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非洲的石油资源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是全世界第二大陆。它的面积为3029×104km2,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0.3%;约有8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2.9%。已探明的矿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1984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
1 非洲的石油资源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是全世界第二大陆。它的面积为3029×104km2,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0.3%;约有8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2.9%。已探明的矿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1984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的580亿桶,2002年底为774亿桶,2003年底,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统计,非洲已探明石油储量为935.5亿桶,最近有报道说,非洲2004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已经增至1120亿桶。上升到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0%。北非地区约有440亿桶探明石油储量,其中阿尔及利亚100亿—120亿桶,埃及35亿桶,摩洛哥2000万桶,突尼斯3.2亿桶,利比亚300亿桶。另外,北非地区还有相当大的潜在资源。
撒哈拉以南地区总计约有560亿-600亿桶探明石油储量,2004—2005年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潜在石油资源可达1000亿—1200亿桶。
2 非洲石油的开发
非洲的石油是于1956年首先在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被发现的,随后美国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于1959年在利比亚发现泽勒坦油田。非洲石油质量大多上乘,含硫量低,易于提炼加工,很适合生产汽车燃油。2002年底,非洲日产石油793.7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10.6%,比10年前增长近15%,预计2006年,非洲石油日产量将接近1100万桶,已成为继中东和拉美之后的第三大产油区。今后10年,非洲的石油产量将大幅度增长,日产量将逐步达到1300万桶。到2010年,非洲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至20%,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非洲共有20个产油国,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产量占了非洲总产量的85%。其中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国,也是世界第12大石油生产国。到2006年底,尼日利亚的石油日产量将接近300万桶,并计划在2010年达到400万桶。安哥拉目前的日产量约为100万桶,是非洲第四大产油国,到2010年,安哥拉石油日产量将达到200万桶,成为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第二大产油国。
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炼油能力十分有限。2003年,非洲地区的炼油能力为161.188Mt/a,仅占全球炼油总能力(4102.728Mt/a)的3.9%,2004年炼油能力达到161.518Ht,占全球炼油总能力(4120.445Mt/a)的3.92%。因此各产油国的石油主要供出口。2001年,非洲石油出口量为260Mt,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3.8%。2004年出口量达到约330Mt,3年中增长了26.9%,年均增长率为8%。
非洲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未来5年内,国际市场上新的非波斯湾出产的石油将有四分之一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到2007年,尼日利亚的石油日产量将从现在的220万桶上升到300万桶。安哥拉的日产量预计会翻一番,接近200万桶。2004年乍得通往喀麦隆的耗资37亿美元的输油管道建成后,乍得的石油日产量将达到22.5万桶。赤道几内亚的日产量3年之内预计将增加近1倍,达到35万桶。从更长远来看,未来20年,非洲石油产量可能增至日产石油1100万桶,比现在增加40%。这些虽然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打破世界石油分布的格局,但随着几内亚湾新油田的继续发现,非洲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将会有较大的提高,世界石油经济的形势将会随之改变,对非洲乃至世界都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3 西方国家对非洲石油的重视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急速上涨,号称“世界油库”的中东地区,动荡不安,西方国家纷纷寻找其他油源,以实现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最近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向了非洲。
3.1 美国对非洲石油的觊觎
