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前,在亚太乃至全球电信市场,最热门、最受大家最关注的技术和业务是什么?是3G、IMS?还是IPTV、手机电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光网络、网络安全、手机终端、OSS等传统领域,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和机会?除此之外,无线宽带、运营级以太网等新兴领域,也聚集了越

当前,在亚太乃至全球电信市场,最热门、最受大家最关注的技术和业务是什么?是3G、IMS?还是IPTV、手机电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光网络、网络安全、手机终端、OSS等传统领域,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和机会?除此之外,无线宽带、运营级以太网等新兴领域,也聚集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在ITU香港电信展即将来临之际,本期《通讯世界》编辑部特意摘取这10大技术(业务),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飨读者。



3G:全球起飞中国等待



2006年进入年底,3G对于中国来说注定还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与之相对应,WCDMA和CDMA2000在全球正在呈现可喜局面,这表现在用户不断增加,向更大带宽的不断升级等。对于中国来说,唯一牵动人心的是TD-SCDMA的发展,TD-SCDMA的测试终于出现转机,面向国内五城市的放号测试结果将决定牌照时间。



对于WCDMA而言,目前全球75%的WCDMA执照持有者已推出WCDMA商用网络,已经有123张WCDMA网络投入商用之中,目前全球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8000万,在过去2个多月时间内的新增用户数量就高达1100万。这表明WCDMA已经完全成熟起来,其增长速度超越历史同期GSM的发展速度。



除了积极建设WCDMA网络之外,运营商也开始日益关注HSDPA或者HSUPA这样更高速率的技术。据GSM协会统计,仅仅在过去两个月时间内全球HSDPA商用网络数量再次增加了30%,目前37个国家推出的商用HSDPA网络已达到了59张之多。而且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还会继续持续下去,预计到2006年年底,全球商用HSDPA网络数量将有望突破85张。



对于CDMA2000而言,据CDMA发展集团数据,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3GCDMA2000用户数量突破了2.75亿。CDG还指出,CDMA20001xEV-DO用户队伍继续壮大,第二季度新增600万新用户,全球用户数量达到360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在中国,TD-SCDMA无疑更受到关注。根据最新消息,从11月15日起,北京、上海、青岛、厦门、保定五个城市将陆续有2万专业用户,开始使用TD-SCDMA手机,这表明TD-SCDMA试验重点正进入最后阶段。根据TD-SCDMA产业联盟的说法,目前为止TD-SCDMA的测试结果非常正面,全网特别是在系统设备和传输网络方面整体性能良好。



伴随着3G的发展,全球设备商也在经历新的洗牌。爱立信收购马可尼、阿尔卡特和朗讯合并、诺基亚和西门子的合并、摩托罗拉和华为的合作、北电将UMTS部门卖给阿尔卡特等都是如此。可以看到,设备商的并购重组也反映出了融合不断继续,3G领域竞争不断加剧的趋势。



不管如何,3G都是移动运营商不能绕过的技术。在全球3G大规模商用的时候,国内3G一拖再拖,已经失去了大好的发展时机。业界已经得了3G疲劳症,即使哪一天3G牌照真的发放,已经不能令人兴奋了。



IMS:前景诱人但仍然需要等待



IMS可谓给运营商勾勒了一副诱人的前景:提供丰富、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构建固网移动融合网络,帮助运营商夺回业务的控制权等等。



  然而,由于IMS仍然在发展之中,种种挑战还需要面对和解决。因此,从现在来看,虽然IMS很诱人,但仍然需要等待。



IMS的优势已经说了很多了,但挑战也不少:整体上看,IMS真正要实际运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IMS引入的驱动力、产品开发、网络组织架构、编号、终端定制、后台支撑等;IMS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组建大网的能力仍不尽人意;IMS在固网的应用还受限于网络的接入控制能力;IMS技术本身面临P2P等因特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挑战……



所以,IMS还是在初级阶段,虽然运营商都将它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但要谈到具体部署可能还是早了点。比如中国的固网运营商,都在忙着进行固网智能化,也就是软交换。利用固网智能化,固网运营商可以简化网络管理,推出更多业务、加强业务营销等。而IMS呢,可能是下一步工作吧。



再说软交换与IMS的关系,中国电信的观点总结的可能比较实际:如果说模拟交换网是第一代技术、数字交换网是第二代技术的话,那么软交换就是向IMS过渡的重要阶段。PSTN是发展的基础,软交换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而IMS是最终的目标架构,三者将先后出现在网络中,长期共存,最终统一于IMS。



