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工信部去年9月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下称“《条件》”)进行了更新,并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这6个方面对行业进行规范。依据该标准,工信部4月2日公示了第一批符合《条件》的45家企业。这其中,既有宝钢、鞍钢和武钢三大钢铁央企,也包括了沙钢、方大特钢等民营企业。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苗治民对媒体表示,该部门“目前正在审理第二批申请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预计“11月完成审核”。但苗治民没有透露第二批申请企业的具体名单。
工信部去年9月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下称“《条件》”)进行了更新,并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这6个方面对行业进行规范。依据该标准,工信部4月2日公示了第一批符合《条件》的45家企业。这其中,既有宝钢、鞍钢和武钢三大钢铁央企,也包括了沙钢、方大特钢等民营企业。
据新华社报道,苗治民此前称,将继续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规范工作,争取今年公告1-2批符合《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并力争到“十二五”末,将80%左右的现有钢铁产能纳入到规范管理范畴。
目前,这项工作进行到第二阶段――苗治民表示,将于11月完成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的审核。事实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8月5日同样在官网称,目前正根据第二批申报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材料评审,并将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核查。“实际上,时间已经推后了。”中联钢分析师胡艳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据我了解,年初的说法是‘8月’,现在是‘11月’。”
2013-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胡艳平分析称,纳入工信部管理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效果有待观察。“关键在市场的执行力度和政策能否进一步细化。”她说,“比如环保政策,是不是能出台更细化、更贴近市场实际情况的标准,真正让不符合环保评核的企业退出市场?”
也有市场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工信部的初衷没错,就是为了抑制钢铁行业10亿吨左右的过高产能。但化解产能过剩,不仅需要工信部的力量,更要“合力”。
对此,中钢协秘书长张长富在中钢协四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说,下半年要继续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国家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方案预计不久要出台,目前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方案也在制订当中,且协会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中钢协会长徐乐江建议,钢铁行业自救在短期内见效的就是加强行业自律,控制产量。“控制产量不是限产,是要求企业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他说,控制产量的实质是追求有效益的增长,此举有利于企业和行业。
工业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