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汽车越做越大,手机越做越小,现代人追逐的一大一小在电视机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屏幕尺寸越来越大的同时,却越来越薄。最理想的状态是将电视机像黑板一样挂在自家墙上,这似乎暗合了保罗•福赛尔在《格调》中的指点,“如果不能把这无聊的机器藏起来,那就干
汽车越做越大,手机越做越小,现代人追逐的一大一小在电视机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屏幕尺寸越来越大的同时,却越来越薄。最理想的状态是将电视机像黑板一样挂在自家墙上,这似乎暗合了保罗•福赛尔在《格调》中的指点,“如果不能把这无聊的机器藏起来,那就干脆把它以最滑稽的方式亮出来”。在经历了数次价格风暴之后,平板电视身价终于跌破了5位数。如果你因此动心试图将家里的电视机更新换代,多半会被卖场里迎面而来的各种品牌和技术名词弄得无所适从。而在表面繁荣背后不为人知的事实是,尽管国内数十家电视厂商摆出决战客厅的架势,但其实这个产业真正拥有发言权的并不是他们。
谁在决定中国平板电视价格
当全球的家电消费在新世纪停步不前时,一股所谓决战客厅的消费革命悄悄袭来。为宽敞的客厅配备一台更大的新技术电视,如同传染病般从美国和日本冒出来。当欧洲人还保守期望于将传统CRT电视扁平化时,高清晰电视信号已经迫不及待催生新电视革命了。国内从消费者到生产商,更喜欢将这场电视的全民性升级简化统称平板电视。其实平板电视最直观的定义来自对新一代电视机的薄厚感官体验,主要就是指液晶和等离子两大类技术,而最近新出现的液晶背投和DLP背投在厚度上突破了传统背投的极限达到17厘米,这类产品也被列入了平板电视范畴。
在4月20日举行的中国数字电视盛典上,海信、康佳、创维、TCL等中国厂商和三星、松下这些跨国公司平起平坐亮相。令中国企业扬眉吐气的是市场份额上的领先,大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企业已经占到液晶电视市场的70%,这主要得益于价格优势。平板电视在重复CRT彩电市场的价格战吗?表面看似乎是这样,32英寸液晶电视刚刚跌破万元,长虹便为“五•一”促销打出了最新价格6999元,比原价低了2000元。不过同样的价格下跌在美国也在上演,32英寸的液晶电视价格已经跌破了1000美元。无疑,决定平板电视价格走向的是另一双看不见的手。
平板电视正在重演PC飞速贬值的历史,产品一诞生就已经过时,消费者将永远等不到最佳购买时机。不过这个行业的摩尔定律不取决于芯片而在于面板,“面板在平板电视整机成本中占七成以上,最高甚至可到85%,面板价格直接决定着电视机的价格走向。”曾经担任TCL彩电新闻发言人的刘步尘告诉记者,“由于产量提升和更新换代,面板价格平均每年下降两成到三成,这是近年来平板电视大幅降价的重要原因。”从去年开始,全球几十条面板生产线便开足马力供应各大厂商,仅2005年上半年的液晶面板销量就达到了46万片,是2004年全年销量的两倍,因为这个行业正在呈井喷式增长。CMP咨询的数据显示,2005年第四季度液晶电视在全球各主要市场的增长率都超过了25%,中国和欧洲则超过了70%,预计到2010年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将达到70%。
比起笔记本电脑屏幕来,用于电视机的液晶面板尺寸更大,可视角度、响应时间都必须列入技术指标,“你看电视时不会总坐在电视机正面,你肯定也无法忍受球赛直播中屏幕突然出现马赛克,如果面板响应速度不够播放动态画面时就会出现这种问题”。刘步尘告诉记者。在保证良品率和成本经济的同时,如何将一块基板切割成最多数量最大尺寸的液晶面板?这是面板厂商们不断升级产品线的最大动力,全球已经投产了5条6代线、3条7.5代线,还有两条8代线正在建设中。另一方面,在单价不断下滑已经不可逆转时,通过扩大产能压低单位成本成为面板厂商最自然的选择。
4月初,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厂商友达光电宣布将和另一家台湾地区厂商广辉电子合并,在明基集团掌门人、友达光电董事长李耀的一手导演下,合并后同时拥有5代线和6代线的友达将以19%的市场份额超过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在此之前,台湾地区的5家面板厂商中只有友达光电和奇美电子靠规模优势盈利外,其他厂商都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依靠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后,友达还将在今年底开工新的7.5代线,按照李耀的计划,友达将成为囊括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的“三冠王”。合并宣布后另一大台湾地区厂商奇美电子紧急宣布向设在宁波的工厂增资6000万美元以扩大产能,台湾面板业界认为,无论是合并还是扩产,规模增加都将会增强企业发言权,对上游组件厂商拥有更多议价权,从而进一步压低面板价格。
对日韩系企业来说,台湾地区厂商原本就在价格上占有优势,此次合并对三星、LG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三星的对策是宣布联合索尼投资20亿美元建造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新生产线将于2007年秋开始量产。在此之前,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厂商夏普已经宣布将在今年10月投产全球首家第8代液晶面板厂,8代线将为厂商们提供超过50英寸的液晶面板,在推动液晶电视越做越大的同时对那些做不到如此大尺寸的竞争对手形成致命压力。短期内这些变动显现的效应还不明显,创维品牌宣传部沈健告诉记者,“我们的采购订单都是提前定下的,今后的情况还不好说”。上广电副总工程师陈勇生则表示,从行业规律来看技术更替和产量提升都会推动液晶面板价格继续下跌,从而引发整机价格进一步“雪崩”。
中国平板电视的仰人鼻息
