助剂总消费量超过250万吨,并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在市场需求快速扩张的火红场面背后,成本压力、环保责任、政策调整、技术瓶颈等一道道难题却给行业发展带来困难,塑料助剂行业如何谋求可持续发展?这是诸多专家在日前举办的"2008年第二届塑料助剂研讨暨供需洽谈会"上思考的问题。   研发滞后是燃眉之急我国塑料助剂企业技术实力不强,新产品的开发进度缓慢,以生产厂家自主研发为主。在产品开发方面,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仿制。企业不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工作严重滞后,产品以通用型和低端型为主,附加值低且质量不稳定,市场所需的很多高档助剂依赖进口。   以增塑剂行业为例,世界上已开发成功的增塑剂高达500多种,已商品化100多个品种,而我国目前能够生产的不足30个品种,相差甚远。同时,下游制品生产厂家由于成本问题不愿使用高性能新品种,如电线、电缆制品中使用的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以及包装膜制品中的偏苯三辛酯等,虽性能优良但却未得到广泛应用,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   可以说,谁率先拥有新型助剂,谁就占领了塑料制品的高端市场。国内已有部分塑料助剂企业及科研单位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并不断有新品种面世。其中,扬子石化研究院等单位开发的成核剂、中科院与广东炜林纳等单位合作开发的拥有资源优势的稀土类系列助剂、杭州三叶助剂开发的环保型有机钙复合液体稳定剂等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创新顺应环保节能要求   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陈宇认为,与以前相比,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塑料助剂发展的前提条件。许多新型功能性助剂必须在体现环保节能的基本原则上才能具体考虑其功能性、高效性、差异性、领域扩展性等要求。   如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新品开发的焦点集中在其生产过程中要避免或减少使用重金属,对具有毒性或潜在性危害的传统热稳定剂实现无毒化、无害化的全面功能替代。   目前利用我国特有的稀土资源,与钙、锌结合形成的稀土钙锌产品的热稳定效果较好,是一种新型的无毒无害热稳定剂。   在光稳定剂中,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是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品种,其研发趋势可归结为:无毒高分子量化;低碱性、低反应化,如汽巴精化公司的烷氧基化产品;复合化,在功能互补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如北京华腾工程新材料公司的高效复合耐候技术。   在抗氧剂方面,开发高温环境下耐热氧老化的抗氧剂将直接对现有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在加工和应用过程中,为防止粉尘对人体的伤害,无尘化颗粒技术也被诸多企业应用于抗氧剂及其他粉状固体的助剂品种上。   在增塑剂中,目前占据主要地位的邻苯二甲酸酯类(DEHP)产品对人体部分机能的损害已引起广泛争议,寻找DEHP的替代品刻不容缓。   其他助剂,如阻燃剂、抗静电剂、抗菌剂、脱氧剂、成核剂、降解剂、塑料回收用助剂等功能性助剂在塑料中的应用量日益增长,在活跃的技术研发推动下,相关行业逐渐壮大。   行业标准亟待更新在国际环保标准日趋严格的形势下,一些传统塑料助剂品种尽管性能高,但却因具有高危害性,未来前景黯淡,而这类产品在我国塑料助剂产业中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占较大份额。很多小规模企业仅着眼地区经营,对于新出台的法规法令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诸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剂这些传统助剂品种一直沿用多年以前制定的行业标准,难以适应国际环保的各种新要求、新限制,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亟待重新修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樊永祥表示,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都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新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也将符合国际潮流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自身安全与健康的日益重视,与此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瞩目。国家正在进行修订的食品包装材料用加工助剂相关标准GB9685已通过审查和报批,通报程序在5月1日前完成。该标准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种类、使用原则、最大使用量、残留量及迁移量等都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届时食品包装行业用塑料制品及其助剂将有标准可依,有利于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塑料助剂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