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5年是中国作为主角登上世界能源舞台的一年。随着中国经济每年以8%-9%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对能源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在不断增长,这种投资既包括资金方面的投资也包括技术上的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真正重视可再生能源

2005年是中国作为主角登上世界能源舞台的一年。随着中国经济每年以8%-9%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对能源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在不断增长,这种投资既包括资金方面的投资也包括技术上的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真正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非常强调制定一个平衡的能源战略,这一点从其成立由温家宝带领的能源小组中可以看出。由于中国对能源快速增长的需求以及越来越强的谈判能力,它在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方面拥有巨大优势。2006年,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来说,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有投资机会。



中国的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国际化



今日中国,一切发展都是如此之迅猛。2002年,中国总发电量约为3.5亿千瓦,而到2006年底,估计这个数字将达到5.7亿千瓦,一年之后更是会达到创纪录的7亿千瓦。在2004年26个省份经历了电力紧张的局面后,中国的发电量将很快能够满足需求。但是,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年之后将再次面临电力短缺的局面。2006年2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除非中国政府大幅修改其目前的发电量目标,否则到2020年中国的电力缺口将达到2.2亿千瓦。而根据中电联、法国EDF以及咨询公司Capgemini共同研究的一份报告,在未来15年内,中国必须再投资1800亿美元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



当然,中国不愿看到这种局面的发生。它一定会不断地扩大其电力行业的产能以满足需求,即使所需的投资会超过目前的预期。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可能会远远超过目前政府的官方预测——这一预测只强调了中国对电力的巨大需求——而事实上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已经对世界能源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比如石油,中国拥有占世界1/5的人口,每天的石油消耗量是640万桶。而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目前石油的日消耗量是2000万桶——几乎是中国的3倍左右。当然,由于两国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会马上赶上美国,但即便中国的人均GDP只达到美国的1/4,据估计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也大抵和美国相仿了。几乎可以肯定这一情况在2020年前后就会出现。



所以,要满足这种需求,首先需要继续扩大从海外的进口。尽管目前中国大部分的能源供给都来自国内,但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将有40%以上的石油都需从国外进口,从国外进口的天然气也将超过50%,即使是煤炭也需从国外进口(2005年中国煤炭进口增长了40%,超过2600万吨)。



为了满足能源进口的需求,未来将看到中国的能源公司遍布世界每个角落。而这对其他国家来说恐怕并不能够轻易接受。2005年,当中海油出价185亿美元欲收购美国的尤尼科公司(Unocal)时,就遭到了来自美国政界的强烈反对,最终致使收购计划破产。而在俄罗斯,中国也必须同日本展开竞争,以决定从东西伯利亚输出的石油管道路线。面对越来越多中国能源公司的渗透,其他国家也许别无选择,他们不得不面对事实——中国将成为世界能源市场和能源政治中的一个主要力量。



但与此同时,在能源领域的各个行业,从在境内外寻找并开采新的能源储备到为替代能源、核能提供技术,以及减少中国火电厂的污染等各方面,中国也将给外国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合作。



中国的能源需求: 目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展望



中国的能源需求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司能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他们应该怎么做以了解目前中国的情况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的是随着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在电力紧缺和电力盈余之间可能出现大起大落。2004年,中国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主要能源的需求每年将以4%—5%的速度不断增长,不过,鉴于中国从1980年到2000年的能源需求的年增长率为4.6%,远远低于同期9.7%的GDP年增长率,所以此种预测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该报告还没有出版,中国当年能源需求就大幅窜升,达到14%,之后的2005年为15%。今年,根据该中心的最新预测,增长将有所放缓,达到11%。经过过去两年的电力短缺之后,中国所有的电厂都被要求全负荷运转,预计今年发电量将增长0.7亿—0.8亿千瓦。不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尽管中国2005年GDP增长率为9.8%,但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下降了5.3%,这让许多观察家大吃一惊,甚至引发人们猜测这是中国为了不让其他国家认为自己该对油价上涨负有主要责任而有意采取的手段,并没有公布真实的数字。



