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目前中国正处于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进程中,这对小灵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的确,小灵通曾经的辉煌发展令人感到诧异。发展到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数量已经几乎超过7500万。可以说,在人们还在对小灵通的技术是否先
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目前中国正处于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进程中,这对小灵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的确,小灵通曾经的辉煌发展令人感到诧异。发展到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数量已经几乎超过7500万。可以说,在人们还在对小灵通的技术是否先进置疑的时候,它却已经以燎原之势向业界展示了一个发展“神话”。然而量的增长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小灵通发展必须实现质的提升。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在近几年移动业务以及VoIP等新技术的挤压下,其市场空间正在不断地被侵蚀,具有“移动”意味的小灵通最近也初现“美人迟暮”的感觉。固网运营商正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单向收费、完善网络、短信互通、机卡分离……小灵通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以延长其发展的“神话”。本期新电信沙龙就将以此为题,邀请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北京网通公司副总工程师郝秀芳及中兴通讯PHS手机产品部总经理林强、《人民邮电》报产业新闻部主任王兵,共同探讨小灵通产业链及其发展话题。
“神话”背后面临新挑战
无论是一项技术、一项业务还是一项应用等,一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必须有完善的产业链支撑其发展。小灵通在中国的急速发展可谓电信业界的一个“神话”,这一点已经为业界所共识。然而对于拥有超过7500万用户规模的小灵通而言,从目前来看,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已经成为一个摆在眼前的紧急课题。尤其因为小灵通用户群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因而其增长空间目前已经变得越来越有限,这一点从其目前发展情况也可见一斑。在成功实现量的提升之后,质的完善才是小灵通实现长久、稳定、良性发展的关键。
陈金桥:从目前来看,小灵通在经历了辉煌发展之后,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尤其在目前增量逐渐放缓时,如何推进自身功能和性能扩展成为小灵通面临的首要挑战。
当3G一度成为国外竞相争夺的焦点及其随后又在众多发达国家相继搁浅的时候,中国十分务实地放缓了3G的建设计划。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3G的搁浅给小灵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时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也充分抓住了这个机会。虽然人们一直都在议论其技术落后、“黑户”身份等,但是小灵通还是以极为强劲的发展态势呈现在中国电信市场上,并且迅速成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公司在获取移动牌照无望时候的“新宠”。在小灵通强烈攻势下,许多人手持两部无线电话,一部C网或者G网的手机,一部小灵通。
小灵通在中国的辉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仅仅几年的时间,国内小灵通用户迅速发展至超过7500万的规模,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全球电信业发展中都称得上是一个“奇迹”。然而“奇迹”都是有一定时间性的,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而且因为小灵通用户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多是集中在低端用户,因而其规模也就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小灵通只是一味地注重数量发展而忽视质的改善,那么其空间将越来越小,逐渐趋向于饱和。我们从目前其逐渐放缓的发展速度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从目前来看,小灵通发展面临比过去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尤其是在其固定用户群逐渐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随着其进行捆绑及优惠促销的手段影响力逐渐变弱,同时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在移动通信方面的资费也进行了相应下调,这些使得小灵通所赖以生存的资费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相反其与移动通信相比的劣势越来越引起用户的关注,例如在通话质量、终端功能较少、业务不够丰富等。