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面是一些便利店企业急不可待的市场扩张,一面却是整个行业难以摆脱的亏损困境,便利店的快速发展显然尚未到“火候”。  日前,好邻居便利高调抛出加速拓店的计划,“3年内在北京建400家店”的豪言与其此前一直低调的作风大相迥异。同样,

  一面是一些便利店企业急不可待的市场扩张,一面却是整个行业难以摆脱的亏损
困境,便利店的快速发展显然尚未到“火候”。

  日前,好邻居便利高调抛出加速拓店的计划,“3年内在北京建400家店”的
豪言与其此前一直低调的作风大相迥异。同样,积极拓展门店数也成为台湾两大便利
超商统一超商与全家便利今年在大陆市场发展的重点,而OK便利店年内欲斥巨资加
快开店,年内新增80余家门店的做法早已甚嚣尘上。

  而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便利店行业无论是店铺数量还是销售额,与200
5年相比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包括好邻居、全家便利、OK便利店等在内的国内很
大一部分便利店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瓶颈犹存

  对于便利店企业加快开店的做法,业界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便利店前期投
资大、回报慢会使其操作难度比较大,陷入更难盈利的恶性循环;也有人认为扩张缓
慢一直就是困扰便利店盈利的因素,加速开店有望突破这一瓶颈。

  事实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缺乏新的盈利增长点”成为2006
年国内便利店企业经营过程中普遍遭遇的困境,而使整个行业发展放缓的原因也在于
便利店自身目前仍未解决的瓶颈制约。

  经营同质化严重首当其冲。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信息与研究部主任杨青松认为,
目前国内便利店企业大部分在店面设计、商品开发、商品组合、服务范围等方面,与
超市差别不大,给消费者的感觉只是一个缩微的小型超市,没有特别吸引消费者的地
方,进而导致便利店毛利没有上升的空间。

  其次,物流优势的缺乏一直未有根本改观。显见的是,便利店经营的特点是库存
的小批量多品类,对配送要求非常高,有的商品甚至是要求一日多配。但是,国内大
多数便利店企业由于体系较弱,往往不能满足这样的配送要求。按调查的企业而言,
尽管大多数配送率达到了80%,但企业配送的频率却无法保证。

  调查显示,主要便利店企业平效和人效同比2005年都有所下降,企业仍没有
摆脱规模扩大、效率下降的困境。而效率下降的原因除了新盈利增长点的乏劲,便利
店行业自身的问题开始凸显。

  运营成本不断上涨成为便利店企业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据了解,由于最适宜开设
便利店的区域是商业中心或商务中心,这些区域的地价往往是最高的,诸如北京和上
海等城市一般在每天7元/平方米,稍好的地段就可能在每天12至15元/平方米,
这自然令很多便利店企业无法承受。另外,由于营业时间长,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
本、水电费用等营运成本较高,便利店的盈利水平难以提高。

  坐等时机?

  事实上,关于便利店发展和盈利的模式,业界专家也一直存在两种声音的争议。
一种认为便利店是一个靠规模与选址取胜的业态,规模化可以减少相对的管理成本,
选址能降低开店成本与经营成本,这两点已成为关乎便利店企业生存的两个变量,加
速扩张是便利店企业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便利店行业面临
共同的盈利困境并不是一加一门店数的叠加就可以解决的,更何况还有不断上涨的开
店成本与越来越少的店铺资源的压力,便利店的发展更在于单店盈利能力。

  争议当然需要时间的检验。然而,在目前“规模盈利”的分歧下,业界对便利店
亟待突破的问题却是保持了难得的一致。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江明认为,现在很多便利店失利的原因在于,刻意模
糊与小型超市的概念差别,在产品结构上,试图满足居民的所有需求,从而丧失了作
为便利店的竞争优势。有的便利店甚至纯粹是超市业态的翻版,只学了国外“便利店”
这个名字。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国内的便利店模式取经于商业发达的日本,
但为国内经营者所忽略的问题在于,国内消费方式与日本消费者对市场的挑剔、对日
常生活用品的讲究及食品的精致等有着很大的差距。该专家认为,在中国的便利店发
展模式不该拘泥于所谓国外的标准定义,其主导模式应该由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应
该尽量本土化,不同地区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便利店。

