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文化与旅游部的组建,是政府对近年文化旅游市场重视的体现,预示着“文化+旅游”将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进军文旅产业,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养生度假等主题类型层出不穷。此次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推动文旅企业加大文化产业挖掘力度、在打造旅游硬件项目的同时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打造超级旅游IP以重构旅游全产业体系,从而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升级,引领旅游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规划》要求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

2018年3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做出部署。《意见》指出“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升级。

(二)文化部、旅游局机构改革给文旅产业带来新气象

2018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进行职责整合,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文化工作与旅游工作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既符合二者内在属性的关联,又把握了当下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能够解决旅游开发当中的痛点,对发展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以及打造超级旅游IP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与旅游部的组建,是政府对近年文化旅游市场重视的体现,预示着“文化+旅游”将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进军文旅产业,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养生度假等主题类型层出不穷。此次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推动文旅企业加大文化产业挖掘力度、在打造旅游硬件项目的同时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打造超级旅游IP以重构旅游全产业体系,从而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升级,引领旅游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三)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大众旅游时代刚刚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群体都将大幅度持续增长。

目前旅游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旅游者。随着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加,中国开始向老年社会转化,相当多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好、收入稳定、闲暇时间充足,纷纷产生了出国旅游、飞机旅行、外出度假和参加各种专题旅游活动的愿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广大农民出游的势头非常强劲。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出游消费,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5%,农村旅游市场将成为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客源市场。

(四)红色旅游投资增速提升,舆论关注度逐年递增

2015-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在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14部委联合公布的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有229个景区进入三期建设方案,占比达76.3%。2018年上半年,红色旅游市场活跃,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及景区接待游客4.84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7.13%,实现旅游收入2,524.9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3%。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覆盖面及良好的群众基础,随着投资增速持续提速,发展空间广阔。

与此同时,红色旅游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持续走高,整体舆情热度全面攀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红色旅游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中信息量也快速提升,自媒体已成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

二、不利因素

(一)项目规划及开发缺乏系统全面性

近年来,大量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及开发热潮,但对于如何规范高效的进行投资与开发,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遵循旅游产业的规律。在建设一些特色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和大型游乐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时,部分项目的开发工作在没有经过详细、系统、全面、专业的规划的情况下便开始实施,甚至还出现“边规划、边报批、边建设、边开放”的“四边现象”,严重违背了文化旅游产业“统筹全局、和谐发展”的总体原则,十分不利于文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旅产业缺乏专业人才

一方面,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本身具有独特性,它不仅需要懂文化懂旅游的综合型人才将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合理充分而不失内涵的结合起来,还需要更多了解当前市场动向及大众需求的专业性人才进行有效地推广及行销,以此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就总体情况而言,目前国内文化旅游产业急需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方面的人才,尤其是能识别资源保护开发的潜在价值且精通旅游经济方面的人才和管理团队。

另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导游人员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缺乏真正了解本土文化的导游人员,他们普遍存在讲解不到位、知识有限、对文化挖掘不足、文化旅游内涵深入不够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管理不到位

国家旅游局一再强调的“不合理低价、强迫消费、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一日游”不履约、个别景区高额回扣经营等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景区流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亦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加强旅游行业市场监管,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及措施来加以解决。

此外,旅游综合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涉及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重投诉、轻处罚现象。同时,对于涉及跨部门、跨行业问题,存在协调联动不够积极主动、整治工作不够及时有效等问题。

(四)发展模式相对“传统”,“红色+”有待拓展

尽管红色旅游与其他优势传播资源间呈现一定的融合趋势,但总体上仍然难以“独挑大梁”。目前,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相对比较“传统”,市场中出现的主要发展模式集中停留在纪念场馆的参观学习,生态观光、演艺表演等层面,缺乏创新;“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依然是景区产业链扩展的主要模式,“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模式虽日益受到重视,但相关项目占比较低;感受层面的发展模式集中在演艺表演、模拟感受两个方面,发展方式相对“保守”,对于互联网+、IP打造仍欠缺方式与方法。红色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还需进一步加深,其发展模式亦有待进一步探索。

 

文化旅游