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中国有商品电以来,已有120年。120年来的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了旧中国67年的艰难曲折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中国电力工业的新生。建国后的53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大步前进、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历史时期
自中国有商品电以来,已有120年。120年来的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了旧中国67年的艰难曲折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中国电力工业的新生。建国后的53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大步前进、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历史时期。在这53年中,中国电力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将失落的半个世纪追了回来,使中国的电力无论从装机容量到发电量都稳居世界第二位。近20多年来,特别是在近10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力工业得到全面的快速发展。我国连续跃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国、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稳居世界第二,基本上扭转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电力行业以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略有余量的成就;在电力工业发展的水平上也有了全面的提高,特别在电力结构上,不断调整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中国电力工业进人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发电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电网建设极大加强,电力调度水平不断提高,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电力环境保护得以加强,使中国电力工业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日渐接近。环境排放控制、生态保护日益加强,使电力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渐趋统一。电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以及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优质服务水平等普遍得到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利用外资、引进设备、引进技术等战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还不断提高了电力职工队伍素质,积极扩大了多种经营,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重组改造,加强了法制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以及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国电力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利润空间。
第一章 2005电力行业综述 政策因素分析
1.1中国将通过立法规范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员11月29日表示,中国将通过立法规范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相关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正在进行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天然气国际峰会2005”上说,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将坚持立足国内、合理引进、适度发展的政策,目前要特别防止过快过多地发展,防止一哄而起。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2004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为408亿立方米,消费量为390亿立方米。1990年至200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约为6.9%。与此同时,天然气管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然气利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石油天然气法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吴贵辉表示,中国将加快相关立法的制定工作。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正在制定,《石油天然气法》立法准备工作也已经启动。
他指出,中国的天然气立法将建立涵盖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完整的法规体系,完善监管,通过有效的监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吴贵辉说,由于缺少完善的天然气产业政策,中国的用气结构不太合理,天然气清洁、环保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天然气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也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
他说,中国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天然气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和完善天然气价格、税收机制,来指导天然气的健康发展。
同时,吴贵辉表示,中国政府也正在对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进行规划。
他介绍说,除了在建的广东和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之外,中国还将根据国内需求和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情况,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必要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序、适度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以弥补国内供应不足。
1.2中电联:电力工业应重点应对八大问题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的电力工业“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问题研讨会上,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表示,中国电力“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归结为8个方面:中国电力发展的结构问题、电力工业投融资问题、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电价改革问题、环保与资源节约问题、电力工业节能问题、煤、电、运平衡问题和农村电力改革与发展问题。
王永干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产业,中国电力工业在未来5年,估计新增装机容量约2.15~2.45亿千瓦,仅发电方面的投资就需要1万亿元人民币。
未来5年,中国在电力发展结构上将大力开发水电,着重加快核电和天然气建设速度。根据需要,发电方面的投资需要1万亿元,电网投资规模也将达到7500亿元,因此中国将进一步拓宽输电网建设的投融资渠道,促进电力企业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创新。
他说,面对中国小水电开发热潮,新的规划将制定鼓励和保护小水电的基本政策,明确区域小水电上网电价水平,调整电价和天然气价的比价。
针对矛盾比较突出的煤、电、运平衡问题,王永干表示,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中国的火电装机将达4.773~5.033亿千瓦,需要电煤13.5亿吨;中国将新建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产能达23~25亿吨。中国铁路“十一五”规划中的电煤运输要建设以大同、神府、太原等10个煤炭外运基地为服务重点的铁路重载煤炭运输网,年运输能力达到18亿吨左右,至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将力争达到初步适应的水平。
电力工业“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是2003年11月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的指导下,由中电联牵头,两大电网公司、各大发电公司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投资机构、咨询机构共同参与成立的课题组。课题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广泛听取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宏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入手,认真分析了国民经济的各支柱产业对电力工业发展提出的要求,着重研究了“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与政策建议。
1.3 石油天然气法进入起草准备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启动《石油天然气法》起草前期工作,让各方颇费思量的是,对于这样一个日益重要的行业,该如何破除垄断的同时保证效率?
十年前后,中国石油行业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独的一部《石油天然气法》对于今时今日的中国显得尤为迫切。
“政府应该定规立制,打破垄断,培育有效竞争市场。”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2005年中国石油论坛上,五矿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的发言引起会场上一阵骚动
陈浩然在论坛上第一个发言,在他所作的《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石油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演讲中,他把正着手起草的《石油天然气法》视作“打破垄断、实现石油经济市场化的根本保证”。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徐锭明日前透露,《石油天然气法》的起草前期工作已经开始。
10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召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中联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等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商讨《石油天然气法》的起草事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研究制定出一部好的石油天然气法。”与会代表建议,应尽快组成石油天然气法起草工作小组。
“国家单独为一个行业立法,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马燕评价。
这种特别“待遇”背后,是各界对该法充满期待,能否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在这一日益重要的能源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则成为其最大悬疑之一。
1.4 “十一五”能源产业政策取向确定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主要的政策取向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这是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今天举行的“200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透露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开发利用煤层气。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扩大境外合作开发。矿产开发,要加强重要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增加资源地质储量,规范开发秩序,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国际合作。把能源、资源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据了解,我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加强地质工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重要矿产资源勘查的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矿产勘查开发和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努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全面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1.5 产业结构政策添加新元素 优惠循环经济相关产业
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历经深思熟虑,关于“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政策,终于由“征求意见稿”变成了正式文件。
2003年12月26日,为寻求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并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两年后,即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下称《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下称《目录》)。
文件的起草过程,几乎涉及了中国政府所有的经济职能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央行、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都列其中,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也曾积极“献策”。
两文件指导性极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解释,《规定》是国家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管理部门管理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录》是其重要的配套文件。
《目录》按行业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其中对于“有较高技术含量,有利于促进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被列为鼓励类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负责人认为,《目录》中具体罗列鼓励类的产业项目,无疑对企业和投资者具有导向性,国家也将提供优惠政策加以扶持;但对于限制类产业项目,则将限制现有产业的增量,“不允许有新的投资”;淘汰类产业项目,可以理解为强制性地减少现有产业的存量。
这位负责人分析说,文件的出台是“有其深刻背景的”,之前中国部分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过剩。“两个文件的制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便于企业和投资者看清动态的形势变化,从而作出准确的行业调整。
循环经济相关产业获优惠
《规定》要求,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严格市场准入,与控制银行信贷过快增长、控制土地审批管理等其他宏观调控措施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坚决遏制部分过热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
这和中国寻求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十分吻合。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和能源少投入,而社会产品产量不减甚至增加。这就要求摒弃粗放型经营方式,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同时要求产业间要增加关联和互动,“使物质、能量实现最大限度的循环”。但之前中国产业及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资源浪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因素。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也正是《规定》和《目录》出台的初衷。
上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将获得很好的发展。
电力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