因此进一步扩展自身的功能和性能成为小灵通在新的时期发展的重点,也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郝秀芳:在小灵通发展之初,凭借资费便宜这一明显优势成就了其如火如荼的发展。然而在用户数量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小灵通发展就必须从细小处着眼,否则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虽然在业界存在着技术落后、掉话严重、网络覆盖欠缺等种种看法,然而仅仅凭借着资费便宜这一条硬道理就成就了小灵通的发展空间。急剧膨胀的用户群充分证明了小灵通在中国电信市场上所呈现出的甚佳表现。经过7年时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3年的大规模扩张之后,小灵通业务逐渐成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新的利润增长点。基站建设不断扩容,终端产品不断推出,运营商高调推出机卡分离,增值服务也在不断跟上。2004年全国小灵通用户新增2793万户,达到6522.1万户。而2005年1月~4月小灵通新增1033.5万户。发展到目前,全国小灵通用户已经超过7500万户。
与此同时,小灵通网络覆盖能力也逐渐提高。以北京地区的发展为例,目前北京城区五环室外覆盖已经基本就位,郊区的大部分村镇和人口集中的地方均有小灵通网络,而多处大型知名公众场所、娱乐场所、医院、超市等已经进行了室内覆盖,地铁复八线各站台也已经覆盖。现在北京网通正着力解决一号线、环线地铁内小灵通通话质量问题。届时小灵通将和GSM手机、CDMA手机一样,地铁内的盲点将“消除”。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网络覆盖的日益完善,北京地区小灵通用户可谓节节攀升。北京网通2003年开始建设小灵通网络以来,截止到2005年5月,全网已经开通小灵通基站2万多个,小灵通用户达到200万户,而同期固定电话数为700万户。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从全国范围来看,小灵通用户数虽然已超过7500万,但是发展速度已经大幅度减缓。从中国网通目前平均每月新增的小灵通用户规模来看,远低于以往小灵通发展中的增长速度。用户数量增长速度的猛降一方面说明了小灵通市场的进入平稳发展期,另一方面也对运营商提出了提升客户价值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大幅度调低了移动通信的资费,并设计类型丰富的资费政策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小灵通资费低的竞争优势。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小灵通发展已经度过爆炸式的增长期,将迎来更多新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于网络覆盖、通话质量、手机功能、安全保密等方面,还来自于其内容构建、服务提供等诸多方面。
王兵:小灵通的发展放缓既有电信业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也有竞争性业务的因素。同时其发展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首先,经过几年高速的发展,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进入稳健增长阶段。通信是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下的一个领域,不可能超越现实的市场消费能力。即便是小灵通这种主要面向中低端用户的业务,其潜在用户群能力的释放也将进入一个缓慢的阶段。其次,在移动通信这个总量增长趋缓的阶段,来自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阵营的GSM和CDMA也在采用种种方式提供更加优惠的价格,使得小灵通对蜂窝电话的替代效用不如最初阶段那么明显。再者,小灵通在漫游、覆盖等方面存在固有的技术缺陷,使其不可能成为当前移动通信最主流的业务。从总体上看,小灵通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价格优势被削弱之后的乏力,GSM和CDMA在低端用户群领域的反击,以及未来技术升级的不确定性。
多措并举谋求“第二春”
小灵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条,适时地对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在小灵通发展前期,因为其倡导的“低价”发展策略,从而成就了小灵通发展的“春天”。在小灵通用户增长逐渐放缓的形势下,两大固网运营商又相继推出短信互通、机卡分离等策略,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带来小灵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可以说,这些举措使得小灵通的“移动意味”越来越浓厚。尤其是随着机卡分离式小灵通逐步走向商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小灵通产业链进一步走向成熟、健全。虽然很难再出现曾经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小灵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呈现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仍将是固网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陈金桥:无论是实现短信互通还是进行机卡分离,都是为推进小灵通的进一步扩展。
