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06年全行业频创历史新高 1、规模和产量大幅提升 据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中心统计,2006年全国62家(3000t/a以上规模)钛白粉生产企业总产能为114万t/a,其中金红石型产品44万t/a,锐钛型产品66万/a。加上其余5家小企业,全行业
2006年全行业频创历史新高1、规模和产量大幅提升
据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中心统计,2006年全国62家(3000t/a以上规模)钛白粉生产企业总产能为114万t/a,其中金红石型产品44万t/a,锐钛型产品66万/a。加上其余5家小企业,全行业已投产的钛白粉总产能为115万t/a,同比增长27.8%,产能年度增量创历史最高记录。
2006年,62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累计生产各类钛白粉共85.6万t,其中金红石型产品30.7万t,锐钛型产品49.1万t,非颜料级产品5.8万t,其余5家小企业的产量之和在5000t左右。2006年我国钛白粉总产量约为86万t,比2005年净增16万t,产量年度增量也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2、产业集中度提高
2006年,全国产量达2万t以上的生产商有12个,1万t以上的有33个。其中山东东佳集团的钛白粉总产量在7.0万t以上,连续3年高居全行业榜首。四川龙蟒钛业公司和中核华原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位居第2、3位,产量都在4.3万t以上。产量达到3万t以上的生产商还有攀渝钛业、河南佰利联和江苏镇钛化工,其中佰利联由2005年全国第11位一跃进入前5名的行列。
2006年,全国前5名钛白粉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23.2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26.7%;前1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37.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43.1%;前3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68.2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78.4%;33家达到1万t及以上的生产商的产量之和为71.3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81.9%。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我国钛白粉工业的集约化程度有了极大提高。
3、进出口量均创历史新记录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6年全国累计进口各类钛白粉(颜料级)25.6万t,比2005年净增2.9万t,同比增长12.7%;进口量创下历史记录新高。
2006年全国共出口钛白粉(含非颜料级)19.4万t,比2005年净增3.6万t,同比增长23%,也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4、产品档次进一步提高
我国钛白粉工业近年在发展以金红石型为代表的高端产品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有12家企业生产金红石型产品。行业前6名生产商的产品全部是金红石型或者以金红石型产品为主。2006年全国金红石型产品首次超过30万t,并连续2年比上年增长8万t,增产的部分是金红石型企业产能扩充和利用率提高的结果。尽管如此,2006年的金红石型产品也还只占钛白粉总产量的35.3%,距国际上85%~90%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
除产品的档次提高以外,2006年,钛白粉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有较大的进步,国际上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技术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促使产品的品质稳中有升,一些大型生产商产品的部分质量指标已能与国际同类型一流产品相媲美,行业由此诞生出质量稳定、具有良好市场效应的品牌产品,如金红石型的R-215、R-244、R-818、R-501、ZR-940、R-236、R-996等。锐钛型粉白粉的情况也类似。
在生产工艺方面,较先进的自生晶种常(微)压水解技术、外加晶种常(微)压水解技术已在业内普遍应用。以铝、硅为代表的常规无机表面处理剂配合以锆为代表的新型无机表面处理剂,以致密型包膜代替疏松多孔型包膜进行表面处理,为开发高耐候性金红石型产品增加了新的技术途径。另外,将一些新型的有机物应用于钛白粉的表面改性以提高产品的分散性能是表面处理技术的更新进展。
2006年达标达产的大型生产商成功地带动了真空结晶、圆盘过滤、隔膜压滤、超大型煅烧窑、大型酸解/水解锅以及自动化控制装置系统等在行业内的普及。
2007年产业发展有喜有忧
1、产能继续上升
