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2006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市场回顾   2006年1-5月份,中国石油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 国内石油供应增长速度放慢   尽管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上涨,但受国内石油资源限制以及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累计生产原油7626.8万吨,同

  一、2006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市场回顾
  2006年1-5月份,中国石油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 国内石油供应增长速度放慢
  尽管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上涨,但受国内石油资源限制以及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累计生产原油7626.8万吨,同比增长2.0%,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国内原油月度生产情况见图1)。分区域看,东部海上和陆上西部以及东部冀东、吉林等油气田原油产量增长较快;胜利油田有小幅增长,1-5月份同比增长1.8%;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同比下降1.9%,下降速度比上年放缓。


  由于受原油加工能力增长有限、原油加工利润较低以及国家限制石油出口等因素影响,1-5月份,全国累计加工原油12386.9万吨,同比增长4.6%,增幅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见图2)。受此影响,多数油品产量增长幅度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见表1),燃料油产量同比下降了11.8%。



  长期以来,中国油品市场的需求柴汽比大于生产柴汽比。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内炼厂的生产柴汽比逐年提高(见表2)。今年上半年,由于国家实行国内成品油相对低价以及限制成品油出口的政策,汽油生产收率逐月下降,二季度降到18.5%以下。同时,柴油收率保持在38%以上的高水平,生产柴汽比逐月走高。


  2. 石油进口加速增长,出口下降
  在国内石油需求较旺、供应不足、成品油价格上调以及一些炼油和化工生产设备投产需要补充石油库存等因素的影响下,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进口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由于国家实行石油出口配额限制和继续暂停出口退税等政策,石油出口同比有一定幅度下降。其中原油和汽油、柴油等下降幅度较大。1-5月份,中国原油和原油加工制品进口总量为8027.2万吨,同比增长16.9%;出口总量为958.2万吨,同比下降6.2%;净进口7069.0万吨,同比增长21.0%(见表3)。


  1-5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原油6154.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7.7%;出口原油251.6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6.6%;净进口原油5903.1万吨,同比增长19.0%;月原油净进口量均超过1100万吨(见图3 )。原油进口量大幅回升与一些新的炼油和原油储运设施投产有关,因为这些设施的投产,需要增加一定的初始库存。1-5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原油加工制品1871.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0.9%;出口654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13.6%;净进口1217.6万吨,同比增长37.9%。其中,汽煤柴油进口总量为222.1万吨,同比增长42.1%;出口总量为342.5万吨,同比下降23.0%。

  3. 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大幅提高,但实际消费增速相对稳定
  在石油进口增加、出口下降的情况下,2006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大幅提高。1-5月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14695.8万吨,同比增长10.3%,而2005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下降了0.06%。原油及大部分原油加工制品表观消费量都有明显增长。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3529.9万吨,同比增长8.8%;汽煤柴三种油品表观消费量为7353.6万吨,同比增长8.3%;燃料油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9%(见表4)。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估计,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10.9%。由于电力供需状况好转,发电用油需求下降,LNG、CNG、乙醇汽油等替代燃料快速发展,以及高油价抑制需求等,估计上半年石油实际消费增长5%左右,略高于2005年。其中,汽煤柴三种油品消费73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4.5%左右,增速略低于2005年;由于一些大型石化生产设备投产,估计上半年化工轻油需求同比增长25%以上;燃料油实际消费因发电用油需求下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4. 石油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受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近来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在原油价格方面,今年上半年,轻质油、中质油I、中质油II和重质油基准价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32.51%、29.11%、29.73%、41.25%(见图4)。


  在成品油价格方面,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先后于3月26日和5月24日两次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见图5)。3月26日,汽柴油标准品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其他成品油出厂价格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提高250元和150元,与出厂价差每吨缩小50元1。汽柴油零售中准价的涨幅分别为5.05%和4.57%,远低于同期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涨幅。后期,国际油价再度大幅上涨,二季度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保持较高水平,大部分地区价格达到或接近国家最高限价,部分地区甚至高于国家最高限价或批零倒挂。