一个业内公认的事实是,内地众多电视机厂商在面板上全部依赖进口,货源主要是韩国和台湾地区,也有少量来自日本。台湾地区厂商则多在大陆设厂以压缩成本,如友达在苏州和厦门,奇美在宁波和佛山,翰宇彩晶则选择武汉布局,采购价廉物美的台湾面板是国内厂商能将价格压至国外品牌七成左右的原因之一。90%的液晶面板掌握在夏普、三星、LG飞利浦、友达与奇美5家手中,等离子面板则全部来自日本和韩国,松下、日立、三星和LG是主要货源,这些寡头垄断的面板生产商在整机市场上同样呼风唤雨,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产面板将单位成本压得比竞争对手更低。2005年,索尼通过与三星合资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推出了40英寸产品最低售价3500美元的BRAVIA系列,比其他厂商低了500美元,使索尼在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和销售额排名榜上均由第四跃居第一。就在春节前的中国内地市场,BRAVIA系列液晶电视大幅跳水,40英寸液晶电视直降5000元,带动三星、夏普相继降价,引发了2006年第一场价格地震。国外厂商也在计划将面板生产线迁至中国内地,LG飞利浦已经宣布在广州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松下和上广电合资在上海生产等离子面板,这将推动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
其实在面板行业,中国内地并非一开始就处于落后,以液晶为例,早在1980年北京电子管厂就引进了4英寸TN-LCD生产线用于计算器的液晶屏,随后在上海、深圳等地又陆续建起了多条用于电子产品和手机的液晶屏生产线。目前全球这类生产线约有200条,中国内地就有150条。但是用在电视上的液晶面板技术难度要远远超过上述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尺寸越大越不好做。上广电副总工程师陈勇生告诉记者,从15英寸面板升级到17英寸起码需要半年时间,分辨率、响应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都需要精确测试。据陈勇生回忆:“1998年上广电就接到了国家科委的平板显示项目,当时拨给资金400多万元,国家对平板电视的指导思路一直是发展全产业链,否则我们就只能做组装工作。”陈勇生至今还记得,2000年上广电从夏普手中购买15英寸液晶面板对方要价650美元,仅此一项就占去了成本的80%,“你做不出来面板就只能听人家的,现在我们自己做的15英寸板价格还不到100美元”。
曾经担任TCL彩电新闻发言人的刘步尘直言,平板电视行业与其说是中国制造不如说是中国组装,“核心的面板和芯片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对国外的依赖性太强,中国平板电视很难以自主品牌闯入国际市场,除非是做代工贴牌”。在4月20日举行的中国数字电视盛典上,10多家出席厂商中只有陈勇生在发言中强调了面板的重要性,他告诉记者,“国内厂商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组装,产品价格高但附加值很低,等于是在给上游企业打工,产业链很不完整”。创维品牌宣传部沈健也承认,“采购源头就是那几家大厂商,大家都一样,我们能做的主要是外观设计和市场营销”。虽然目前内地企业在市场份额上能占到八成,但销售金额并不占优势,在利润方面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的内地企业更是无法与高端产品为主的国际品牌相比,年初国外品牌的降价行动已经引起业内人士担忧,今后的市场主导权将落入这些掌握着上游资源的跨国公司手中。
谁能挤进“富人的游戏”
上广电是中国仅有两家拥有液晶面板生产线企业中的一家,上广电控股的5代线项目投资10亿美元,2004年投产后目前15英寸面板产能达到每年90万片,另外上广电还与松下合作生产等离子面板,产能达到每年20万片。另一家则是2001年购买了韩国现代生产线的京东方,它的前身正是最早进入液晶行业的北京电子管厂,京东方5代线的投资达到12.5亿美元,2003年投产后产能为每月3万片。不过这两条生产线的产品只供给PC,并没有用在液晶电视上。刘步尘这样解释其中的原因:“5代线只能切割出30英寸以下的液晶屏,比如15英寸、20英寸,已经跟不上现在液晶电视的大尺寸潮流。三星和索尼合作的8代线能将一张母板切割成8块46英寸或6块55英寸面板,夏普新近扩产的工厂也能切到46英寸。”在中国情况也同样如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消费者对37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电视选购比重为21%,而2006年一季度这一比重已上升到35%。
顺应这股需求潮流,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小尺寸液晶面板价格迅速下跌,15英寸和17英寸面板的价格降幅分别高达39%和47%,随后投产的多条生产线纷纷转向第6代甚至第7代,这让拥有5代线的上广电和京东方感到了压力。上广电副总工程师陈勇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面板行业两三年就是一代,一条生产线前期风险高产品价格也高,中期产量稳定价格持平,到后期就只能降价抛售,企业要么不断更新换代要么就被淘汰”。进入2005年,国内仅有的两家生产液晶面板的企业都放话要投资7代线,外界的第一个反应则是他们是否还有资金投入这个烧钱的行业,京东方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就陷入亏损状态,全年营收达124.5亿元,但净利润只有2亿元。上广电宣布筹资40亿美元投建7代线,但据业内估计其5代线只是盈亏平衡,并没有资本可以投入新的生产线。
虽然舆论不断发出中国平板电视被上游控制的警语,但目前的情况是极少有中国企业有实力进入面板产业。“我们现在是追着人家跑,能追上就已经很不错了。”陈勇生感叹道。2005年底,长虹、创维、康佳、TCL 4家合资成立了深圳聚龙公司,主攻液晶面板项目,不过合资公司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让业内觉得这更像是一个玩笑。“一条5代线投资至少也要10亿美元,要想升级这个数字还要再翻番。
电视遥控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