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家电业是中国最优秀的产业之一,但同时又有太多的导向在激化着厂商之间的矛盾,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出现亏损、盈利水平低是渠道商“盘剥”所造成的,对渠道商的收费进行强烈攻击。近日,在家电界便曝出重庆家电制造业成立**俱乐部的谣传,随后此事

目前,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家电业是中国最优秀的产业之一,但同时又有太多的导向在激化着厂商之间的矛盾,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出现亏损、盈利水平低是渠道商“盘剥”所造成的,对渠道商的收费进行强烈攻击。近日,在家电界便曝出重庆家电制造业成立**俱乐部的谣传,随后此事虽得到20多个厂家发表正式声明进行辟谣,但还有个别媒体不断炒作,惟恐厂商矛盾不够热闹。我们是否可以透过现象,去冷静、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家电制造业、零售业之间的本质问题,而不是被个别声音所“迷惑”。那么,中国制造业和零售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摆在中国家电制造业和家电渠道商面前的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目前,家电制造业正处于生产过剩、供大于求阶段。当前中国家电业的本质矛盾,不是制造商和渠道商的矛盾,而是制造与消费的矛盾。渠道不是矛盾的根源,只是供求矛盾在渠道平台上得到了体现。制造业盈利水平低,而中国渠道商目前的综合毛利率也仅为11%,与国外同行20%以上的综合毛利率相比差距悬殊。中国制造业、零售业都走到了迫切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一关口,虽然中国家电制造业与国外家电品牌的竞争要比如今渠道的竞争早十几年(目前外资家电渠道商尚未进入中国),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竞争结果又是如何?



  中国大多数家电品牌关注的是成本、价格,而日、韩、欧美等品牌却加大生活家电便利性的研发,并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中国家电业专利申请总量虽有较大增长,但以外观、实用、新型为主,核心技术专利很少,产业群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比如,中国尚没有一个大批量商用生产半导体的厂家,多数家电企业半导体采购成本非常高,而日本的NEC、三菱、东芝、日立都自主生产半导体芯片。由于中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因此其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市场价格又比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品牌价格低。也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差距,导致国产手机今年进入“寒冬”陷入困局,平板电视销售前三位一直被外资品牌所占据。核心技术掌握不了,元件采购成本高,零售价格又比外资品牌低,这才是造成制造业盈利水平低的真正原因。



  作为渠道商,外资家电渠道商即将进驻中国,与中国家电渠道商们展开竞争。美国Bestbuy放言2006年将进驻中国市场,我们不愿意看到5年后中国家电连锁渠道和外资企业竞争中出现如今制造业一样的市场局面,只拥有规模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各种费用加在一起综合毛利率也仅有11%的家电渠道商们,只有将综合毛利率提升到16%以上才基本具备国际商业流通企业的竞争能力,才有望在未来竞争中胜出。而渠道商核心竞争力的解决是以如何提升经营水平、提高综合毛利率为前提的,因此提高综合毛利率已迫在眉睫。家电制造业和零售业都应当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不该是制造业希望渠道再减少收取费用,关键在于企业自己,如何自我提升,形成良性、健康的发展。



  虽然目前来看中国家电渠道商在国内的影响力已经很强,但综合毛利率不高却是致命的弱点,这是国内家电渠道商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家电渠道商想要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与外资企业相抗衡,必须提高通过综合毛利率的提升,转化为服务水平、商品管理、经营管理、物流、采购、销售、开发等整体水平的提升。对于中国渠道商而言,2006、2007年是最为关键的两年。举个例子,如果渠道商按500家门店计算,每个门店多增加一名服务人员就相当于一年多增加1000万元的运营成本;有这么悬乎吗?我们算一下1名服务人员按月工资1700元计,1名服务人员1年12个月年工资就是20400元;500家门店就多增加500名服务人员,一个服务人员的年工资为20400元,500名服务人员的年工资就是1000多万元,这个结果无疑是惊人的。如果中国家电渠道商自身的综合利润提升不了,怎么有足够的实力去抗衡外资巨头?



  中国渠道商提高综合毛利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国外家电零售巨头即将大军临境,这就意味着一场事关生死的决战正在逼近。这场决战的规则是“国际化”,这场决战的内容是“核心竞争力、世界级运营”,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着中国渠道商的未来?答案只有一个,通过提高经营质量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毛利率,否则中国渠道商们的未来发展就会“如履薄冰”,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个信号,一次惊醒。信号和惊醒的背后其实也在提醒着中国家电制造业,中国渠道商并不是因为“盘剥”才拥有仅11%的综合毛利率,相反,因为渠道商更迫切需要通过综合毛利率的提高来保障其未来的生存,而这种提升的结果将进一步淘汰那些缺乏核心技术的弱势品牌,必然加快制造业的进一步洗牌。不论是制造业还是零售业,行业集中度势必要再次提高,生产企业和渠道商数量将逐步减少,最终形成具备与外资企业抗衡的强势品牌,这是历史的发展潮流,只有大公司才有实力搞研发,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的企业将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同样,中国拥有三万家的家电零售卖场,最终必然集中在少数大型连锁渠道商身上。因此,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渠道商,都不应该将自己的失败或业绩下滑归罪于对方。浮躁的中国家电业应该清醒,如果到现在还在激化制造业和渠道商的矛盾,那将是行业的悲哀,千万不能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对于中国家电渠道商们而言,在一级城市的网络布局才刚刚完成,但建设工作、培育工作远没有结束。目前,在国内实力较大、形成“气候”的家电渠道商只有五六家,门店数量加在一起也不足1000家,庞大的二级市场网络刚刚铺设,三四级市场仍然是广袤的处女地,这五六家具备全国连锁实力的企业,全年的销售额加在一起,也才刚刚达到总体市场份额的25%。发展空间虽然广阔,但担负着中国家电行业民族旗帜的中国家电渠道商们,却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将有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要走。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家电制造业、零售业最终被国外品牌所垄断,真心希望国美、苏宁、永乐等为国人争光,为中国的民族商业争光。


家电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