其实这种做法大可不必。因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面对目前不断上涨的油价,在2004年匆忙上马的许多燃油发电机的电厂到今年已经停产了。中国公布的进口数据使得如此多的人措不及防只能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的能源行业在接下来的几年都是难以预测的——这无论是对于中国政府还是国外的能源企业来说都是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1993年,中国还是一个净石油出口国,但到了2005年,尽管进口有所下降,中国还是有40%以上的石油依赖于进口。中国要想扭转甚至是维持这种局面都是不容易的,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虽然仍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处于世界第三位,但中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增长一直非常缓慢——2000年以来只增长了11%,而且根据国际能源署在《2005年世界能源展望》中的预测,到2020年前,中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将有所下降(从目前每天的350万桶下降到2020年300万桶,之后继续下降,到2030年,每天的石油产量只有240万桶)。由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中国总的石油消耗量将翻倍,所以国内的石油产量肯定无法满足其经济增长的需求。



从其他趋势来看情况更是如此。中国的汽车销售在2005年增长了25%,达到320万辆,这个数字已经是很惊人了,但是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是其2005年销售量5倍,到那时中国有可能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而中国的石油消耗方式很可能也像美国一样——汽车交通工具占其石油消耗总量的2/3左右。



这样,中国所占的石油进口份额只会不断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达国家的石油进口份额近几十年来正逐渐下降:从1970年代末的13%到现如今的不到5%。当然,尽管不断上涨的油价对所有国家来说都并非好消息,但是油价上涨对于进口份额不断增长的国家所产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那些进口份额较小并不断下降的国家。



即使是对于煤炭这种相对来说需求比较稳定的资源,国外供应商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并且仍然在增长。2002年,中国从海外购买了1100万吨煤炭,去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600万吨。当然,这一数字与中国去年20亿吨的煤炭产量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而且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煤炭在中国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从目前的近70%有所下降,但仍然会达到60%以上。 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煤炭的下降将由天然气、核能和水力发电来替代。所以预计天然气的需求将有所上涨,其占发电量的份额也将从3%上涨到7%-9%。到2020年由于将兴建30个以上的核能发电站,核能所占发电量的份额也将从目前的1%上涨到4%左右。而随着三峡大坝和中国西南地区以及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其他一些工程的建成,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水电在中国总发电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将从目前的16%左右上升到2020年的20%左右。



中国的电力行业



目前中国的电力行业仍处于转型期。2002年12月,国务院分拆了当时唯一的国家电力公司,形成国电、华电、华能、中电投资和大唐电力五大发电集团,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两大电网。其中,规模最大的国家电网公司运营区域覆盖除南方五省以外的26个省市,而剩下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贵州五省区属于南方电网公司的运营区域。



五大电力集团总体发电量占全国的34%,不过,占中国发电总量最大的并非央企的发电集团,而是来自于地方发电厂,大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2以上。



中国的电力市场改革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深入推进“厂网分离”引入竞争,另一方面“竞价上网”,并最终实现一定程度的私有化。



2003年3月,国务院成立旨在监管电力行业的国家电监会,其职责主要是推动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促进电力市场的有序发展。



政策问题



中国的能源消费趋势,仅仅是能源行业变化的一部分。最近几年能源行业的跌宕起伏,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所致。尽管能源行业的主要公司都属于国企(即使像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等这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也仍然属于政府所有),但是自1993年能源部和1998年电力部相继撤销后,中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监管能源行业。



从那以后,制定能源政策的责任由不同部门分担,这一事实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在本世纪初出现能源短缺的现象。尽管重建能源部不太可能,但仍有很多迹象表明,未来在行业结构上会出现一些较大变化。



这其中就包括更大的监管力度和更为宽松的环境,听起来二者之间似乎有点自相矛盾。更为宽松的环境意味着石油的开采和提炼将会向私人投资者开放。由国土资源部油气研究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未来5-10年内,上述措施将作为开放和重组上游石油市场的一部分而实施,目前这一市场由中石化、中石
电力石油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