原先,美国人并不十分重视非洲的石油资源。冷战结束后,美国对非洲的兴趣并不高。美国的石油进口大部分靠沙特、墨西哥、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供应。但在进入21世纪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巨大的石油储量引起了美国越来越大的兴趣。目前,美国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几内亚湾,这个地区中的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其中包括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乍得、喀麦隆、加蓬和安哥拉。据估计,该地区石油日产量达450万桶以上,超过伊朗、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石油日产量的总和。现在非洲国家在美国政府中的地位开始上升。尼日利亚现在是美国的第五大石油供应国,每年供应石油3.07亿桶,安哥拉位居第七位,年供应1.17亿桶。目前,美国从非洲国家进口的石油数量已经相当于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数量。美国从非洲地区进口的原油在其进口总量中,由1997年的7%上升到2003年的16%,尼日利亚占了其中的一半。能源专家指出,美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将达到每年7.7亿桶,到2015年,非洲石油将占美国石油总输入的25%甚至是35%,从而超过整个波斯湾地区。
美国对非洲重新产生兴趣,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非洲的石油生产在欧佩克之外,位于大西洋沿岸,远离中东,处于冲突地区以外,对于美国来说,非洲石油的运输不需要经过任何战略通道。它的石油供应非常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非洲成了一个优先考虑的目标。
目前,美国的主要石油公司已经进入非洲石油的勘探、开发领域,美国在非洲几内亚湾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已经覆盖20×104m2,涉及近10个国家。继尼日利亚和安哥拉之后,美国石油公司又进入几内亚比绍、乍得以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并逐步向整个几内亚湾地区扩张。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Texaco)、Exxon-Mobil等公司投资37亿美元,用于铺设乍得和喀麦隆之间的石油管道,将乍得的石油输往喀麦隆的大西洋沿岸。Exxon-Mobil公司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500亿美元,用以开发非洲的油气资源。而美国第二大石油巨头ChevronTexaco公司则计划在今后5年内投资200亿美元,扩大其在非洲的石油生产能力。可见在非洲的石油争夺战中,美国已经占了先机。
3.2 欧洲与美国在非洲石油资源中的竞争
欧洲由于其特有的历史渊源和特定的地理条件,与非洲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由于欧洲地区能源短缺,欧洲国家的石油消费也大多依赖进口,非洲就是一个理想的进口地。1956年现法国埃尔夫(Elf)公司的前身法国石油自治公司在阿尔及利亚发现了石油,1957年法国赤道非洲石油公司在加蓬发现了石油,并进行了开采。开始了欧洲在非洲的石油事业。英荷皇家Sheel公司、美国Exxon-Mobil公司、Elf公司等欧洲石油公司也很早就在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国家建立起了自己的基地,在几内亚湾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尼日利亚,就有ChevronTexaco、Exxon-Mobil、Sheel、Elf及阿吉普(Agip)等石油大公司,在开采当地石油资源的竞争中争得了一定的份额。美国在加蓬、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引起了欧洲石油公司,特别是Agip公司、Sheel石油公司和道达尔(Total)等大石油公司的不安。欧洲的这些石油公司发现,美国凭借其外交攻势在这些国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石油资源。因此许多欧洲国家非常担心,美国一旦控制全球石油命脉,将阻碍其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进程。随着美国大举进军几内亚湾,欧洲各大国的石油公司也纷至沓来。英国石油公司、意大利Agip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也相继进军安哥拉,以期有重大发现。
3.3 日本的非洲石油政策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资源十分贫乏,其所消耗的石油99%需从国外进口,因此一直在世界各地积极探索石油来源的多条途径,目前正在加速实施对非洲的石油资源战略。
日本日均原油消耗量为430万桶,其中80%左右来自中东地区。但由于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以及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日本的影响力在减弱。因此,实现石油来源的多渠道战略,分散石油进口过度集中的风险,已成为日本重要的选择。
在日本政府对本国公司到国外勘探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日本企业目前主要在埃及、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国勘探和开采石油。合作方式包括购买股份参与开发、签订产量分成协议和转让协议、直接投资开发油田等,以图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和更多的“股份油”。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从非洲国家购买石油资源储量,企图从中获得一定的产品支配权。
为了从非洲国家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日本通过淡化政治、突出经济、提供财经援助、免除债务、发展经贸关系等手段,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3.4 其他国家对非洲石油的争夺
除了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军非洲外,韩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在非洲寻找石油资源,纷纷抢滩。
印度由于快速增长的经济推动了其石油消费,其国内石油的需求量大增,日耗油达200万桶,是世界上能耗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其国内资源有限,70%需要进口,为满足其国内的需要,正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寻找石油资源。最近,印度的ONGC—米塔尔公司近日与尼日利亚政府签订巨额合同,承诺向这个非洲最大产油国投资60亿美元,以换取该国两个深水油区25年的开发权。这两个深水油区日产量预计在65万桶左右。作为回报,印度公司投资的60亿美元将用于尼日利亚的电力、铁路、炼油和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原先就与尼日利亚有过日进口原油4万桶的长期合同。此次和尼日利亚的合作是印度加快海外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一步。
