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6年,新船订造异常火爆,新船价格继续攀升,海洋工程设备异军突起,各国船企纷纷扩大产能等等。上述几点可以看成是2006年全球造船市场呈现出的几大特征。 特征一:船市红火超过业界预期 2005年下半年,国际造船业
2006年,新船订造异常火爆,新船价格继续攀升,海洋工程设备异军突起,各国船企纷纷扩大产能等等。上述几点可以看成是2006年全球造船市场呈现出的几大特征。特征一:船市红火超过业界预期
2005年下半年,国际造船业界和市场研究咨询机构专家普遍预测,经历了2003年至
2005年连续3年的市场需求旺盛之后,2006年的国际船市将出现调整。新船成交量将比2005年减少500万修正总吨(CGT),约为3500万CGT。平均船价也将出现回落。
然而,2006年的国际船市却与原来的预测大相径庭。克拉克松最近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 1月底,全球已成交新船订单4920万CGT,全年有望突破5000万CGT,创历史新高;全球船企手持船舶订单1. 2073亿CGT?远超过上年同期的1.0418亿CGT。这一成绩表明,一年来,全球造船企业在大量消化累积订单的同时,手持订单数量比一年前又新增1600多万CGT,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2006年市场需求的旺盛势头。
伴随着市场旺盛的需求,新船价格也普遍高于2005年。30万吨级VLCC2006年10月底的价格由2 005年周期的1.2亿美元/艘上涨至1.29亿美元/艘,涨幅7.5%;15万吨级油船船价由7100万美元/艘上涨至8000万美元/艘,涨幅12%;14.7万立方米级LNG船价格由2.05亿美元/艘上涨至2.2亿美元/艘; 6500TEU级集装箱船价格由8900万美元/艘上涨至1.01亿美元/艘,这是该型船价格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
特征二:首季下单高峰让人始料不及
一季度通常是新船成交淡季,但2006年的一季度却让人目瞪口呆,新船成交量达到1437万CGT。各国船企更是乐不可支,韩国接单量近500万CGT,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合计造价破12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同时,日本、中国、欧盟、越南和东欧造船国家所承接的新船订单也大幅增加,同比增长27%~118%,越南和东欧船厂订单增幅创新高。新船成交量大增使一季度船价普遍上扬,不同船种船价涨幅在7%~11%。
在一季度的火爆市场上,成交最多的船型是各种液货运输船,包括石油、成品油、石化产品运输船,也包括干散货船等。分析其原因,除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增加外,4月1日实施的油船和散货船结构共同规范(CSR),使船东和海运公司为节约成本希望赶在规范实施前下单订造新船。为此,一些市场分析人士戏称:CSR是一季度新船订单高产的催生产婆 。但实际上是市场需求孕育了大量订单。
特征三:超大型箱运船集中下单史无前例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集装箱船运力已出现过剩,所以预测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集装箱船订单成交量将锐减。
2006年6月份,全球最大的海运公司--马士基在欧登塞船厂秘密下单订造2艘11000TEU级集装箱船,消息一经传开,国际市场第三季度便出现了一个大型海运公司争订10000TEU级以上集装箱船的热潮。德国海运公司一次下单订造8艘114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以色列海运公司一次下单订造6艘8500TEU级和10000 TEU级集装箱船,韩进海运一次下单订造5艘10000TEU级集装箱船。三星重工接获8600TEU~10000T EU级集装箱船订单11艘,现代重工承接28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夏季,全球成交的8600TEU级至114 00TEU的集装箱船订单接近60艘。超大型集装箱船下单这么多,而且集中于一个短的时间段内,这在国际造船史上是未曾有过的。
特征四:海洋油气项目设备异军突起
2006年,海洋油气开发生产设备的订单数量和价格均创历史新高,成为国际船市的一大看点。
以深海油气田勘探钻井和生产项目设备为例,过去多年来很少有人问津的勘探钻井船,在2006年前10个月就成交了9艘。三星重工拿走了其中的6艘订单,单艘最高6.31亿美元的价格成为目前世界上造价最高的商船。其余5艘订单价格也均在5.5亿美元至5.9亿美元之间。大宇造船同美国签订的一艘勘探钻井船价格5.1亿美元。韩国船企拿走了全部9艘订单中的7艘。现代重工一次从阿联酋石油公司接获3套海洋油气项目设备平台及相关海底运输管线订单,总价格高达16亿美元。
2006年国际市场上的海洋油气项目设备订单近75%集中于现代、三星和大宇造船三大船企手中。截至11 月底,他们承接的海洋油气项目设备订单合计价格已突破1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国际海洋项目设备租赁市场需求也在扩大,供不应求造成有钱租不到设备。1套海洋项目设备的日租金已从20 05年底的30万美元涨至2006年四季度的50万美元。
目前,俄罗斯、美国、瑞典和挪威的石油公司都准备投资开发北冰洋极地地区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不仅需要深海油气项目设备,而且还需要具有耐严寒性能、具备在严寒海域航行能力的破冰油船和破冰LNG船。未来5年,全球需海洋油气项目设备130台套左右。持续的高油价是石油公司投资订造设备的动力。2006年海洋油气项目设备订单异军突起,则预示着全球这类项目设备船(平台)开始进入需求旺盛期。
特征五:船企大力投资扩充生产能力
一年来,韩国、日本、中国、东欧造船国家、越南、印度和巴西都在投资扩充造船生产设备能力。韩国船企的投资扩能呈现新特点:向国外转移低附加值船舶产品生产基地,中国、越南、菲律宾、巴西、中东、东欧成为其转移目标地,尤其是中国。三星、大宇造船和STX造船相继在中国建船体分段生产厂。此外,韩国船企还通过陆地造船、浮船坞内造船等创新方法,在不建新船坞的情况下扩充生产设备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停止了投资扩充造船设备能力的日本船企,2006年也掀起了投资扩能新热潮。三菱重工的两座船厂投资2000多亿日元扩充生产设备,使造船周期由4.8个月缩短到3.5个月,LNG船年建造能力由5艘增至7艘;第二座船厂的年造船能力从68万CGT,提高到98万CGT。此外,日立造船、川崎重工、常石造船和幸阳造船等船企均投资1000亿日元左右扩充、改造现有生产设备。
通过扩充造船设备能力,韩日的新船完工量大大增加。预计韩国2006年全年的造船完工量将突破1200万 CGT,日本也将超过900万CGT。
集装箱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