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入世以来,在市场这个无形巨手的作用下,国内豆油市场跌宕起伏较大、震荡频率周期较快,曾经在2002、2003年给予过我们喜悦、激情,使大家获益颇丰;也在2004、2005年又给我们带来沮丧和苦涩的回忆。无论大家是留恋昔日兴奋、痛恨,还是一丝丝惆怅,而市场轨迹终归还是
入世以来,在市场这个无形巨手的作用下,国内豆油市场跌宕起伏较大、震荡频率周期较快,曾经在2002、2003年给予过我们喜悦、激情,使大家获益颇丰;也在2004、2005年又给我们带来沮丧和苦涩的回忆。无论大家是留恋昔日兴奋、痛恨,还是一丝丝惆怅,而市场轨迹终归还是要按照客观规律运行,豆油企业、经销商的格局洗牌总要进行,国际著名外商涉足投资中国豆油市场步伐在加快,2006年食用油进口取消配额限制,禽流感疫情还在间断发生。所以面对如约而来的2006年市场诸多因素不能气馁,而应认真分析掌握国内外生产、需求形势,利用存在和即将产生的各种利弊因素,摆脱2005年全年因国内豆油市场相对疲软,豆油价格持续走低造成的生产、经营微利甚至亏损或退市观望的阴影,把握豆油期货上市使2006年的豆油市场舞台空间加大的契机,在市场畅游中不断闪现激情,把握未来商机,向市场要效益。笔者对2006年豆油市场进行如下分析:一、豆油市场的历史回顾
我国豆油市场1999年以来的价格走势一直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很强。如国内市场豆油价格在1999-2000年和2004-2005年两个时间段大幅下跌的走势都是在年初一个反弹后进行的;2001年是总体呈现平稳低迷震荡走势;2002年、2003年上涨均是在下半年等等走势均与国际市场CBOT期货走势雷同。这主要是我国大豆、豆油生产的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长期依靠大量进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巨大供需缺口。
由于国内外大豆、豆油市场价格走势的相同,同样也促使我国的油脂油料的生产形势与全球生产也处于看似巧合的状态,仔细观察历史大豆历年产量图表和美元炒作下的国际大豆价格变化趋势图,不难发现,正由于97、98、99年以及2004、2005年的国内、国际大豆大幅增产,是上述1999-2000年和2004-2005年价格总体下跌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99年以前我国免征进口豆粕增值税政策支持下我国大量进口豆粕,减少大豆进口数量、增大豆油进口数量,造成国内外豆油市场的高位价格,刺激了大豆生产。而恢复征收进口豆粕增值税造成1999-2001年大豆进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和豆油进口的大量减少(2001年豆油只进口约7万吨),加上国际、国内大豆增产幅度加大等诸多因素也是该阶段豆油价格下滑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2000年末豆油价格已经跌入谷底,但2001年我国距离加入世贸组织只有咫尺之遥,谈判进入尾声时期,国内市场错误估计了入世后的形势,因此,在国际市场豆油价格已经节节上扬情况下也未能使市场形势,而是一直低迷震荡,总体保持平衡。
但99年7、8月份出现的豆油价格反弹主要是大豆季节性枯竭期和价格长期下滑需要消化的反应,之后饲料、养殖业需求增大和国产新豆上市压力形成了豆油价格的深度下滑。2000年6、7月国内外豆油价格的反弹仍是受到我国6月1日起仅仅恢复几个月的免征进口豆粕增值税政策的影响,此项政策很快就遭到国内众多油厂反对而取消。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入世后,由于对国际市场供给形势和价格走向缺乏正确认识,2002年上半年没有考虑到国内市场豆油消费已经由2002年以前国内豆油消费受国民收入低、国家宏观控制及市场没有放开下的缓慢增长,转为2002年入世以后油脂油料供给量不断增大、国民收入和外资投资油厂下压榨、精练能力大幅增长,以及市场进一步放开情况下需求大幅增长因素,仍在积极处理库存和按以往经验规律进行市场经营,保持了国内市场价格的平稳。同时较上年大量减少了进口大豆数量。下半年,在需求增大、国内市场大豆严重短缺和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下,加上当时担负城镇居民食油供给的国企油厂库存大幅减少,甚至需要补库,造成国内豆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但9、10月份国产大豆上市压力再次使豆油价格出现短暂的快速回落。然而国际市场油菜籽的减产以及国内油菜籽减产110多万吨,支持了国内豆油价格的继续快速上扬。
2003年非典疫情一度使得人口流动减少,餐饮业、食堂临时关闭,民工不能外出打工等因素造成豆油需求大幅下降,前三季度价格平稳震荡;但10月份起因国内外油脂油料大幅减产出现豆油价格的暴涨。2004、2005年国际、国内油脂油料产量连续增产和国内进口大增下、供给过剩后的持续下跌局面。综观我们熟悉的2005年,国内豆油价格明显的上扬只发生了屈指可数的4次。四级豆油、一级豆油行情从年初至8月中旬以不同下降阶梯持续震荡下滑,价格从6000元/吨、6400元/吨下降到5100元/吨、5240元/吨,降幅分别达15%和16%左右。其次,8月中旬至12月份的波浪震荡阶段。价格围绕5200元/吨、5400-5450元/吨震荡,谷低价格在9月底和11月中旬,最后峰高在11月底,四级豆油、一级豆油价格达到5400元/吨和5700元/吨,年底价位在5180元/吨和5400元/吨。
二、目前大豆市场的基本面、特点
1、我国食油产不抵消,外贸依存度高; 豆油为我国食用量最多的品种,也是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品种。全国大豆榨油消费量中2003/04、2004/05、2005/06年度进口大豆占全部榨油大豆的比重分别高达74%、76%、80%;我国豆油市场供给量中,进口豆油的比重分别为38%、24%、28%。
我国食油产不抵消,缺口扩大,需利用国外资源。入世过渡期中食油TRQ实现率较高,前三年食油进口TRQ分别实现55%,68%,76%。且大豆进口剧增,已超过国内大豆总产量,占世界大豆贸易量1/3。按入世承诺,2006年取消食油TRQ,全部食油进口均实现关税化(9%)。借鉴2004年国际大豆价格暴涨暴跌、2005年持续下跌的教训,应特别关注国际食油市场的巨大风险。