  黄江明教授也认为,国内便利店以提供便利服务为特征,依附于弄堂口、家门口
的夫妻店、烟杂店,作为一种“土便利”,与我国消费者的传统购物习惯是比较吻合
的,他们与新一代的便利店将长期共存。而作为靠品牌与技术取胜的业态,便利店竞
争取胜仍在于差异化的盈利模式的开发。他认为,便利店必须具有不断“新陈代谢”
的功能,也就是不断地研发出新商品和新服务,满足追求新、奇、特的年轻一族的消
费者的心理,比如自有商品的开发,以及生鲜食品的现场自制都成为目前能迅速提高
便利店聚客能力和毛利水平的手段。

  不过,黄江明教授仍审慎地指出,便利店的发展时机还尚未成熟,除了生活方式
的不符合之外,还存在一个业态之间竞争的问题。“现在零售企业的人、财、物都被
大型超市给‘吸’走了。一般而言,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政府,便利店的业绩报表显然
都刺激不够,腾出财力、物力及精力来做利润并不稳定的便利店可谓少之又少。因而
便利店要想有本质的突破发展,除非当大型超市的密度完全饱和之后。”

  寻求突破

  正如业界专家的意见,虽然便利店的发展仍欠缺些“时机”的推助,但留给便利
店商家的却远非一个“等”字。而事实上,梳理一下便利店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就
不难发现,其在经营发展上尝试和寻求突破的路径清晰可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杨青松提供的调查分析显示,增加快餐、鲜食、熟食类商品已
成为目前国内大多数便利店企业提高商品差异化,进而提高综合毛利水平的主要手段,
而目前有一些便利店增加了报刊类商品,在店内增设了ATM机,提供简易的就餐座
位,提供微波加热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顾客,进而增加了客流,诸如此类的
服务性商品也开始列入便利店商家的视野,期待成为提高聚客能力的突破之举。

  尽管增幅不大,总量仍处于零售各个业态中最低的层次,但调查数据显示,20
06年便利店门店日交易次数和客单价、毛利率相较上一年均略有增长,平均日交易
次数增长4%,日客单价由12.4元增至13.2元,增幅为6%。

  同时,国内很多便利店企业还关注到加油站市场的空间,继2001年北京石油
公司在东大桥、和平里、亚运村等14家北京市区繁华地段和居民小区的加油站开设
名为“实宜捷”的便利店后,北京物美集团、上海捷强连锁公司、上海可的便利、联
华快客便利及广州、深圳一些便利店企业先后在当地建立许多加油站便利店。

  另外,国家商务部重点扶持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也为一些便利店企业的发展
所关注和借力,并由此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发展了类便利店经营模式的农家店。专家认
为,虽然这些店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但如位置方便、服务时间长等无不是
参考了便利店的经营做法,可作为便利店企业在农村市场的延伸。

  不过,专家仍然指出,便利店目前所做的突破仍面临考验,诸多问题已或将显现,
对整个行业的改观效果仍将长时间拭目以待。

  杨青松认为,鲜食食品有其自身的特点,保存期短、要求有一定的色香味、有一
定的生产加工能力等,因而鲜食商品的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保
障食品安全的生产、运输到销售冷链能力。比如任何环节冷链系统的不完善或断裂,
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致命的打击。这显然
对便利店企业的投入及成本计量都是不小的考验。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目前加载并依靠服务性商品获取盈利似乎已
成为便利店的一个发展趋势,但要避免走入一个误区,比如目前国内很多的提供各项
水电费、公交卡代收费等公共事务的服务效果就值得商榷。专家介绍,日本便利店代
收费畅行的原因在于日本便利店本身就承担着公政事务渠道的角色,而国内目前很多
日常生活的缴费项目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众多的营业网点负责,并未向便利店企业开
放,包括安装一些终端缴费机也要得到相关部门允许才能达成合作。专家认为,服务
性商品也需为国内消费者量身订做才有需求市场,要提高服务含金量才是关键。

  而至于加油站便利店,从目前情况看,普遍经营惨淡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杨青松
认为,国内便利店企业对此尝试失败的原因或在于国内加油站面积小,没有充分的时
间和大量的停车位让消费者在便利店内消费;其次就是缺乏特色商品和细致服务,停
留在传统的饮料、休闲食品等品类上。

  对于农村店,杨青松认为,虽然近两年在商务部的扶持下,农村店得到了快速的
发展,有时可以在一个村看到两家农村店。但实际上这些店铺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
与企业总部没有形成紧密的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的关系,而是松散的、不牢固的简单约
定关系,也将是制约其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他认为,总部与加盟者两个积极性相
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便利店系统。(颜菊阳)

时机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