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僵尸企业’的清退,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马遥认为,首先,政府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将权力与责任集中,杜绝无人管理或多人管理现象,实现有责可追;其次,要继续并深入推行政企分开;再次,国有企业改革应符合市场规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最后,由于僵尸企业规模较大、问题较为复杂,改革不能快刀斩乱麻,而是分类、循序渐进的进行。

266家“僵尸”上市公司 传统制造业占比超七成

    在2015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被列为今年中国经济的五大任务之首,而想要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它们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

 据了解,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船舶、石化、光伏、风电等是我国九大过剩行业,这也与A股市场上的“僵尸企业”所分布的行业重合度很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沪深两市共有266家“僵尸”上市公司,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0%。其中钢铁、有色、机械、水泥、煤炭等传统制造业类的上市公司数量高达197家,约占“僵尸企业”总数的74%。

 马遥表示,这类靠补贴勉强存活的“僵尸企业”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而在这些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行业中,钢铁和煤炭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联合钢铁网样本数据显示,从2015年7月初到2015年12月底,仅包钢股份(3.010, -0.03, -0.99%)、凌钢股份(5.140, -0.05, -0.96%)、重庆钢铁(2.790, -0.05, -1.76%)、抚顺特钢(8.030, -0.02, -0.25%)等8家钢铁上市公司,合计获得各类政府补贴、补助及贴息总计29.2亿元。其中包钢股份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先后8次获得财政补贴,总计18亿元;凌钢股份在2015年12月25日一次性获得政府补贴7.92亿元。

 对于煤炭类上市公司来说,虽然总体底子要比钢铁企业要厚,但盈利情况仍然不够乐观。近日,陕西煤业(4.350, -0.16, -3.55%)、中煤能源(5.000, -0.04, -0.79%)、大同煤业(5.350, -0.05, -0.93%)和云煤能源(5.370, -0.07, -1.29%)相继发布年报预告,四家企业2015年亏损总额预计达80亿元。

 钢铁、煤炭行业作为“去产能”任务最重且难度最大的两个行业,在清退“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同样任重而道远。

 “‘僵尸企业’的清退,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马遥认为,首先,政府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将权力与责任集中,杜绝无人管理或多人管理现象,实现有责可追;其次,要继续并深入推行政企分开;再次,国有企业改革应符合市场规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最后,由于僵尸企业规模较大、问题较为复杂,改革不能快刀斩乱麻,而是分类、循序渐进的进行。

传统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