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滞涨”特征显著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8.3%…   2008年前7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住房竣工面积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无论是现房还是期房,却出现了不同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滞涨”特征显著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8.3%…
  2008年前7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住房竣工面积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无论是现房还是期房,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884亿元,同比增长30.9%,全国商品住房竣工面积165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增幅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但销售面积大幅下降,7月份销售面积为277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8%,增幅同比下降37.2个百分点。其中,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7.8%,增幅同比下降27.6个百分点;期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2%,增幅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此外,全国土地市场交易整体降温。今年上半年,以底价成交的土地接近一半,土地流拍接近10%。
  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7月低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二)周期性因素将主导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
  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现象,我们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周期性调整的阶段,2009年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预计到2010年房地产周期将随经济周期重新进入上升周期。
  本世纪初,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泡沫破灭,全球经济陷入长达两年的衰退。全球央行开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于2003年6月25日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超低利率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启动带动全球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直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终结了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从西方经济周期史来看,由于各国政府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济增长期拉长,收缩期缩短,衰退的程度减轻,而且经济衰退期通常为两年,据此我们认为,2008~2009年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2010年有望恢复上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0.1%提高到2007年的21.5%,我国经济增长对外依赖性增强,经济周期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开始呈现趋同性。随着近期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预计今明两年净出口对GDP拉动将从2007年的2.6个百分点下降到1个百分点。同时,内外需求下降将使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作用将明显下降。虽然近期消费需求旺盛,但受财富缩水等因素影响未来消费增长也将趋于下降。总之,2007年是我国这轮经济增长的峰值,预计2008~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8%、9.0%、9.5%。我国经济周期下行趋势已经确立,未来两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将随之调整。
  除了上述周期性因素将主导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外,前期支撑房价快速上升的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短期内难有起色。
  从供给方面看,未来两年商品房供给充足,空置率有所上升。
  1999年到2008年8月末,累计商品房新开工面积54.93亿立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36.8亿立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7.38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商品房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基本平衡,但已开工未竣工的商品房面积超过17.55亿立方米,并将在今后两年陆续竣工投放市场,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过剩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8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555万平方米,增长8.7%。
  从需求方面看,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和信贷紧缩使所谓刚性需求有所减弱。
  首先,投资需求受到极大抑制。刚性需求包括了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然而,这两部分需求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会发生变化。对于首次置业特别是那些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这部分刚性需求只有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来满足。目前各大中城市已经将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列入政府工作重要任务。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缓解通过市场方式解决住房需要的压力。
  2007年9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其中关于对第二套房贷提高按揭成数和利率的规定对抑制投资需求效果显著,在投资成本提高和房市疲弱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已被逼出市场。
  其次,信贷紧缩导致购房需求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所谓的刚性需求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都需要利用银行的按揭贷款支持才能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因此,房价能否持续上涨对银行住房按揭贷款是否扩张依赖性很强。然而,在目前房市低迷和信用紧缩的情况下,银行因担心断供的信用风险上升开始主动压缩住房按揭贷款,居民因担心房价持续下降导致购房意愿下降也减少了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需求。住房按揭贷款供给和需求的减少将使房价继续上涨失去支撑。
  第三,人民币升值放缓导致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下降。前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人民币资产重估效应被认为是支撑中国房价快速上升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人民币升值放缓,资产重估效应显著弱化。2008年8月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汇改前升值了19.2%,在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于下降的背景下,人民币再次大幅度升值的概率降低,而且美元汇率已经触底反弹并开始逐步走强,从而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改变将促使热钱抛售中国资产变现,进而对房价产生下降压力。
  (三)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贷款市场还有巨大发展潜力
  银行业发展史表明,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占比最高的行业将是房地产。在美国,1992年末美国银行业的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的42.7%,占全部资产的24.8%,占GDP的13.7%。可以说,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将对美国银行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本世纪初新经济泡沫破灭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低利率以及宽松的按揭贷款条件导致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再度迅速扩张,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从2001年末的46.3%上升到2006年末的57.4%,提高了11.1个百分点。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足够的风险意识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爆发,美国银行业不得不收缩房地产贷款,到2008年6月末,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54.9%,较2006年末下降了2.5个百分点。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从1998年末的4%提高到2007年末的18.3%,房地产贷款占GDP的比重也基本同比例上升。与美国相比,我国房地产贷款无论从绝对额还是占比看都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半壁江山,但由于美国银行业资产多元化,房地产贷款只占全部资产的1/3,即使如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仍然对该国银行业造成了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只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但在有些分行此项占比已经达到了40%以上。所以,在我国经济周期开始进入下行阶段并且局部城市存在房地产泡沫的情况下,应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系统性的风险。(来源:中国证券报)

房地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