  为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缩小国内外成品油价差,保证市场供应,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提高成品油价格。汽柴油出厂价和零售中准价每吨均提高500元。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综合性补贴方案。

  经过两次调价,今年上半年汽柴油零售中准价分别提高了16.90%和19.03%,柴油零售中准价的涨幅高于汽油,这是近两年少有的。

  5. 国家有关石油市场的政策发生较大变化
  在上游生产领域,国家出台了原油特别收益金制度;在贸易领域,扩大了石油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而且继续暂停成品油出口退税政策;在分销领域,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机制步伐,并出台了成品油调价综合配套方案,同时还在加紧制定成品油批发市场准入制度;此外,中国政府还对外积极扩大与资源国的合作,对内加大节能和开发替代能源等。这都将对未来中国石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2006年下半年中国石油市场展望
  1. 实际消费增长仍将低于表观消费增长
  影响中国石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大体可以划分为促升和促降两大因素。
  2006年下半年的需求促升因素包括: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高耗能领域的石油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预计,2006年全年,中国GDP增幅将超过9%。邱晓华认为,短期内中国经济将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2010年,国内GDP年均增速将超过国家制定的7.5%的目标,因为中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大。

  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重工业增加值、一些高耗能产业产品产量以及运输指标等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随着乙烯等一批石化生产设备的投产,化工轻油等油品需求将大幅增加。此外,汽车生产和消费的继续快速增长,以及大中型拖拉机和农用机具的较快增长,都将推动石油需求继续增长。

  2006年下半年的需求促降因素包括:其他能源供需状况好转,替代能源发展迅速,高油价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2003、2004年中国电力和煤炭等能源供应曾十分紧张,一度导致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今年,中国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形势有所好转。同时,受持续高油价的影响,替代能源发展加快,石油需求增长压力减小。

  尽管目前中国汽柴油价格仍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但与2002年相比已增长了一倍以上;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车主需要额外缴纳养路费以及更多的过路过桥费;若再考虑到中国人均收入低、其他大部分商品价格也较低的实际,目前中国的石油价格已经处于较高水平。高油价已对部分有车族的用车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石油实际消费增速仍将保持相对平稳,同比增长5%左右。

  与实际消费增速相比,表观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原因包括:一些新的管道、油库和炼油设施的建成投产需要增加相当规模的无效库存;去年国内石油供应偏紧、库存下降,表观消费量基数也偏低。为使炼油生产和石油市场平稳运行,除了要满足实际消费的石油需求外,还要补充新增和亏欠的库存,因此石油表观消费量将大于实际消费量。估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3.53亿吨,同比增长9%左右(见表5)。


  2. 石油供应增长加快,市场供应偏紧状况趋于缓解

  在原油生产方面,受国内石油资源限制,估计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左右,全年原油产量将达到1.84亿吨左右。在成品油生产方面,下半年将会有一些新的炼油设备投产,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正在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炼厂生产积极性会有所提高。但受炼油能力增长有限等因素影响,成品油产量增长有限。估计全年加工原油30050万吨,比上年增长5%左右。

  为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石油进口量必然不断扩大。因此,今年下半年中国石油进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而石油出口则将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估计全年原油净进口量1390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石油总净进口量16900万吨,比上年增长18.5%。

  由于石油供应增加,而且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国内石油供应偏紧状况将有所缓解。

  3. 石油价格仍将保持高位
  目前世界经济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并带动石油需求的增长;世界剩余石油生产能力有限,全球石油市场仍处于脆弱平衡状态;各种不利于石油稳定供应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下半年国际油价将保持较高水平,相应地,国内原油基准价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的关联程度将进一步加强。预计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仍将保持高位,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将保持高位运行。

  综上所述,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石油市场将总体上趋于平稳。随着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国内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将趋于缓解。
石油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