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8年春节前后短短的10个工作日里,国内环氧氯丙烷价格暴涨2000元/吨,重新回到16000-16500元/吨平台,涨幅达到15%左右。这是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自去年以来的又一轮剧烈变动。回顾2007年走势更是跌宕起伏:最高价格接近20000元/吨,最低价格跌至

2008年春节前后短短的10个工作日里,国内环氧氯丙烷价格暴涨2000元/吨,重新回到16000-16500元/吨平台,涨幅达到15%左右。这是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自去年以来的又一轮剧烈变动。回顾2007年走势更是跌宕起伏:最高价格接近20000元/吨,最低价格跌至15000吨/年,全年极端价差达到5000吨/年;当年最低价较2006年25000元/吨的“天价”,更是相差整整10000元/吨,仅仅是后者的一半多一点。而2008年1月份,市场更是创出14000~14500元/吨的“新低”。一年多来国内环氧氯丙烷的价格,每次都在短时间内暴涨暴跌,其幅度均在2000元/吨左右。目前这种状态仍在延续,剧烈变动到底为那般?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介绍)市场分析专家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供应结构变化、生产能力过剩、厂家难以一致。

一、供应,过剩之下结构大变

环氧氯丙烷目前在国内市场,主要用于制备环氧树脂,厂家相对较少、利润多年较厚,所以近年引起连续的投资热。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介绍,2006年以来国内环氧氯丙烷生产能力持续大幅增加,2005年仅为11.6万吨/年,2006年已达到28万吨/年,2007年则增加至49万吨/吨,分别增长0 %、141%以上、75%,增幅之大令人咋舌。与此同时,尽管产能利用率未尽一致,但产量的增长仍属可观,其中2005年为9.3万吨,2006年为12万吨,2007年为23.5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29%、96%,而同期环氧氯丙烷进口数量却呈反向演变,2005年为11.09万吨、比当年国内产量多2.09万吨,2006年为14.54吨、比当年国内产量多2.54万吨,2007年为8万吨、比当年国内产量少15.56万吨,其中2007年绝对数量较上年减少40%。 由上述3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环氧氯丙烷已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变为国内厂家为主、国外进口为辅,国内份额占有绝对主导,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在国内厂家主导市场供应的结构下,外盘对内盘的影响难以体现,即国内行情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在国际市场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国内市场难改大起大落局面。而在国内供应模式上,由于环氧氯丙烷属于液体危化物,储运难度高、风险大,厂家大多采用直供方式,商家主要作为厂家代理、在价格上完全听命于厂家,或从事数量有限的进口货源经营,因而厂家完全处于主导地位。一极独大的供应背景,使生产厂家处于强势地位,也使市场失去了制衡的一面,厂家的“发挥”空间极大,从而埋下不易稳定的隐患。 二、厂家,压力之下难以一致 目前国内共有环氧氯丙烷厂家9家,从生产能力及供货规模上划分,可列为三个方阵:第一方阵为博汇化工,现有2套8万吨/年装置;第二方阵为杨农化工(产能6万吨/年)、鑫岳化工(产能6万吨)、天津化工(产能6万吨/年)、齐鲁石化(产能3.2万吨/年);第三方阵为巴陵石化(产能3.2万吨/年)、安邦石化(产能2万吨/年)、三蝶化工(产能2.5万吨/年)、麟祥化工(产能1.5万吨/年)。尽管生产能力呈梯队式分布,既有龙头领航又有小厂弥补,具备相对完整和完善的结构,但由于产能增长超过消费需求,2007年国内市场已进入过剩时期,全年很长时期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0%左右。 目前国内环氧氯丙烷绝大部分面向环氧树脂行业,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我国环氧树脂连续5年呈高速发展状态,2005年、2006年、2007年生产能力为55万吨/年、65万吨/年、100万吨/年,分别较上年增长37%、18%、84%;产量44万吨、52万吨、70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47%、18%、35%;对环氧氯丙烷的消费为24.2万吨、28.6万吨、38.5万吨,分别增长47%、18%、41%。