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兄弟行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全年完成工业产值(现价)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完成

一、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兄弟行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全年完成工业产值(现价)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完成工业增加值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实现利润4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5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进出口贸易额245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产品销售率为98.7%,与上年基本持平。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创新有所突破,资源节约初见成效,安全环保力度加大,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开局良好。

  回顾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能源生产快速发展,炼油化工上了新台阶。2006年原油生产1.84亿吨,比上年增长1.7%;石油储量替代率超过1,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0亿吨居世界第13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公司在国内发现了一批油气储量外,在海外也获得了一批油气储量,为今后上产、稳产打下了基础。原油加工量3.07亿吨,增长6.3%。原油加工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2006年炼油施工项目788个,实际完成投资6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4.2%,炼油能力的提高,为国内油品供应提供了保障。乙烯项目取得较大的突破,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顺利投产;茂名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顺利竣工;独山子、镇海、抚顺、天津等四个百万吨级的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去年乙烯产量达到941万吨,比上年增长22%,产能、产量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能源代替产品项目也取得较大的进展。我国第一套100万吨/年煤制油生产装置、第一套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生产装置在神华集团投入建设。非粮食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装置在广西正式启动。

 天然气产量、储量大幅度增加。2006年我国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2%;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达到2.4万亿立方米,跃居世界第15位。2006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四川东北地区发现了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经国土资源部2007年2月审定, 2006年底已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3560.7亿立方米。普光气田的发现对我国天然气生产供应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6年我国第一个LNG项目——广东LNG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并对该地区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是农用化工产品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大化肥生产装置国产化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06年,我国化肥生产5304.8万吨(折纯,下同),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氮肥3869万吨,比上年增长13.3%;磷肥1226.4万吨,比上年增长16.5%;钾肥208.9万吨,比上年增长18.5%。化肥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有少量出口,共出口化肥211.6万吨,比上年增长18%。

  2006年,我国农药生产129.6万吨(折纯,下同),比上年增长20.2%,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据海关统计,我国农药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药出口总量达到39.8万吨(实物量),创汇10.4亿美元,成为世界农药主要出口国。

  2006年,我国大型化肥成套设备国产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作为“十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的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合成氨、60万吨/年尿素技改工程,2006年9月6日,通过了专家验收。该项目包括工艺软件包开发、水煤浆气化、合成气净化、氨合成和尿素等生产装置关键设备研制,共19个专题,国产化率达到93.8%。项目总投资近14亿元,不到引进装置的一半。该项目开发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第一套以煤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自主化,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改写了我国大化肥装置依靠引进的历史。

  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取得新的进展。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按照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全行业开发生产了一批进口代替产品和增加产品的品种、规格,完成新产品产值18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在行业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按照市场需求,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炼油生产中,不断提高柴汽比,达到2.08,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满足了柴油市场的供应。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断提高尿素、磷铵、钾肥的比重,尿素在氮肥中的比重达到57.7%,略有增加;磷肥在化肥中比重达到23.1%,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钾肥在化肥中的比重为3.94%,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杀虫剂的比重下降、除草剂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杀虫剂的比重为39%,比上年下降3.62个百分点;除草剂为29.9%,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为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子午线轮胎比重达到41.2%,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过去的一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积极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是行业技术进步取得新的进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2006年我们正式发布了《“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提出了我国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的整体规划,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

  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突破。其中,“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大气田的发现”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创制高效杀菌剂啶菌噁唑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006年8月,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共同完成的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DMTO)开发项目”通过了技术鉴定。从而为神华集团建设60万吨/年乙烯装置提供了可靠的工艺技术,开辟了乙烯生产的新途径。由华东理工大学和山东兖矿集团共同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2006年1月通过鉴定。实现了我国大型煤气化技术零的突破。目前已建成1150吨/天煤处理能力的煤气化工业装置。

  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其中 “化工反应过程强化技术”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含有毒有害元素材料的替代技术”、“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关键技术开发”等8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得国家经费支持。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将突破一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是推动循环经济工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2006年5月在贵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配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全国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会上,总结了化工行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对今后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氯碱、磷肥、硫酸、橡胶、电石等重点行业先后召开了循环经济工作会。针对行业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交流,讨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措施。提出建立硫酸低温余热回收、合成氨系统优化、密闭电石炉、废橡胶利用、水基化农药新剂型等示范项目,作为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备选项目。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等高耗能产品的综合能耗下降了1.7%~7.5%,迈出了节能工作第一步。

  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和化工行业实际,提出了《关于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指导原则,组织编制了“十一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规划,并同时完成了《“十一五”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草稿)。为总结石油和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做法、经验,我们还编印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经验材料汇编》,收集了36家企业150多项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其中,有74项技术被评为国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这些支撑技术涉及化工各个专业,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应当看到,2006年虽然取得了“十一五”良好开局,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高。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巨大,行业效益提升,石油和化工掀起了产能扩张的高潮。在2003 -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增长30%以上,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5195亿元,又比上年增长28.3%,超过工业平均增长约3个百分点。特别是中、西部有丰富能源和资源的地区,规划建设大型煤制甲醇、氯碱、电石、PVC、合成氨等项目比较多。加剧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部分行业将导致产能过剩。

  二是行业效益受到一定冲击。原油价格高位振荡,煤炭、电力价格上调,使有机原料、精细化工产品、合成材料等下游产品成本加大。对高能耗的产业特别是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等影响较大,利润空间下降。炼油行业进口原油、成品油价格倒挂,出现全行业亏损。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2.75%,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三是节能与环保压力加大。石油和化工行业是高能耗产业,能源在产业发展中的成本比重很大,由于高能耗产业比例高,每年要完成万元产值4%的节能指标,任务相当艰巨。环保问题同样比较突出,国家环保总局两次环境风险大排查,石油和化工行业都是重点。由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历史欠账太多,实现减排目标,任务同样十分艰巨的。

  二、2007年石油和化工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发展仍然趋好,但不确定因素增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9%,略低于去年的5.1%。同时,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大约在55-65美元/桶,比2006年平均油价略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