在小灵通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阻碍时,其产业链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下对小灵通产业链的要求。从两大运营商所采取的举措来看,实现短信互通、机卡分离等都是积极的尝试。这些举措有助于延长小灵通发展、壮大的寿命,而且使得小灵通的“移动意味”越来越浓。尤其是机卡分离的推广对于其产业链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机卡分离使得运营商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对整个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控制到现在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因而也降低了用户对运营商的完全依赖作用。运营商角色的转变使得小灵通产业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环节相互作用的产业链,同时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运营商、制造商、服务商、用户等)相互之间的作用与影响更直接。
其次,机卡分离更利于运营商管理用户,有助于提升其小灵通用户的忠诚度。机卡分离使得运营商基于用户身份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而且使得小灵通通信的安全性增强,这对于小灵通数据业务价值链的发展与完善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虽然小灵通机卡分离与GSM及CDMA发展落后了许多,但仍将极大地促进小灵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最后,机卡分离是对小灵通产业链的进一步优化与整合,其中既包括对设备商的整合,也体现在运营商对设备商和用户在进行整合。对产业链的优化整合一方面有助于打击非法终端的蔓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范小灵通市场的秩序。
在经历了高速增长期之后,小灵通迎来中速发展或是慢速发展,短信互通、机卡分离等一系列举措希望能够刺激小灵通发展,进一步优化整合其产业链,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郝秀芳:机卡分离将为小灵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有助于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更能增强其发展弹性及市场适应能力。
首先,机卡分离将让小灵通用户摆脱一机一号的单调限制,机型的选择和更换将变得更加自由。求新求变的消费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心爱的小灵通机型,紧跟时尚潮流的同时,仍能通过保留原有品卡而避免了换号的麻烦。据网上调查显示,八成的网民在考虑购买和更换机卡分离式小灵通,可以预见将出现一个小灵通换机热潮,而换机热潮又能为小灵通终端厂商带来巨大的市场商机,从而形成小灵通生产、销售、运营的良性循环。
其次,机卡分离将让小灵通的使用更安全,功能更完善。机卡分离的小灵通不再需要“烧号”,即必须由运营商统一入网“写”入小灵通用户个人信息,而改用一张专门供小灵通使用的智能卡(品卡)储存。品卡有着加密的数据保护技术并实行单卡对座,从根本上杜绝了入网盗打他人小灵通号码的可能,有力保障了小灵通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通信权益。同时,由于品卡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用户通过品卡可以享受与手机SIM卡一样的各种增值服务,包括短信、数据业务、上网及个性业务订制等等功能;小灵通高速率数据传输的优势将得到发挥,在具备了安全高效的通信功能基础之上,小灵通还将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移动资讯平台。
其三,长期以来,机卡一体小灵通不能实现异地漫游的缺憾是制约小灵通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机卡分离的推出,将让小灵通异地“准漫游”变成现实。所谓“准漫游”,即机卡分离式小灵通用户在异地只需更换一张当地的小灵通PIM卡就能实现异地通话。此时,小灵通独具的单向收费的优势将显得尤为突出。机卡分离大大拓展了小灵通的使用范围,突破了地域限制,真正实现了沟通零距离。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机卡分离”为小灵通造就了一个新的市场,在更为庞大的产业链之间,小灵通也显然有了更多闪转腾挪的自由空间。
林强:机卡分离为小灵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移动”意味更浓。
目前现有的7500多万小灵通用户仍旧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机卡分离小灵通的出现为小灵通用户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增值服务,也为SP提供了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与移动通信机卡分离当时的环境相比,小灵通本身的资费和网络质量都决定了其特殊性。作为移动通信终端的一种,如何能够让小灵通用户同样享受到各种便利的服务,成为厂商和运营商考虑的重要问题。与此相对应,手机厂商在造型、功能和通信技术的研发上进行了投入和改进;运营商在继续优惠的资费政策的同时将服务进行了重点考虑。小灵通机卡分离之后,从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运营商的运营方式来看,将会越来越像GSM和CDMA手机,因此小灵通的款式和功能以及运营商的运营方式将会成为影响用户购机的主要因素。
