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08—2010年我国水泥产量的增速年均有望维持在10%左右。由于必须“先破”落后产能、“后立”新产能,因此新增产能的增幅将有所放缓,并可能造成在区域市场出现阶段性水泥供给缺口。包括供求结构、煤电成本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水

  2008—2010年我国水泥产量的增速年均有望维持在10%左右。由于必
须“先破”落后产能、“后立”新产能,因此新增产能的增幅将有所放缓,并可能造
成在区域市场出现阶段性水泥供给缺口。包括供求结构、煤电成本价格上涨等因素共
同作用,水泥平均综合价格将稳步上涨。内生性增长维持行业获取稳定的经营业绩。
  2010年前强制性淘汰2.5亿吨落后水泥产能,行业洗牌加速,整合力度加
大,市场份额和行业利润将向优势企业集中。因此,以市场整合为主要特征的外生性
增长带来行业的重组价值。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内生性增长维持稳定业绩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将继续扩大对水泥需求
。预计2008—2010年GDP增速将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维持在
25%。受国内水泥价格上涨和2007年7月1日取消水泥商品出口退税的影响,
下半年水泥出口量明显减少,同比下降超过10%以上。取消出口退税的政策影响在
2007年只影响了半年时间,从2008年开始该政策将影响全年。我们预计20
08—2010年水泥净出口将维持在4000万吨水平。综合国内水泥需求与对外
水泥出口,预计2008—2010年间水泥需求将继续稳定在10%左右的增长幅
度。   供给的增幅将有所下降。我们预计2007年水泥行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
540亿元。受水泥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力度加大、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加等因素
拉动,2007年水泥制造业完成投资额增幅有所提高,预测达到7.78%。   考虑到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必须“先破后立”的制度安排,2008—201
0年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增幅预计将为10%、9%和8%,并因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因
,将在区域市场呈现阶段性水泥供给缺口。2008—2010年,随着2.5亿吨
落后产能的退出,水泥行业的供求矛盾将趋于平衡。   从国外水泥发展历史来看,水泥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都在60万吨以上。除中国
水泥之外的国际前五大水泥集团的集中度达到42%。从水泥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
经营区域性特征明显的水泥产品,龙头水泥企业在区域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只有达到6
0%以上,才能起到稳定区域价格的作用。   目前,世界前50家水泥巨头的生产集中度已达到60%以上。我国较低的集中
度是强化水泥市场价格波动性,以及引发低层次价格竞争的主要原因,而平均产能规
模过低则会抑制行业规模效应的有效发挥。随着强制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加大,通
过内生性新扩建与外生性的并购重组,2008—2009年,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
度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分别达到18.1%和19.6%。   行业集中度提高将带来产品成本下降的规模效益。水泥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将为
行业的发展带来规模效益。首先,随着行业政策门槛的提高,我国水泥装备的大型化
、国产化,新建规模以上水泥生产线将提高水泥生产的经营效率,此外,国产化水平
的提高使水泥装备造价大幅降低。造价的降低使吨水泥的固定成本下降,带动企业整
体成本的降低,保本点水平的下移;其次,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使龙头企业对上游供
应商的议价能力和对下游客户的掌控能力提高,扩大了公司的盈利空间。   整合带来重组价值   我国水泥市场是一个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竞争市场,水泥是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商
品。在人员、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其竞争方式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水泥同质化
的特性决定扩大规模是水泥企业的内在动力,因此,通过扩大规模是获取有利竞争地
位的主要方式。海螺水泥从安徽池州走出长江流域、走向全国,由1996年熟料年
生产能力200多万吨的宁国水泥厂,发展成为2006年熟料产能5,900万吨
,水泥产能6,500万吨,走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扩大规模,成就国内水
泥的霸主地位。2007年前11个月,海螺水泥共销售水泥7880万吨,实现销
售收入164亿元。预计2007年全年销售水泥86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
1亿元。目前该企业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亚洲最大的水泥及熟料
供应商,位居全球水泥行业第四。   强制性淘汰落后产能将有效提高行业集中度。产业政策的规模限额有力地促进了
单机产能规模的扩大,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要求2010年前强制
性淘汰2.5亿吨落后水泥,进一步强化行业整合的力度,水泥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
提高。   尽管并购的具体标的、方案和时点难以确切判断,但可以预期,未来水泥行业洗
牌将加速,区域性龙头企业在行业地位将进一步加强,水泥行业的并购也将愈演愈烈
。未来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将以形成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一方面,国内有实力的水泥
企业对目标市场周边的中小水泥企业进行多层次的“联合”,以期成为区域水泥龙头
企业;另一方面,外资水泥巨头在国内水泥市场积极布局设点,对国内水泥企业形成
压力,加速上述区域龙头企业进一步兼并的步伐。由于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偏低,要
达到合理的市场行业集中度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其带来的整合效益在200
8—2010年间将持续存在。因此,市场整合将每年为行业业绩提供有效的贡献。
水泥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