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我国钢铁产业市场分析

正文:

        《中国冶金报》记者在随后的进一步采访中发现,在部分钢铁及焦化行业,此案并非个例。我国环保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日前在某钢铁论坛上称,最近环保部到四川进行调研,看到当地钢铁企业污染排放触目惊心,浓烟蔽日、气味刺鼻。很多钢厂的脱硫等环保设备“开两天停三天”,在线监测数据失真,甚至篡改相关数据。“一些钢企总说已经达标排放,实际上根本没有。连日的雾霾,PM2.5值居高不下,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已经非常迫切。”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冶金环保装备部门负责人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近年来,我们的市场主要还是京津唐地区和沿海城市,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的业务很少。”

        2013-2018年中国钢铁产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近年来,西北地区重点钢铁企业在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的节能降耗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所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部分钢铁企业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不高,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尚待完善,钢铁企业能源利用质量、效率与全流程系统能效的改善问题尚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冶金尘泥、固体废弃物高效利用有待进一步改善,冶金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烟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口恶英、焦化废水处理和二氧化碳减排等任务艰巨。此外,西北地区的大多数钢铁企业底子薄、基础弱,在近年来的迅速扩张发展中,环保设施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成为钢铁企业不小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低质、低价、偷工减料的设施。随着国家对钢铁行业减排核查力度的加大,这些设施将面临被改造或重建的命运。

 

        在西北地区,部分钢铁企业“只有在听到检查时才开动环保设备”,而忽视环保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也缺乏相关经验和技术人员,使得环保设备难以发挥正常的减排能力,也折射出环保观念缺失的问题。

 

        此外,由于钢铁环保装备项目的审批、监管、考核体系不健全,导致合法企业和不合法企业之间缺乏公平竞争的平台。我国的钢铁项目审批制度十分严格,但在西北地区,部分钢铁和炼焦企业的环保设备采购和技术招标过程仍缺乏有效的监管。除了仍有“长官意志”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尽快收回投资、产生效益,故意选择规模较小、陈旧落后的环保装备,而且这些设施“能不上就不上,能不运行就不运行”,以最大限度减少环保成本。这样一来,不仅挤压了正规冶金装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和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环境违法成本过低。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是正儿八经地上设备?还是想应付环保部门检查?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定位”,就有不同等级的环保装备“服务商”。

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