国内运营商对于IMS的发展应该有更多的自己观点,这方面美国运营商Verizon的做法可以借鉴。Verizon今年8月与思科、朗讯、摩托罗拉、北电和高通成立IMS研究组,针对自身情况,结合融合大势,推出了名为A-IMS的标准,有望很好地弥补IMS漏洞,加快IMS的商用。



据国外一个知名咨询公司预测,到2011年IMS的商用才会达到一个顶峰,IMS带来的收入也会令人失望。到了2011年,全球IMS产生的收入预计达4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为300多亿。看来,IMS的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呀。



IPTV:难道剩下的只是信心?



这两年,在许多咨询公司或调研机构发布的报告中,全球IPTV市场总是以“快速增长”、“市场巨大”、“未来前景无限”等字样出现,给出的数字更是让人信心十足。可事实确实如此吗?或许,欧洲、美洲甚至于亚洲的其它国家市场我们无法考证,但至少在中国,我们看到的似乎与这些预测有些出入!



在这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不确定”、“前景不明朗”等字样。许多对IPTV给予厚望,并在这一业务上投入巨大精力的设备商们并未从中得到太多收获。引用行业内一些人士的说法,这些设备商现在收获的或许更多的只是“案例”和“经验”,而不是合同和收入。有些分析机构甚至将IPTV列入了最不值得期待的业务队伍中。原因无非是监管问题、版权和内容保护问题、标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IPTV还无法带给大家足够的信心。



尽管如此,中国的两大固网运营商在IPTV业务的准备和开展上还是热火朝天。其原因十分简单,IPTV在短期内不可能创造出可观的利润,但在未来,它却让运营商寄托了太多的希望。而且,IPTV还被赋予了保持用户和吸引新用户的特殊使命。电讯盈科(PCCW)在IPTV业务的开展上已经见到了这样的效果,这为中国的运营商在投资这一业务上的信心增加不少。



   与此同时,作为一项新的业务市场,如果一家电信运营商不尽早进入,那么很可能意味着几年后进入这一市场的门槛会被提得很高,甚至会丧失进入这一市场的机会,因为如果你不做,会有其它人来做。从这点来看,又有哪家运营商敢轻言放弃这一市场呢?即使是冒着风险,也是要尝试一番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运营商在开展IPTV业务之初,常常是“赔本挣吆喝”。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两家在宽带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运营商都把IPTV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业务进行准备。今年9月1日,上海电信正式开通IPTV业务,成为继哈尔滨之后第二个IPTV规模商用的大型市场。



这两大城市的IPTV业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运营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看会影响运营商甚至整个业界对IPTV的信心指数。下一个正式规模商用的城市会是哪个,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然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IPTV进行的业务和网络的测试,以及对整个网络进行的改造和升级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另外,专注于IPTV的设备商这两年虽然实在的收获并不多,但也收获了许多订单之外的东西。经验、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甚至于标准。因此中国IPTV市场,相信留给整个业界的会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打算,而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信心”。



手机电视:“风物长宜放眼量”



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颁布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CMMB)(即通常所说的手机电视标准),标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CMMB包含了传输技术、视频、音频、信道传输、协议等其他组成部分。作为标准核心部分、也是一直为业内关注最多、争议最大的传输技术已基本确定采用广电系统自主标准STiMi,这也意味着此前沸沸扬扬的国内手机电视标准之争终于落下帷幕,基于电信网络的技术标准的“靠边站”,也使得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广电路线”都占据了上风。



其实,从国际范围来看,在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上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之争:一条是“广电路线”,即采用广播方式传播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卫星实现信号覆盖,也可通过地面网络进行覆盖。比如欧洲流行的DVB-H和日本、韩国的S-DMB(卫星移动广播)及韩国推广的T-DMB,以及美国高通主导的Media-FLO就是其中的代表;另一条路线则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的“电信路线”,即通过电信移动网络传输手机电视,主要采取的是流媒体数据传播。近两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在国内部分地区开通的基于流媒体的手机电视就是其中的典型。



虽然此次公布的CMMB标准并非强制性国标,而只是指导性标准,并且此次发布的也只是标准的“第一部分”,也就是说,未来该标准还将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后续的标准将陆续发布。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日后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它有很大的可能将“升级”为强制标准。另外,推荐性标准虽然没有强制力,但有时推荐性行业标准会由主管部门以行规的形式执行,实际上也会起到强制性的作用。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此次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