2006年,我国维持正常生产钛白粉的企业共有67家,还有4~5家企业因地域和环保问题已被关停。当前,处于施工、设计或筹划等不同阶段的钛白粉项目(工程)至少有28个,其中现有生产商的异地或邻地重建或扩建项目有13个、业外加盟钛白粉产业的新项目有14个,还有1个是杜邦公司的山东东营项目。这些新增项目分布于12个省、市,总产能在128万t/a以上,其中金红石型产品产能占110万t/a,其余产能为锐钛型或初期为锐钛型产品。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按计划实现,到2010年我国钛白粉总产能将远远超过美国的150万t/a,达到230万t/a左右,高居全球第一。
2、原辅助材料大幅涨价
近2年,由于钛白粉产能连续扩充,带动了原材料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今年上半年,由于原料的涨价钛白粉生产成本增加了1000元/t,直接导致钛白粉企业利润下降。
钛矿是钛白粉的主要原料之一,硫酸法钛白粉使用的钛矿有钛精矿和酸溶性钛渣(TiO2含量为78%~82%)两类。2006年,国内钛白粉工业消耗的酸溶性钛渣大约为10万t,价格在3000元/t左右。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钛白粉企业开始改用或部份配用钛渣,目前钛渣的价格已基本同国际市场接轨,市场价格为3200~3400元/t。
钛精矿是我国钛白粉工业所用的传统原料,迄今业内大部分企业一直在使用。我国虽是钛铁矿资源大国,但近年钛铁矿的开采和加工远远落后于钛白粉及其他钛系产品(海锦钛、金属钛)的发展,致使钛精矿的市场持续走俏,供应紧张,价格一路上扬,2007年上半年达到1400~1700元/t的历史最高位。
在国内钛矿供不应求的形势下,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走出国门寻找钛矿原料,主要目的地除澳大利亚外,还有越南、印度、印尼等南亚国家。此举已收到明显效果。今年1~6月,全国钛矿(不含钛渣)的进口量近57万t,相当于去年全年进口量70万t的81%。近期,钛矿的市场形势亦趋缓和,不但货源增加,而且价格也呈现稳中有降之势。
硫酸是我国钛白粉工业另一主要原料,由于上游原料硫磺的国际性强势,硫酸的价格近几年一直看涨,目前价格在500~600元/t,比2005年前至少翻一番。其他原辅材料,如铁屑等的价格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3、环保法规日趋严格
随着国家环保法规的实施并不断强化,各钛白粉企业的生产受到日益严格的约束和限制。钛白粉行业能否真正解决环保问题,实现清洁生产,是钛白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4~2006年,国家和省、市各级环保部门不断严查包括钛白粉工业在内的所有污染源生产企业,硫酸法钛白粉因“三废”排放量大而受到特别关注,全行业几乎所有企业都被曝光和查处过。2006年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掀起了“环保风暴”,对全国处于重点水源等环境敏感区内或附近的污染型企业实行风险排查,并对包括3家钛白粉企业在内的7家化工企业挂牌督办。此举大大强化了钛白粉行业的“环保”意识。今年4月间,江苏无锡太湖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引起国务院和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5月中旬集中核查四川攀枝花地区污染状况;7月又实行主要水源地的“流域限批”政策,并再次挂牌督办一批违法排污企业,其中也包括钛白粉生产企业。可以说,钛白粉企业将完全“命”系于环保。
目前对“三废”的治理已不存在大的技术难道,最主要的是成本问题。就当前国内钛白粉行业的原料和生产工艺路线来看,企业对“三废”的治理,基本上是只有投入,产出和回报微乎其微。按各企业规模和原料、工艺的不同,钛白粉产品的环保投入成本在1000元/t以上,这对生产企业来说确实是很沉重的经济负担。解决难题的出路是改变低档原料路线,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处理后的“废副”进行综合利用,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
4、出口退税被取消
2007年6月18日,国家发布《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钛白粉与其他颜料制品(氧化铁、锌系、铬系等)都被列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一律由13%降至0,这对钛白粉及相关行业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出口退锐”实际上是出口企业所得到的净利润,取消“出口退税”等于净利润的等额下降。对于钛白粉产品而言,依规格和型号的不同,必须提高价格1500~2000元/t,方能维持原有的经济效益,这对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中低档次产品为主的企业是难以实现的。即使是对于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也是很严峻的挑战。
7月1日此项政策正式实施,7月份钛白粉产品出口量大幅缩减,有些企业在不赢利甚至亏损的情况还出口少量产品,主要目的是保住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因为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一旦失去,再恢复实非易事。由于大部分出口产品转向国内市场,较长时期以来钛白粉供求紧张的局面已得到改善。目前国内钛白粉市场价格趋降,货源相对充足,预计这种趋势会随时间的推移更为明显。
白粉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