王兵:小灵通业务可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有所发展,但是不会有“第二个春天”。
过去几年小灵通“移动意味”的增加,其实比今年更有实际意义,只是当时主要集中在运营商的局端。但是这使得小灵通的技术内涵有了很大发展。例如,小灵通的组网方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基于7号信令的网络方式,采用500毫瓦基站将覆盖范围扩展到数百米,基站捆绑和组控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信道数。正是这一系列技术改造,解决了覆盖、切换和容量等关键问题,使小灵通在与蜂窝电话的较量中,技术劣势不再那么明显。现在的短信互通、机卡分离,只是在业务层面上增强了“移动意味”。不过,无论是网络层面的技术改造,还是业务层面的改造,都不能改变小灵通的根本技术属性。现在小灵通的产业链建设基本也是模仿当年蜂窝移动通信,特色优势也不明显。
固、移融合彰显优势
在谈到小灵通的未来时,“前途未卜”是我们普遍给出的一个判断。然而在记者看来,如果只是从小灵通本身来谋求其未来发展,那么小灵通的死期将只是迟早的问题。其实小灵通最大的生存优势还是体现在其具有与固网融合发展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着眼于固、移融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小灵通发展的优势。目前固网运营商寻求构建的家庭私网、企业私网、QBOX等都是有益的、积极的尝试。
陈金桥:实现固、移融合才会使小灵通的最大优势得到真正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特色服务将使小灵通发展更具生命力。
在小灵通产业链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重点是终端设备供应商,应该形成多家共同竞争的局面,而不应只是被少数几家厂商控制,从而确保用户有足够多的选择,同时也可以降低整体成本。
第二,固网运营商在发展小灵通时,必须将其放在与固网结合发展的大前提下。应该说,小灵通与移动通信相比,其最大优势并不是资费,而是可以与固网融合发展的潜力。如果抛开固网发展小灵通,只会越走越窄,最终只是死路一条。
第三,在内容、服务提供层面,的确需要培育小灵通自身的特色服务。在这方面小灵通不可能照搬移动通信的发展路线,因为其在速率、终端等方面还是处于劣势的。参照日本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小灵通与移动通信发展的重点是不同的,小灵通需要有自己的品牌(例如开展交友业务等)。因此运营商一方面要立足固网资源,推进固、移融合以提供更多综合的、组合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将小灵通的平台对内容服务提供商开放,鼓励并支持其开发具有特色的、针对小灵通的服务。
林强:资费政策、造型和增值服务将是影响用户选择小灵通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低廉的资费仍是影响广大用户选择小灵通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制造商配合运营商不断推出的一系列技术更新和功能应用对未来小灵通市场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兴一直致力于与产业链中各环节一道把小灵通市场做大。公司最先研发出3S无缝切换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中兴V7系列小灵通手机中,大大提升了小灵通的通话质量。同时中兴对防盗号技术的研究也吸引了很多用户选购中兴小灵通,其终端造型也具有很大优势。
从运营商的层面看,小灵通的飞速发展和运营商的运营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运营服务的优劣也是影响用户选择网络的关键因素。在小灵通的发展过程中,运营商的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用户;同时运营商加大对基础网络的建设,使得小灵通的通话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也因此赢得了用户的信心。目前市场上对机卡分离的小灵通需求从最开始的热衷逐渐趋于平稳,需要注意的是机卡分离作为一项基础技术并不是影响消费者选购小灵通的关键性因素,资费政策、造型和增值服务应该是影响用户选择小灵通的深层次原因。相对于社会渠道运作的管理、后续增值业务的开展、子品牌的运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机卡分离只是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对单纯简单,更大的挑战在后面。因此在小灵通市场上占较大份额的中兴手机将会更多地考虑如何配合运营商进行后期的工作。只有运营商获得了更多的可发展的空间,终端用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服务,小灵通的发展道路才会走得更加稳健。
王兵:在3G逐渐临近的形势下,小灵通仍有其自身的特定用户群和市场发展空间,两者的业务也可以共存。
3G是移动通信未来的主流技术,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技术体制上,无论是无线部分,还是核心网部分,小灵通都不可能平滑过渡到3G。现在小灵通的运营商一旦获得3G牌照,肯定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更有市场前景的3G上。不过,在一定时期内,小灵通仍会有其自身的特定用户群和市场发展空间,两者的业务也可以共存。例如通过发展多模终端,可以将3G业务与小灵通结合在一起。就小灵通的未来而言,我们尽管不能低估“小灵通”会产生的效益,但不能不看到其技术的局限性,更不能盲目夸大其发展潜力。
分离小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