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5年石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我国石墨行业自2004年年初以来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基础原料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受产量下降和市场好转的双重影响。   总量规模方面,一是由于多年来的过度开采、乱采滥挖,部分地区的石墨资源渐趋枯竭,或

2005年石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我国石墨行业自2004年年初以来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基础原料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受产量下降和市场好转的双重影响。

  总量规模方面,一是由于多年来的过度开采、乱采滥挖,部分地区的石墨资源渐趋枯竭,或因开采成本过高而关停矿山,形成自然减产;二是石墨原料主产区采取强制措施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整顿,未达标企业不得开工,这也是造成石墨原料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我国石墨行业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是连续十几年陷入低迷,全行业负重经营、元气大伤,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迟滞,许多企业拼资源、拼消耗,为压缩库存,中低档产品过度低价出口,造成供货不足。与此同时,受钢铁等下游行业的强力拉动,甚至多年用量下降的铅笔行业也出现需求反弹迹象,致使原料石墨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

  2002年石墨产品价格由高峰跌至低谷,平均降幅近60%。从2003年下半年石墨价格开始出现反弹,到今年6月份石墨产品价格平均涨幅达到15%~20%,但仍比1990年平均价格低40%以上,其中石墨原料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微粉石墨、可膨胀石墨、石墨制品、石墨乳等深加工产品价格并没有随之得到提高。

  实际上,早在去年四季度,受国家取消天然石墨的出口退税、东北地区季节性停产及外商提前执行购货合同等因素的影响,石墨市场就出现了变化,订货增加、价格上扬。今年4月中旬,石墨专业委员会在南墅召开了山东片10家石墨生产、加工企业参加的区域性会议,就当前石墨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座谈研讨。会议呼吁各石墨企业要清醒地分析行业复苏的内、外部原因,珍惜良好的经营形势,树立成熟的市场意识和理性的经营观念,防止盲目扩产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对山东片石墨产品最低出厂价格进行了调整。这一动作为整个石墨行业对市场形势的重新认识和定位起到了引导作用。

  石墨行业目前出现的原料产品产销两旺的局面对石墨企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随着经济效益状况的逐步好转,也使各企业有能力增加投入去改善工艺条件,增加环保措施,稳定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但是应该看到,石墨市场当前的复苏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也并不意味着市场形势的全面好转,就是说,这种复苏的基础仍较脆弱,一旦出现产量规模的过度膨胀或市场变化,就有可能重新陷入困境。为此,业内有识之士曾以《以史为鉴,永远保持清醒头脑》为题发表预警性言论,呼吁各企业能够吸取石墨行业由盛而衰的教训,保持适度产量规模,高度重视矿山安全环保工作,合理开采有限的石墨资源,大力发展石墨深加工产品,提高加工效益,增强行业凝聚力。

  综合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我国石墨产量规模应控制在25万吨/年以下为宜,其中:出口12万吨,国内市场13万吨,而实际上各企业年生产能力已达到35万吨,年实际产量28万吨,非但无法达到生产的经济运行,且每年形成库存约4万吨,这也是造成多渠道出口、竞相压价,甚至以好充次、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2003年全国石墨产量25万吨,2004年上半年预计10万吨,正是产量规模的压缩为产品价格的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逐步实现产销平衡,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首要保证。

  当前石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矿山开采无序、宏观管理失控。作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石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长期以来,国家对石黑资源的管理没有纳入一个规模的渠道,石墨主产区各自为政,一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样,只要市场稍有好转,各地石墨企业就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威胁当前良好形势的最大危险。要防范这一点,仅*行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其他问题诸如缺乏安全环保措施、出口渠道混乱、技术水平落后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当前我国石墨行业所呈现的这种良好态势在下半年应该能够得到持续,总量规模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扩张,国民经济景气度可以保证较高的市场预期,但也存在着生产规模扩大、无序竞争加剧的隐忧。要真正促使我国石墨行业走上规范的发展轨道,首先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控制,严格采矿许可证制度,限制无序开采,打击乱采滥挖等行为;其次是认真贯彻产业环保政策,石墨企业的排尾、工业废水、废气等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符合环保要求;三是控制总量、压缩过剩生产能力,限制中小企业的开采和生产;四是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技术指标;五是深化出口管理和价格监督;六是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组建石墨集团,建立有序的资源开采、加工和出口体系,实现我国石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由石墨大国向石墨强国的转变。

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