我国环氧树脂2006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但是较之于环氧氯丙烷产能增长,仍不能完全消化。2007年国内环氧氯丙烷产能49万吨/年,环氧树脂对其消费能力不足39万吨,这使环氧氯丙烷厂家面临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在去年春节前后达到高潮,当时全部装置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产品严重积压、下游采购观望,为保证装置运行、资金周转,生产厂家轮番降价出货,价格从19000元/吨起降,最终在3月底到达谷底15000吨/年。随着部分厂家忍痛关闭装置,或者降量运行、提前检修,价格很快涨到16500~17000元/吨;9月份起因部分装置运行不稳、供应幅度减少,价格再度暴涨,10月份接近20000元/吨峰顶,涨幅惊人。随着开工恢复到60%左右水平,价格又很快大幅回落16000吨/年水平。 2007年不同时期的暴涨暴跌,在产能过剩背景下,既是厂家竞价的结果、也是有供应减量的成效。一季度跌落谷底尽管有供应过剩因素,但厂家明降暗“优”(各优惠促销手段不断出笼),实际上形成了恶性竞争。当时甚至有厂家斗气,准备下调至12000元/吨,可以说跌势中厂家已经失控。而四季度价格攀上高位,完全是在厂家控量基础上造成的,经过几个月减量生产,加上部分装置运行故障,一时供应偏紧,生产厂家连续调价、一路推涨。综合去年全年供需形势,国内环氧氯丙烷产能控制在60%左右,是保持市场稳定的基础。去年10月价格攀高之后,国内开工有所提高,市场随之在竞价中再度下跌,直至今年春节前14000~14500元/吨低位。之后厂家开工再未有提高,至今仍有8万吨/年装置1套、3万吨/年装置1套停车,3万吨/年1套低负荷运行。 三、下游,弱势之下希望稳定 对下游环氧树脂行业来说,固然不愿意接受过高原料价格,从而挤压并不丰厚的利润空间;但也不希望原料价格过低,因为这对供应商自身,对产业链都不是良性的。如果原料生产厂家长期低利润运行,将会损害其发展,最终影响下游生产发展;如果原料长期超额利润运行,则将对下游造成严重打压,对产业链造成严重伤害。他们希望原料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一个稳定的成本环境,对于下游是重要的。有关人士表示,环氧树脂主要原料有环氧氯丙烷和双酚A,其中前者因厂家拥有市场主导权而处于强势。从历史数据看,尽管相互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价格反制关系,但往往只有前者下降时后者才能被动上行,而一旦前者推涨则后者只能下调。 环氧氯丙烷主要面对环氧树脂一个行业,厂家在提涨价格时无需顾及各方;而环氧树脂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价格调整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这就造成环氧树脂价格上调时的滞后,即原料上调价格后一段时间其才能执行新价,不少增本因素只能由环氧树脂厂家承担;而在原料价下调时,下游又会立即提出跌价要求,环氧树脂厂家承受双重压力。这进一步表现出环氧氯丙烷,在整个行业链中的强势地位。环氧树脂厂家对环氧氯丙烷供应有三愿:一愿加强业内沟通,厂家价格调整要多与下游协商,多为产业链承担责任;二愿价格相对稳定,在合理的利润基础上,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过多波动,更不宜暴涨暴跌;三愿供应渠道多元,合理安排适量出口,减少纯进口份额,逐步提高国内开工水平。 为摆脱长期供应过剩局面,环氧氯丙烷行业不少厂家,开始发展下游环氧树脂产业。如博汇化工早就规划建设大型环氧树脂装置,作为亚洲最大环氧氯丙烷厂家,还要做环氧树脂大厂;杨农化工3万吨/年液化环氧树脂装置2007年底投产,产品质量受到市场肯定,目前正在建设二期装置;巴陵石化、三蝶化工则已形成上下游配套,其它一些厂家也多有规划。这一举措对增加环氧氯丙烷消费大有好处,但事实上下游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表示,目前规划的环氧树脂新建扩建计划至少在100万吨/年以上,如投资过热得不到控制,过剩将转移到环氧树脂行业。而与此同时,一些环氧氯丙烷厂家还在规划新的环氧氯丙烷建设计划,产能至在30万吨/年,新一轮忧患又已产生。
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