不仅如此,印度公司在最近首次进入了非洲第五大产油国加蓬的石油市场,2005年11月印度的马尔维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印度IOCL公司和印度石油天然气集团同加蓬政府签订了石油开发协定,批准其勘探和开发位于加蓬中部的夏克蒂油田(Shakthi)。
前不久,尼日利亚政府一口气向国内外的中标石油公司发放了75个新的石油勘探开采证。随即引来了全球380家公司的踊跃参与,其中就有世界上的几个石油大公司如:Shell、Exxon-Mo=bil、ChevronTexaco、法国Total和意大利的EniChemical集团等。2005年8月,尼日利亚政府首期发放的30个油区勘探开采权证招拍,拍卖总价超过20亿美元。这场有18家石油公司参与的竞争大会据说因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而热闹非凡。而最终却在韩国与印度石油公司之间展开角逐。最后,韩国石油公司以4.85亿美元的竞价夺回了印度石油公司本已到手的两个区块开采权。根据尼日利亚政府的有关规定,韩国石油公司将获得两个区块65%的股份,取得了20亿桶石油储量的开采资格。
4 中国的非洲石油政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日趋增加。进口量年年递增。对外的依存度在2000年为30%,2001年上升到34%,2004年的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17Mt,进口依存度接近41%,预计2020年将超过60%。根据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统计资料,2003年中国石油产品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即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中国原油消耗量2004年为288Mt,2005年有可能达到320Mt。平均每天消耗原油556万桶。美国EIA预计到2025年,中国人每天要用掉至少1280万桶石油,其中940万桶要靠进口。但国际原油价格的高涨,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半数来自中东地区国家,光是沙特阿拉伯一个国家就占了17%。一旦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中断,中国的经济建设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进口多元化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的共识。国际能源专家们也在不断的指出,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关键在于能源来源多元化,一个国家石油供给安全也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或地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CNPC)、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等国内大型石油公司近年来陆续在哈萨克、委内瑞拉、苏丹、伊拉克、伊朗、秘鲁和阿塞拜疆等国家大力投资与当地油气公司合资开采、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多元化安全战略指导下进行的。
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国重新调整策略,将非洲纳入了其“走出去”多元化海外石油战略的新重点。
4.1 中国和非洲石油合作的现状
目前,非洲已超过中亚和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从非洲进口石油呈迅速增长的态势,2002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石油15.80Mt,比2001年增长16.6%;2003年进口22.18Mt,同比增长40.4%,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24.5%。2004年进口35.30Mt: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30%,增长了59%以上。其增长的速度惊人。
中国在非洲勘探开发石油的合作始于苏丹,截至2003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累计在苏丹石油领域投资27.3亿美元。这是中国在海外最大也是最成功的项目,堪称中国在非洲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典范,使中国每年拥有上百万吨的权益油和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2004年中石油公司高层分别与苏丹能源矿产部、财政国民经济部签订了富拉—喀土穆石油管道项目、喀土穆炼油厂扩建项目和组建中苏物探合资公司等三项正式协议。
在阿尔及利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于2002年10月中标并签约扎尔扎亭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项目,该项目合作期20年,中方投资75%,预计投资1.68亿美元,中方保证该油田在合同期内累计产量至少达到1.62亿桶,项目由中方总承建。
中石油和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于2003年7月14日正式签约启动阿德拉尔油田上下游一体化项目,拟建成年产600kt的油田,中方预计投资2.45亿美元。2005年5月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石油中标阿尔及利亚5000kt凝析油炼厂EPC项目,合同总额3.85亿美元。
在尼日利亚,中石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3年成功中标可采储量为2130万桶的边际油田,预计总投资1.5亿美元。2005年5月,中石化与尼日利亚签署协议,投资5亿美元海上石油勘探开发。
在利比亚,中石油于2002年6月中标528km输油、输气双管线工程项目,合同金额1.45亿欧元,是中国在利比亚承建的规模最大的工程承包项目。2004年,中石化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000万桶总金额3亿美元的全年原油进口合同。
在尼日尔,2003年底中石油与尼日尔政府签署关于Tenere和Bilma两个区块的石油勘探协议。
在埃及,中国石油公司跟踪C油气区块项目,预计总投资为3.5亿美元。
在突尼斯,中石化总公司已通过收购挪威At-lantis公司而拥有了在突尼斯的油气区块开发权益。
