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天然气产品配置和定价机制存在问题;天然气消费产业落后,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比重仅4%左右。”因此,“应引入市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副主席、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钮小明等全国人大代表在议案中对我国天然气的

“天然气产品配置和定价机制存在问题;天然气消费产业落后,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比重仅4%左右。”因此,“应引入市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副主席、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钮小明等全国人大代表在议案中对我国天然气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建议。 有关预测显示,未来10年内,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保持3.9%,发展速度超过石油、煤炭和其他任何一种能源,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会更快。但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有关人士在此前公开场合表示,由发展历史和状况所决定,目前我国天然气供需之间的确存在着尚需解决的矛盾。 那么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中的矛盾与脉门在哪里?如何采取措施以保证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资源虽丰富,勘探开发难度大
根据资料,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2.6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可达7万亿至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我国天然气资源与国外产气大国又有很大差别,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环境恶劣的西部,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勘探开发难度大,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比国外产气国的勘探开发成本高得多。根据西南石油大学张淑英教授的介绍,俄罗斯大气田储量上万亿立方米,单井日产量上百万立方米,其国内井口气价按人民币折算为每立方米0.09元,十分低廉。而我国大气田少,以中小型气田为主,单井产量低,许多气田已进入中后开采期,在四川的老气田井口成本已接近每立方米0.7元。 此外,我国天然气气田规模小,缺少特大型气田;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特别是资源丰富的西部气区和近海气区可采储量的探明率更低。这些缺陷在资源供应上给市场供需平衡造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 分布不平衡,基础设施成瓶颈
天然气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使生产与消费区域分离。我国天然气资源60%以上分布于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远离工商业发达、能源需求旺盛的沿海消费区,还有20%左右的天然气资源分布于近海大陆架。西部气区距东部经济发达区,最远的轮南至上海4000公里,最近的忠县到武汉695公里,靖边至北京853公里,涩北至兰州953公里。天然气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的空间错位,使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市场开发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瓶颈。其直接后果就是天然气资源地周围地区个别天然气利用项目发展过热,导致天然气需求增长过快,不能对宝贵的清洁资源进行最为科学的利用,同时限制了下游消费市场的合理发展。从整体看,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与国内今后潜在的、可生产的天然气产量相比,还有较大的缺口。 价格仍偏低,引发市场“综合征”
造成天然气资源地周围地区个别天然气利用项目发展过热的局面,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气价偏低。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原油、天然气及发电用煤之间的比价为1:0.24:0.17,而国际市场约为1:0.6:0.20。 国内天然气价明显偏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李文阳认为,多年来国内在天然气价格制定、合同履行、天然气分配和市场开放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发改委针对这种情况,从2005年12月26日起启动对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此前,我国天然气价格主要由政府制定,有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价格受到行政控制,没有反映经济成本,价格传递误导了价格信号。使天然气需求的市场调节机制失灵,加剧了供应紧张。 张淑英教授认为,偏低的天然气价格一方面导致上游开发商不愿过多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加重了油田周边地区化工、化肥、发电等用气项目增长过快,不利于天然气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使得天然气进口因国内气价低于国际价格在市场而遭遇较大困难。张淑英还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天然气市场的改革也不能操之过急,天然气资源关乎百姓生活,关乎国计民生部门的生产问题。天然气开发利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上中下游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达到用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和配置资源的目的。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