注:1.2002-2005年,食油进口TRQ内关税均为9%;TKQ外关税,2002(52.4%),2003(41.6%),2004(30.7%),2005(19.9%)。
2.2002-2005年,食油进口TKQ中,国营和私营分配比重,2002(34:66)、2003(26:74),2004(18:82),2005(10:90)。
3.2006年以后,取消食油进口TKQ,食油进口均实行统一关税9%。
2、近年来国内豆油供给与消费情况
近几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和国内产均量出现大幅提高,监测显示,2004年我国植物油供给总量超过2000万吨,与1998年1040万吨的供给量相比翻了将近一番。2005年我国植物油供给量在经历了2003-2004年的迅猛增长后,增长势头出现减缓。在这一年,虽然豆油产量再度刷新历史纪录,但由于菜油产量明显下滑,植物油进口总量也出现下降,所以,国内植物油供给总量将与去年基本持平。
在供给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也出现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预计将再度刷新历史纪录,食用消费及与工业消费数量均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05年我国植物油食用消费总量将达到1700万吨,人均消费数量超过13公斤;2005年我国植物油工业及其他领域消费数量预计达到350万吨,与2004年基本持平。
(1)国内豆油产量。1999年以前,我国豆油产量基本上处于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豆油产量为65万吨,到1999年达到195万吨,8年时间增长13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6万吨。从2000年开始,我国豆油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几乎每年都会刷新历史纪录。2004年我国豆油产量达到480万吨,较1999年的195万吨增加了285万吨,1999-2004年平均每年增长57万吨。预计2005年我国豆油的产量将达到570万吨,将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国内豆油产量不断增长与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密切相关。1999年以后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增长明显加速,致使2000和2001年我国豆油产量分别达到290万吨和365万吨,较1999年的195万吨显著增加。2002年正式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这一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仅为1131万吨,较2001年的1394万吨减少263万吨,减幅将近两成。受此影响,2002年我国豆油产量为360万吨,基本保持上年水平。2003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再度迅速增加,达到2074万吨,较2002年增加943万吨,增幅达83%。2004年国际大豆价格大幅回落,国内初榨油厂亏损严重,同时因种衣剂大豆事件加强了质检力度,当年大豆进口量有所降低,国内豆油产量增速出现减缓,但仍达到创纪录的480万吨。2005年1-11月我国大豆的进口数量达到2397万吨,较2004年同期增长33%,2005年全年进口大豆的数量预计将达到2597万吨,国内豆油产量将达到570万吨。
进口大豆数量大幅增长导致国内豆油产量激增,国产大豆在榨油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下降。1996年大豆榨油消费中进口大豆所占的比例仅为13%,而国产大豆比例则高达87%,1999年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所占比例分别为38%和62%,至2005年,进口大豆所占比例已高达80%,而国产大豆所占比例则下降到20%。
(2)豆油生产分布
我国豆油的生产分布面较广,在上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我国豆油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等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南方沿海地区兴建了很多大豆加工厂,它们大多使用进口大豆进行加工,其中江苏、山东、辽宁、广东等四省区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区域。
(3)豆油生产企业
据国内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05年年末,我国采用浸出工艺压榨大豆的企业共596家,日压榨大豆能力为29.706万吨。另外,我国还有小型机榨油厂、油坊2000家以上,估计日压榨大豆能力在3000吨以上。据上述情况预计,截至2005年年末,我国日压榨大豆能力已经达到30.026万吨。按工厂年生产300天(年车间开车率82%)计算,全国全年大豆压榨能力已经达到9008万吨。调查情况表明,我国近几年新建的大型油厂已占据大豆压榨行业的主导地位,大部分中小型油厂将被彻底淘汰出局。
另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动工新建、扩建、筹建的大型大豆压榨企业12家,预计日压榨大豆能力为3.72万吨,这些新厂2006年底前投入使用,年增加有效大豆压榨能力1116万吨。因此我们预计,到2006年年末,我国年大豆有效压榨能力将超过1亿吨。
2005年天津的油厂建设值得一提,首先是嘉里投资建成具有1000吨日精炼能力的油厂,之后九三投资建成日压榨5000吨大豆、日精炼能力1000吨的油
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