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5年3月1日起,生产、销售、进口的家用空调和电冰箱必须贴上“中国能效标识”标签,以方便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节能效果进行比较,购买到更节能、更省钱的产品。一年过去了,节能家电市场的情况怎样呢? 近年来,电荒带来的紧张局势使人警醒,各行各业谈论更
2005年3月1日起,生产、销售、进口的家用空调和电冰箱必须贴上“中国能效标识”标签,以方便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节能效果进行比较,购买到更节能、更省钱的产品。一年过去了,节能家电市场的情况怎样呢?近年来,电荒带来的紧张局势使人警醒,各行各业谈论更多的话题是节能,其中节能家电与老百姓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从一年的家电节能标识实施情况看,节能家电还是叫好不叫座,看的多买的少,百姓并不买账。
日前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对节能标识实施一周年的成效作了总结。初步统计,节能17.8亿度电。如果市场上的空调和电冰箱都换成节能产品,一年可为国家节约46.5亿度电,折合能源155万吨标准煤。
节能家电推广难
在节能标识推广一周年的时候,记者走访了几家家电卖场,虽然有许多顾客在向推销员咨询具体产品的规格、性能和价格,但是节能产品并不叫座。
一位正在装修准备购买家电的顾客,看了节能空调和节能冰箱后,比较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购买普通产品,面对推销员的尴尬,记者上前询问原委。
据了解,商家为推广节能产品甚至精确计算出产品的“节能数字”:比如普通冰箱的平均日耗电为1.2 千瓦时,而节能冰箱只有0.5千瓦时;在同等情况下,节能空调与普通空调相比每小时能节电0.15千瓦时,一天使用8小时可节电1.2千瓦时;节水洗衣机在不影响洗净度的同时,比传统洗衣机节水30%以上。然而,市场并没有像厂商期待的那样,全面进入“节能时代”。一家电卖场的促销员表示,节能产品柜台前还是少有人问津,多数消费者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普通家电上。原因何在?还是价钱问题。消费者的感觉是节能家电虽然节能,但不省钱。
专家认为,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要比较购买节能产品一次性多支付的成本,与长期使用后所节省的成本。以空调8年、冰箱12年的使用寿命来算,如果一次性多支付的成本比节省的电费额度要低,就可以选择节能产品。但从消费心理来看,消费者更加注意一次性的付出。如果一台节能空调8年才节约1000元,而买的时候就要一次性多付800元的话,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便宜的。
厂家也有难言之隐
一位空调企业的负责人透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家电产品价格逐年降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家电企业面对的压力很大。生产节能空调必须将普通铜管换成内螺纹铜管,压缩机也要换成高效能的,这些节能改造一般至少要将生产成本增加300元左右,而这些成本最终只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在这种背景下,节能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负责任的企业走高端路线,采取高品质、高价格的方式,这样势必会把普通消费者挡在门外,使节能家电无法真正普及;另一条路就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所走的路,即任何市场推广行为和计划都以节能为核心,无论产品节不节能,都以节能为幌子标出更高的价格,或者用节能来为低端产品打招牌,最终伤害的还是节能家电本身。
市场表现不如人意,让一些企业开始暗暗改变自己的发展计划,在这个改变中,节能更多地表现在了宣传和显示企业技术实力方面,而真正的市场开拓目光却锁定在那些能带来更好市场效应的产品上。一家空调企业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市场开拓和促销重点已经转移到健康环保类产品上了,节能不再是推广重点。
政府扶持是关键
最近,首次大批量出口大洋彼岸的一款国产品牌洗衣机,受到了特别的礼遇。美国政府向消费者作出承诺,凡购买无锡“小天鹅”公司生产的这款大容量洗衣机,每台可补贴70美元至100美元。与此同时,海尔一款针对澳大利亚消费者需求的滚筒洗衣机打破了该国的能耗最好记录。澳大利亚政府规定,消费者每购买一台海尔滚筒洗衣机,可享受政府150澳元的节水津贴。
在国内,节能在很大程度上算是一个企业行为,以前还有过“企业节能奖”,这也是企业本身拿钱出来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创新,并非政府补贴。而现行的有关节能强制性法律法规还太少,对没达到节能标准的产品,也仅是让其下架而已。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够,不能对市场进行更好的监管。
中国产品为何会得到外国政府的厚爱呢?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部部长鲁建国说:“美国政府补贴行为大大增强了消费者节能意识,更好地推广整个社会节能。我国也在不断学习中,现在已经开始从法规、政策以及标准上加以引导,将高能耗、高水耗的不合格家电产品淘汰出局。”
家电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