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报道,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方案的第一稿已完成,并上报国务院。据悉,方案初稿决定,中国南车增发收购中国北车资产,而中国北车则将退市处理。合并完成后,中国南车将更名,初定为“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并方式:吸收合并还是新设合并

  据悉,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由南车合并吸收北车资产,并只保留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另一个方案则从平衡角度提出,在两家公司之上重新组建一家控股公司,下辖多个上市公司,旗下南北车双方互相换股交换资产,形成不同的资产上市平台。过去一个月两家公司的相关重组方,对重组方案进行了激烈讨论。

  有投行人士分析,如果采用要约收购的方式,会更方便快捷一些,即,直接用现金或股票等方式,将其中一个公司收购为另一方的子公司,重组速度会更快。但是,虽然要约收购方式便捷快速,但由于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双方的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大致相同或相近,一方成为另一方的子公司,阻力会很大。

  最新消息显示,有关部门更认同吸收合并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步方案,并已形成汇报稿。

  据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初步方案的思路是,由中国南车增发股份吸收合并中国北车全体股东所持的股份,并按照商定的换股比例转换为中国南车的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国北车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全部进入中国南车。

  方案还提出,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完成合并重组后,还将申请更改名称,目前暂定名称为“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方比较,吸引合并方式,可能是南北车重组相对较优的方案。如果该方案能获得决策层批准,在资本市场层面,下一步就是多少双方股票吸收换购的比例等具体问题。

  不过,由于南车北车重组事关重大,在决策层批准前,该初步方案存在较大变数。

  南北车分合的背景

  十四年前,为了防止轨道交通行业的垄断,增强其在市场机制中的竞争活力,鼓励竞争,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离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分离后南北车在竞争中得到飞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2008年,中国南车实现“A+H”整体上市;2009年,中国北车在A股上市,并于2014年5月实现香港上市。从2005年到2011年的七年间,南北车营业收入增长了四倍。

  当然,分开后也并不全是有利的局面。2013年,当中国北车等企业竞标阿根廷动车订单时,南车从斜刺里冲出以127万美元的低价介入竞标,结果北车败北,也导致阿方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价格产生不信任的态度。这样的削价竞争不仅给中国其他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导致这些中国企业的声誉受损。

  出现这种状况,自然又让人们对两家合并有所期待。如果这种“统分结合,内外有别”的方案得以实施,既可以防止南北车在海外恶性地削价竞争,又能够防范其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这样一来,在中国高铁品牌“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力,在国内市场获得活力,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

  影响:高铁产业望再掀热浪

  2014年10月28日,分家14年的铁路机车巨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传出即将“合二为一”的消息传出后,A股高铁板块出现井喷,板块整体涨幅达4.35%,其中晋亿实业等5股涨停,中铁二局等多只概念股涨幅超过6%。

  华创证券分析师李佳指出,南北车合并利大于弊。首先,海外市场逐渐明确,合并后有利于加快出海步伐,并提高出口产品定价,进而提升海外市场整体利润率;其次,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一个整体的两车,在铁总铁路设备招标以及地方政府城轨项目招标中的议价能力将增强,国内市场尤其是地铁车辆的利润率有望大幅提高。

  据报道,分析师指出,时代新材(600458.SH)、晋西车轴(600495.SH)、晋亿实业、鼎汉技术(300011.SZ)、康尼机电(603111.SH)、特锐德(300001.SZ)、永贵电器(300351.SZ)都是属于能受益的公司。

中国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