在加蓬,中石化多次派出考察组对加篷政府提供的区块进行过可行性调研,2005年,中石化与美国Tranworld公司签署了C4—188区块的转让协定。从而进入了加蓬的石油市场。中国石化集团旗下的联合石化公司与法国在加蓬的石油公司——道达尔加蓬(TotalGabon)签署了有关双方在石油探勘和生产进行合作的意向书。两家公司已经签署了石油输出合同,根据有关合同,中国将首次从加蓬进口石油。
4.2 中非石油合作的前景
近年来,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出现了新的格局和新的热点地区。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上升,产量和出口量均快速增长,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中国专家预测,未来25年将是非洲石油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中国国有石油企业已把触角伸入这些国家的石油勘探、提炼、加工、输送等领域。从苏丹、乍得、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加蓬、安哥拉等非洲国家进口的石油,已占中国总需求的25%。这些非洲国家单个来讲仅占中国进口量的很小比例,但非洲石油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运往了中国:中国买走了安哥拉25%的石油产品,苏丹的60%,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和加蓬的比例都在直线上升。在这些贫穷国家,石油工业是他们GDP的主要来源。目前,中非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已经辐射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尼日尔、尼日利亚、乍得、安哥拉和加蓬等国。
4.3 投资非洲的风险
虽然中国与非洲的石油贸易呈迅速增长势头,但也潜伏着较大的风险。
中国虽然同大多数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友好,但进入非洲,石油领域却比较晚,欧美跨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基础比我们要牢固得多,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在规模、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竞争中我们并不占优势。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对石油不断增长的需求被看成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石油公司四处出击是“加入了西方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抢夺石油的战争”。中国大型石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积极活动,与西方大型石油公司的竞争,的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欧美和日本主要石油公司。日本已经开始同中国争夺北非的石油资源。日本采取的将在今后5年无偿向非洲提供总额为10亿美元的帮助,并放弃对非洲等重债务贫困国家总额约30亿美元债权等措施,主要就是看中了非洲大量未被开发的石油资源。我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虽然近年来,非洲石油战略地位的提高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着美、法、英、日等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石油争夺日趋激烈。但是非洲产油国针对西方石油公司长期垄断石油工业这一特征,也加大了实施石油合作多元化战略的力度,迫切希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加强与产油国的合作。
然而,非洲的产油国目前大多由于宗教和种族纷争、政府腐败、贫困和争斗,而政局不稳。随着这个地区石油资源的发现,该地区正变得越来越动荡。一些分析家不无担忧地表示,几内亚湾有可能步海湾和里海地区的后尘,成为全球另一个动荡的地区。欧美石油消费大国在几内亚湾地区争夺石油资源有可能导致它们的政局更为动荡。甚至有专家认为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和石油收入分配的不均是中部非洲各国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滞后和不平衡、战争、骚乱不断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现更多的石油储量,非洲是否会由此成为一个新的冲突频发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4.4 建议
(1)运输安全是个重要问题。有专家指出,中国开始制定海外能源战略的直接原因,是中东地区不稳定因素对中国原油运输的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中东石油运往中国时,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这里的海盗也对石油运输造成麻烦。从非洲进口石油也要依靠这一航线。西非的石油通向美国可以绕开中东动荡的地区,但送往中国,却是绕不开马六甲海峡。而且从西非进口石油,运输线路长,运费高,影响了进口原油的成本。如果能从东非找到石油,则运输线路要短得多。应该抢先从东非国家勘探寻找石油资源。
(2)随着石油产量的不断增长,为了改变大量出口原油而进口成品油的现状,非洲国家发展自己的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必然会提上议事日程,中东地区近年新建大量的石油化工和炼油装置,成为世界上新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中心,就是前车之鉴。因此,除了参与勘探、开发油田外,还应考虑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当地投资建立使用我们自己技术的炼油厂和石化装置,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应该充分考虑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尽量避免政治风险。
(3)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导下,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各地的石油资源竞争,为避免国内公司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各大石油公司可以联合组成财团,以参与国际竞争。
石油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